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的斗争

人的心就有如猿猴,无一日消停,游走在生存线边缘的人们为了生存、食物而争,条件稍富裕的人为了未来而争,还有些人为了争而争,还有人表面上不争,心里却时刻盘算着“以不争为争”的大计。可以说,王侯将相,贩夫走卒,地上的人们无一不争。

但争,也有差别,老子推崇“不争”:“夫唯不爭,故無尤”、“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论是认老子为阴谋家而斥之,还是推之以至于高深莫测,或是见其极伟大宽容,大概都会承认,这种“不争”确实不简单。

有一句话,说到最低级的就是争斗,我们不以任何话语为真理,冷静地来看。争斗是什么?你我都饿了,但面包只有一个,只能饱了一人,为了自己不死掉,便要争。如何争?强,打,杀,用尽一切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看到,这样的争斗,出现在只有一个面包的情况下。那么,贫穷、战争就会导致这种争斗。

假若一个地方不贫穷,大家也不用打仗,但也要为了自己的目的来争斗,为了自己的未来去争斗,又会如何呢?于是便想到现在各家公司:抢地盘,打价格战,加快研发速度,派出间谍窃取情报,挖人,抹黑对手……这样的争斗同样激烈,争斗者也需要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挖空心思去生存,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前者的条件那样艰难。如此,或者是为了实现理想,或者是为了养一大帮员工,或者是为了让自己不失业。如果一方输了,也不至于死亡。这样的争斗产生的条件便不一样了:它的目标是发展,它的基础是和平,它的规则是法律,当社会有相当的秩序,正在良性运行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如此争斗。

但还有一种争斗,似乎更加高超,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那样优雅,那样豁达,它似乎是文人雅客吟诗作对,互相欣赏,也不无玩笑地讥讽,它没有特定的目的,人们也没有怨恨之心,他们的态度是极开放的,他们的心灵是极自由的,他们没有争斗的念头,只是游于优雅的诗文之境,乘兴而发,兴尽而停。他们已经脱离了争斗的境界,与仙人同列。显然,这样的人,既不贫穷,因为贫穷便要四处求生;他们也不富有,因为富有便有复杂的社会关系;他们或居于某官职,而此官非要职,工作则认真工作,休息则认真休息,只当其是糊口、尽性;他们或处于民间,为富家庶子,无家业之累赘,无饭食之忧虑,只活个有才学,潇潇洒洒。

由此可见,争斗的差别于其人所处环境关系极大,但若上升到一定程度,这争斗又不限于环境了,而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

然而,就算是肢体上的争斗,也有相当的精神存在,类似于所谓“盗亦有道”。古希腊人便在于他国的斗争中找到了为家园奋斗的伟大、胜利的光荣,他们允许伟人多情,尊敬那些从匹夫奋斗成英雄的人物。虽然他们的故事里也充满了政治家的风云诡谲,但他们更以自己坦率、磊落的情操为世人所知。这样看来,虽是争斗,却能有不同的地位,何以故?源于比较。古代西方人多年来不免于争斗,他们不得不争斗,所以自然在发展自己理性的时候从这赤裸裸的争斗中发现了高尚的精神。

而中国人则不然,从很久以前,中国人便过上了相对和平的生活。四五千年前,中国便立下了农业的基础。那时的人们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可农耕的相对悠闲自在的生活,比那些无奈卷入战争的人们,以及那些游牧的人们比起来,不知道要稳定多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这天地之间,中国人以自己的勤劳肯干奋斗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悟出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亘古真理。正是这样的心境,让中国始终知道什么样的心态是高超的,那些摇唇鼓舌,机关算尽的人永远不会比任劳任怨,任重道远的人们在中国人心理有更高的地位,纵然他位居高官,身为宰相、皇帝,编履之徒也能对其嗤之以鼻。由是可知中国人的眼界,我们也可以说,这农业,正是中国人在精神上能超越西方人的原因。

但,天道又是公平的,虽悟得高,并不一定做得到。中国人知道什么是高尚的,便有许多不高尚的人要伪装高尚;中国人有天下一家的胸怀,但那些胸怀狭隘的人若要伪装,便也要让自己心宽如海。所以,虽看起来深谋远虑,胸怀大志,这人也很可能是爱说大话而少成事的人,中国社会几千年便充满了这样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析人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