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采购工作的有效性

2011年读文章的摘录和心得,现在读起来还是适用呢。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市场的扩张,物料流通渠道的延展,对于采购实务来讲,通过灵活多变的采办技巧,能最大限度利用更多选择性的社会资源的同时,更带来了充分的全球竞争。买方市场的形成,使产品销售的压力与日俱增。那么如何更好的发挥采购的职能,服务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采购的有效性就自然进一步提升到战略层次。如何能在世界大融合的滚滚洪流中,把采购艺术发挥到极致,必须回归基本。一言以蔽之,成本控制,无穷极的cost down。

        采购的综合成本若能稳中求降,不断的突破自己的标的底线,真之可称为采购工作的成功实践者。单纯地只讲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是否有点以偏概全?难道供应商关系维护不重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不重要?这也许是大家很容易产生的疑问。先简单阐述下采购的目的。采购是充分了解产品材料的需求与供给,互惠供应商,连接本企业研发、生产与满足顾客需求之间的纽带,最终达成将产品及时地保质、保量配送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去的企业经营目标。这样的简单解释,大家都懂。但是怎么才能认知到采购的成本控制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就不是尽人皆知了。通过以下对于采购实务的逐项分析,希望能够从中印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采购purchasing分为两个职能,或者说是采购的两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采购sourcing和日常采购procurement,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buying。

         当产品在设计初期,依据产品的设计构想,产品的设计者也就是企业里的研发部门会依据采购的专业知识提供,综合目标客户潜在需求或者契约要求,在遵行行政法规和行业准则的大条件下,来确定产品所需零件或者原材料的种类、规格、材质等一些基本信息。这里所指的采购,就是sourcing。要求其参与要新产品研发和导入引进的项目团队中的目的,就是希望采购能提供原材料的当下最新发展状况,包括材料价格、业内利用情况、采办可得性等,从而进一步确定材料的名称、规格、种类、材质、尺寸等属性特征,来解决买什么的问题。不难看出,其中成本的重要性体现在产品研发初期,对于可行性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即通过指定原材料制造出来的产品是否有市场?成本是否有足够的竞争优势?能否达到产品售出的利润最大化?等等问题来衡量成本的重要性。如果能够使用成本相对低廉的原材料,同样能满足相同的产品生产与销售需求,何乐不为。

        经济的进步体现在社会资源的充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同是伴随自由竞争。这就意味着繁多的卖方资源充盈市场,更种营销手段花样百出,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采购人员如何能在百花丛中寻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朵,确实难度很大。这就要考验采购人员(sourcing)的硬实力了,这个实力就是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市场了解程度。那什么才是最适合的呢?满足需求情况下,价格最低。这就是最适合的。合适的产品原料提供者就是应该选择的供应商。采购通过询价、议价,审核供应商产能情况和生产弹性,质量管控情况,交货配送情况等并且在同行业中进行类比和择选比等一系列采购程序,最终确定适合自己的供应商。不排除有些名牌企业在进行关键原材料采购业务时,也喜欢与自己实力相当的明星企业进行合作,虽然价格表面上有点高。但是我们要明白高出的那些成本摊销的是产品营销价值、广告投入,合作风险和质量机会成本等。举个例子,如果I-phone手机的显示屏是山寨手机厂家提供的,与300块的山寨手机显示屏一个性能,还会有那么多的苹果迷吗?虽说采购成本越低,好像带来的利润越高,但是其中隐去了好多的附加成本支出,是羊毛就出在羊身上,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的。但是并不是说,与名牌供应商合作就不砍价了,也要求采购人员做必要的真诚的双向沟通,促进双方企业在运营远景和价值观的靠拢。有合作,有共赢,价格就是可以谈的了。供应商关系维护也是有很多策略和技巧的,对于采购人员本身的魅力和素质也有一定要求,这里就不展开了。

        分析了买什么、向谁买的问题解决时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那接下来的就是何时买?买多少?买几次?这时的采购人员就是个buyer的角色,习惯上叫买手或跟单人员,也有一些公司叫物料控制员。名称无所谓,关键是看这一角色行使的职能以及这些职能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首先,何时买?经济订货批量大家都听说过,其中的再订点就明确告知了采购时间。缩短材料采购的Lead-time也是采购人员的工作指标之一,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材料作为成本占据公司的财务现金流的时间,这就是cost-down。

        其次,买多少?买几次?这两个方面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与安全库存、最小起订量、采购提前期、配送时间等数据都有关系,,但是这些数据都是通过采购(sourcing)在与供应商的合同洽谈中商定的,而且是可以随着合作的深入开展从而不断优化的。

         最后特别指出一点。采购人员根据材料价格的季节性变动或者是客观的合理预期,适当的规避交易风险和价格突涨的问题,采用一些变动价格和期货购买,也是一种采购的实用战略,也体现了控制成本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成本控制渗透诸多采购职能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在退货处理及索赔,供应商付款条款,财务对账等方面,采购人员依然可以从成本控制方面着手为企业节省更多的成本支出。这需要采购人员爱岗敬业,时刻以企业利益为根本;了解产品性能,熟悉材料采购渠道;有相对较高的成本意识和价值分析能力,能够灵活的进行采购策划和预判;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制造型企业采购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