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1章,由人到万物,认识有无,灵魂存在,人生意义不一样

紧承第十章,老子讲了进入修真胎要(复归婴儿)的入门渐进方法。在我国道家武术,中医等的传承渐渐消失,人们得不到“证丹要”的秘诀,让人们得不到实修精进,这也源于在向西方经济等的学习融合引进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经济”对生活的影响,盲目向外求,随着外来经济与西方医学教育的引入,中国人民在学习中,容易忽视或不知道原来本有的存在,渐渐失去了耐心,难以静得下心来面对最本质自然的自我,和对真实生活的回归。


那么,对于第11章的理解,老子别开生面地以类比的方式,让修道证道的人体悟到,要从有(阳)中去体悟无(阴)的影响与存在,恰如:人的身体和灵魂,万物与宇宙的关系。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现有流传版本的原文:


道德经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在这一章节中,后来的学者们,用“逗号”将“无有”分开来进行断句。在对这一章节中,个人觉得“当其无有”是连接一体的,就像人的魂魄归于一体,方谓活着的人;人能够体悟到个人之身,放之于大的宇宙,由内至外都只相当于一个“有层皮骨和结构的汽球”,便能借此打破对“生死”真正的认识,在生活中,不仅仅只是执着于人的一身皮肉,而同时,由已懂得推及动植物,万物的连接,都在靠着“气”的相连,认识到假外有真,真外有假,有无相应。如此,一个人方能从中破悟生活的真相,家庭与治国,道与万物。




那么,在这一章节,老子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东西来进行类比?为什么是这些?有什么代表意义?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这里有提到“车”,那么,我们要站在老子生活的时代来看看那候的车,古代的战车、牛车等的车轮子,外形是圆的,每个轮子上,都有三十根木条,汇聚到一个中空的圆木圈上,看起变像圆木圈向四周射出的光线,我们称“辐条”,圆木圈的中心必须是空的,如果不空,轮子就没法安到车轴上,车子就不能前进,失去车的功能作用。这个形象的圆,很容易让“证内丹”的修真人士,想到气息引动时,在身体内自然启动如旋风般的“圆”。很契合“动而生阳,动极生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阴一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为根,互为妙合,生化万物。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揉和陶土,做成供人们饮食用的器皿(碗、茶盅等)。正是因为中间是空的,又有陶土之形,器皿才能发挥作用。在这里,老子以器皿为类比,仿佛也暗示了后人,以及后来的证道者们:人以食为天,人的肉胎之身,终将归于泥土,活着时,也相当于一个可以盛食喜爱之物的器皿。当一个人懂得灵魂的来去,道在宇宙间的相生法则,也会懂得调和肉身健康饮食的方法。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开凿门窗,构造一坐房子。房子因为中空,外有形,才发挥了房子的作用。老子继续以人们食住行都离不开的事物做类比,形象地告诉了人们房子的功能作用。门窗在房子中,开合都是用来通气的,让清新之气入内,浊气排出。以此为想象,人的身体也莫如那一栋房子,眼口鼻身心五脏等,相当于门窗,以及房内陈列的构造物。人要让灵魂住进来,魂魄相依,排浊纳清,终究要从中悟得休养身心,与天地万物相谐共处的方法。




想想老子所述之物,由此到己与万物的作用,是不是有很深的感想?人们一眼所看到的有,可以给人带来好处。人们一眼看不到的无,往往能使和或物发挥真正的作用或功能,统御万物。


在2020年的春节,静坐在家的日子,不如好好地回顾过往的自己,寻找那丢失已久真失的自己吧。找到那个内心深处,平时忽视已久的你,你才真正地拥有了心灵之家。


作者:沁心明蕊

如果觉得本文对自己或他人有帮助,欢迎转发分享收藏给有需要的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11章,由人到万物,认识有无,灵魂存在,人生意义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