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7·28唐山大地震 | 45年前,中国人民伟大抗灾的社会心理

文 / 伏太因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5周年祭。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持续约23秒。

但就是在这转瞬即逝的23秒,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顷刻间化为乌有,约70座城镇灰飞烟灭,23万生灵涂炭。由此掀开了新中国最悲恸的一页。



1835年,达尔文来到强震过后的智利康赛普西翁市,面对一片废墟他说:“人类无数时间和劳动所建树的成绩,只在一分钟之内就被毁灭了。

然而,灾难可以摧毁有形之物,却冲不垮中国人团结一心,坚韧不屈的精神。

01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唐山虽然变成了废墟,但却唤醒了唐山人民和全国军民的坚强意志。

在党中央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7月29日上午开始,北京、上海、沈阳等地的医疗队先后奔赴唐山市区,无数伤员被送往各大城市急救。在唐山抗震救灾中,创造了无数个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

解放军冒着生命危险,在不绝的余震中,在热浪和饥渴疲惫中,用双手、用锹镐等最简陋的工具,与死神争夺生命,从瓦砾中救出1.64万多名群众。


地震后需要紧急救援的伤员多达73万人,一周内,两万名医护人员奔赴灾区,28天里,10万名重伤员通过空中和铁路转送到全国各地救治,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和运输史上都是空前的。


这份数十年前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得到。

2008年汶川大地震,

2020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

还有最近的郑州暴雨灾情。

在灾情肆虐之下,我们能看到各种人性闪耀着的光辉时刻。

地震期间用双手护住桌下4个孩子的人民教师谭千秋;
武汉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医护工作者逆行而上,众志成城一心抗疫;
郑州暴雨肆虐,民众不顾自身安危救人。

因为自己曾经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这种让人热泪盈眶,大爱相传的同胞情,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

那么,这种人类的集体努力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行为?其背后的心理成因是什么?


02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一个婴儿温柔地触摸另一个哭泣的婴儿的手;
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痛苦地跌倒后被他的兄弟安慰;
一个孩子与玩伴分享她的蜡笔;
一个帮妈妈倒垃圾的少年;
一个年轻人冲进着火的大楼去挽救一个不相识家庭;
一个在杂货店门前免费发放鲜花的爷爷;
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在她的一生中,付出了无数的时间在社区志愿服务上。


以上这些行为,在心理学上都被称之为亲社会行为(即旨在造福他人的行为)。

同时,这些行为也代表了一系列,对人类繁荣和生存至关重要的人类特质。

亲社会行为的形式纷繁多样,可能是温和的,有时是微妙的。可以是抚慰和安慰他人的形式,可以是依恋发展的形式,再到更复杂的,有目的的,致力于伟大社会事业的形式。

那么,如何去解释我们人类的亲社会行为呢?



03 亲社会行为的心理成因

达尔文很早就注意到了进化论中难以解释的问题:那就是利他行为。

试想,如果人类和文明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存,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在必须付出代价的情况下,帮助他人?

按照进化论的思想,人类的这种行为早该在进化过程中被自然淘汰了!

因为那些不顾自身利益和安危去帮助他人的行为,是不利于生存的呀。那就会比自私的人拥有更少的后代。

自私的基因才能被传递下去,任何增加促进生存和繁衍几率的基因才会代代相传。

于是,这引发了各界学者们的深思。



1、社会生物学

Wilson等人(1975)提出了社会生物学的观点。

他认为,从个体角度来讲,利他行为确实会使一个人处于危险之中。

但对群体而言,利他行为有利于整个群体。

举个例子,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很多老师为了求助学生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个体角度看,这位老师的基因消失了,但这样做却保存了许多个拥有相似血脉的后代的生命。

因为个体的牺牲而使种群进一步扩大,从而使利他基因得以保存,并在群体中形成优势。




2、社会进化论

Campbell (1975)提出了社会进化论。这一理论认为,在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历史发展中,人类将选择性地进化自身的行为。

因为助人与利他行为是遍布于整个社会的行为,因此它们也在进化中得到了提升,并已成为社会规范的一部分。

社会进化论认为有三种规范对亲社会行为很重要:

(a) 社会责任规范:人们有义务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或者依赖我们的人。比如儿童老人、残疾人、无家可归之人等等;

(b) 相互性规范:也叫互惠规范,是指助人行为应该是互惠的,简而言之,你帮我我帮你。

(3) 社会公平规范:帮助那些应该帮助之人(也就说是有些人不值得帮助)。


3、移情

对于亲社会行为,Batson (1991)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人们常常纯粹出于善心而助人。

Batson承认人们有时出于自私的理由帮助他人,例如减轻当他们看见另一个人受难时的压力。

但是他也认为人们的动机有时是纯粹的利他主义。

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其他人,即使要付出某些代价。

这就是移情的倾向,我们把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去思考,去感受他人的痛苦、悲欢。



04 写在最后

对于人类来说,灾难的本质就是灾难。

时光能抚慰伤痛,但无法掩埋记忆。

但那些过往的历史,不仅是单一的维度,我们看到时代的变迁,也能看到曾经的影子。

废墟之上的精神力量,足以超越时空,照亮未来

在45年前的唐山,无数中华儿女用钢铁般的意志重铸了一座英雄之城。

这座城市的毁灭和重生,这凤凰涅槃般的民族抗震史,能够让我们真正领悟到生命的价值与力量。



以上。

喜欢的点个赞吧,我们公众号【心知岛】【壹念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纪念7·28唐山大地震 | 45年前,中国人民伟大抗灾的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