中美贸易摩擦综述(之三)

第三章深圳先进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中国加入WTO,深化改革开放,促深圳腾飞,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从人口30万的边陲小镇到人口2289万的国际化大都市,从1980年,深圳的GDP只有2.7亿元;2019年,深圳的GDP高达26927亿元!敢为天下先的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改革开放的最佳诠释者。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确定了要将深圳建设成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目标。

逼出来的改革、放出来的活力、摸出来的市场,这三点几乎贯穿了深圳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深圳是我国仅有的五座GDP超过2万亿元的城市,2019年深圳GDP总量达到26972.09亿元,折合美元约为3909亿美元。除了GDP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之外,深圳的人均GDP在经济强市中更是名列第一。深圳是内地首个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城市。2007年,深圳人均GDP达10628美元,首次跃上人均1万美元的台阶。2013年深圳突破2万美元大关,达22112美元。只用了6年时间,深圳就实现了人均GDP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的跨越。2019年,深圳人均GDP达到29498美元,距离3万美元只有一步之遥。今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一共有8家深圳企业入围,分别是中国平安、华为、正威国际、恒大、招商银行、腾讯、万科、深圳投资控股。其中营收最高的是中国平安,达到1842.8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21位。如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取决于加入WTO结果,那深圳在中国的崛起,则取决于改革开放英明提议。深圳,不断创新,突破瓶颈,无人机、5G研发、柔性屏、机器人制造……2019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7459件,约占全国申请总量的30.6%,占广东全省总量的70.6%,连续16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名。截至2020年6月末,深圳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10家,位居全国第二。从1980年到2020年,深圳创造了10000多倍的增长奇迹。经历40年改革开放,广东珠三角地区成为中国最为富裕的地区。在推动珠三角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深圳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深圳改革开放是1.0版本的“请进来,走出去”,到2.0阶段的“与WTO接轨”,未来的大湾区将走向一体化的3.0阶段开放,现在应该是4.0版本。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我们更应该明确改革目标,围绕这些目标制定更具体的行动纲领。在湾区一体化过程,继续保持领头羊的价值。

深圳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2年期间,深圳积极扩大开放,通过兴建港口、招商引资、创建保税工业区、组建一批外贸骨干企业、开放码头和口岸等一系列开放措施,迅速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这一阶段,深圳进出口规模由1979年的1676万美元提升到1992年的235.77亿美元,年均增长61.0%。其中出口规模由1979年的930万美元提升到1992年的120.00亿美元,年均增长60.6%;进口规模由1979年的746万美元提升到1992年的115.75亿美元,年均增长61.5%。

第二阶段,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后,深圳的对外开放进入崭新阶段。特别是2001年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圳对外贸易加速扩张。这一阶段,1999年深圳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2003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突破2000亿美元,2010年突破3000亿美元,2011年突破4000亿美元,2012年达到4668.30亿美元。

第三阶段,2013年以后,深圳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努力适应外贸发展新常态,进出口形势较好,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三来一补”企业兴盛,各类“三来一补”企业在深圳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成为深圳外贸的主力军。一时间,深圳口岸车流涌动,场面异常火爆。

深圳海关一位亲历当年场景的退休老干部黎柱文告诉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由于当时出口货物比较多,在文锦渡口岸就把离境通道给堵了,香港那边也放行不了这么多车辆,最多的时候货车从文锦渡口岸一路排到深圳水库。”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深圳积极扩大开放,通过兴建港口、招商引资、创建保税工业区、组建一批外贸骨干企业、开放码头和口岸等一系列开放措施,迅速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

深圳进出口规模也以年均增长61.0%的速度迅速扩大至1992年的235.77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随后,深圳外贸一路上扬,在1999年、2003年、2006年、2010年、2011年接连突破500、1000、2000、3000、4000亿美元大关。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认为,外贸对深圳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深圳是以贸易立市的,同时也是以贸易兴市的,通过外贸,我们培育的一批产业,培养了一大批品牌企业,同时还培育了一批科技人才。”

从加工贸易到一般贸易出口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深圳的外贸也紧跟步伐,贸易方式更趋合理。

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位于深圳宝安的企业自1993年开始以代工生产扬声器起步,现在已经形成了电声技术、无线技术、软件以及精密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宝安区制造业“隐形冠军”的代表之一。公司战略总监郭雪松说:“原来我们只能跟其他的一些厂商、友商做配套,现在我们能够独立的面对市场,面对我们的客户。我们在产品选型以及在新的产品研发方面,也有更大的自主权,在2006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了。”以此为代表,深圳着眼于调结构转方式,不断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深圳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开始缓慢下降,由2012年的53.0%下降到2019年的33.9%,而一般贸易出口占比由2012年的28.0%上升到2019年的45.4%。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认为,一般贸易比重超过加工贸易,这也是深圳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体现。这背后得益于这些年自主创新的发展,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升,因科技而兴的深圳,不少外贸出口产品都贴上了“高科技”的标签。

大疆创新生产的无人机,采用新的影像系统,刚上市在国外市场就取得热销,依托科技带来的竞争力,目前公司产品在无人机领域,已经占据了全球超85%的市场份额,销售和服务网络遍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公关总监谢阗地说,“是科技力量让我们抢占了国际市场,我们的新产品引用中国技术去让全球的消费者得到他们想要的体验,然后帮助他们完成生活和工作当中的一些需求,我们也非常自豪。”2002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3.7%,到2019年这一比重已经接近50%。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成为深圳现在到未来一段时间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点。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说:“未来我们的产品还要继续升级,还要不断地提升我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出口比重,这对我们产业未来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们出口的全球竞争力。”

今年前7月,深圳进出口总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进出口占全国的9.4%,在内地前5大外贸城市中率先逆转,实现正增长,为稳住外贸基本盘做出了贡献。分析指出,外贸靓丽的成绩单与深圳海关改革深入推进密不可分。据了解,目前,“提前申报”等通关模式正向纵深推进,深圳关区海运进、出口提前申报率创历史新高;“两步申报”改革实现关区海陆空等口岸全覆盖,报关单量长居全国前2名。今年以来,深圳海关在关区进出口报关单量占全国总量近15%的情况下,实现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均大幅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对外贸带来的影响,深圳海关陆续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相关措施52条,推出城际组合港、“海上新邮路”、全球跨境快邮集散中心、“深赣欧”中欧班列等一批组合拳项目。海关还在积极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工作,将跨境电商便利措施从寄递渠道延伸至货运渠道。试点不到一个月,就累计验放跨境电商B2B出口货物共124万票。


二、深圳市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深圳市先进制造业的要求

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备受世界瞩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我省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对于我省实现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编制《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综合考虑“十二五”时期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石化、钢铁、船舶等产业发展基础,并顺应“十三五”时期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发展趋势,综合提出重点发展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等6大产业,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全省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完成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的战略任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着眼长远,把握“十六个字”:远近结合、软硬兼施、双轮驱动、内外贯通

远近结合——“近”大力推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加快构建十大产业技术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远”面向国家长远战略需求,布局“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比如量子通信、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脑科学等,既是国家战略需要,也是国际科学发展前沿热点。

软硬兼施——“软”强调大力发展基础研究,特别是加强自由探索的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硬”要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将加快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设施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的战略力量,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既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也强调改革驱动创新,力争在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上有新突破。

内外贯通——“内”是关键核心技术上自主可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外”强调坚持以全球视野来谋划创新,积极主动地融入布局全球网络,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促进国内国外创新资源的双向流动,全方位提高中国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

 “十三五”期间,国家要实施面向2030年的15个重大科技项目,之前有16个重大科技专项,在论证过程中科技部的指导思想就是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领域——之前有3个重大专项,第一个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第二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是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通信。在这个基础上,科技部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这非常前沿。还有2个重大专项,一个是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技术,第二个是大飞机,这个成就有目共睹,产品已经应用和列装。同样在这个领域,我们将新部署3个“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第一个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第二个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第三个是重点新材料。能源环境领域——过去部署了大型油气田、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还有水体污染治理几个重大专项。现在将部署智能电网、煤炭清洁利用、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等“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这些项目是远近结合,梯次接续,原有的研发成果一定会在以后的研发项目中起到极大的基础性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美贸易摩擦综述(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