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青葱岁月》,(064)又见炊烟

六十四

  “下面,由团支部书记,也是我们班的文艺委员王丽同学,带领大家学唱这首《又见炊烟》。”音乐老师,伸出手去,做邀请状。不知怎么,我想起了“大美”舞厅的那几个杨柳腰的绅士舞者。

  团支部书记,那位挺文艺的女同学站了起来,走上了讲台。拿着一个粉红色塑料皮的日记本,站定后,翻看,“同学们,我唱一句,大家跟我唱一句。”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预备,唱!”

  “又见~炊烟,生气!暮色找嗒嘀。”

  说实话,文艺委员唱得真不错,嗓音很干净,纯情。

  班里一起唱得就没法听了,好多同学用着方言,而且拖腔拉调,好好的歌唱得一塌糊涂。

  看见音乐老师也开始皱起眉头,他抬起手,示意文艺文员暂停。

  然后走到讲台中央说道,“同学们。这首歌是非常优美的一首歌曲,但让大家一唱好像在集体念经!”

  有些同学又开始笑,但大部分同学感受到了音乐老师的不快,憋住没敢笑。

  “这样,我们让王丽同学先给大家完整演唱一遍,大家感受一下这首歌的优美好不好?”

  “好好!”老黑率先叫好,其他同学也一起喊好。

  “好吧,大家注意,不要出声音,一定认真倾听,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音乐老师强调。

  下面开始鸦雀无声了。

  音乐老师很满意,头一甩,抬手示意王丽可以开始唱了,然后很自信地又抿了一下头发。

  王丽脸红红的,牙齿咬着嘴唇。刚想唱又扭头看看老师,音乐老师肯定地点了点头。

  王丽深深呼了一口气,定了一下神,把日记本又按了一下。然后两手手指拉住,放在腹前,开口唱了起来。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又见炊烟升起

  勾起我回忆

  愿你变作彩霞

  飞到我梦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一曲唱毕,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一起鼓起掌来。

  王丽感动地不断鞠躬,音乐老师用手捋着头发走到讲台中央,向王丽欠了一下身,“谢谢王丽同学。”

  然后直起腰来大声问:“同学们说王丽同学唱的好不好?”

  “好!”回答整齐划一。

  “这首歌好不好听?”音乐老师又跟着问到。

  “好听!”又是整齐划一,连曹柯也不出怪声音了。

  “大家想不想学?”

  “想!”

  “好吧,下边让王丽同学教大家唱,”音乐老师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大家认真点,时间有限了,争取晚一点学会,好吧?”

  “好!”

  老师示意王丽可以开始了。

  王丽这次胸挺了起来,明显自信了许多。“同学们还是跟我唱,我唱一句,大家唱一句。”

  “又见炊烟升起,慕色罩大地。”

  这次大家都饱含感情地在学唱了,虽然还是有些同学走调,拖腔,但总体已经可以听了。

  我歪头看看曹柯,居然也在认真地学唱,很少见他这么认真正经。

  这首歌成了接下来好长一段时期,班级里哼唱的主旋律。自习课,复习复习着,就听见有同学不由自主地哼唱,然后就会有跟唱的。

  唱了一句后,大家反应过来在自习,又偷偷地笑起来。

  王丽本来就是团支部书记,文艺委员,这下更成了女生的中心,成了男生们心目中的太阳。

  我搬回了自己班的宿舍,跟郝超的床贴在一起,在外屋。

  搬进去才发现,外屋不光门上缺了两块玻璃。后面的窗也缺了好几块玻璃。下雪,风带着雪花就窜进了被窝。

  我跟郝超想了个办法,找了一个破门,用铁丝和麻绳把门固定在窗的位置,虽然不那么严丝合缝,但毕竟可以挡住以前往里灌时毫无阻挡的风。

  但屋子里的温度确实低,我穿着毛衣戴着棉帽子,盖了三床被睡。郝超也差不多的装备。

  打一脸盆水,准备第二天洗漱,但早上起来一看成冰疙瘩了。

  尽管条件艰苦,但毕竟没有臭烘烘的味了,透风撒气的空气流通好。睡着觉,也没有老鼠从被上,从脸上跑了。因为睡上铺。

  天太冷了,中间屋睡的其他几个同学,受不了,全冻跑了,不知去哪里找窝凑付了。

  这样外屋就等于我和郝超的双人间了。心里感觉更舒适了。

  说实话,真的是每天都在想法抵抗恶劣的环境了,读书的劲头也没感觉多么足。

  从心气上我感觉,那个年代城市的孩子无法与农村的孩子相抗衡。

  身边农村的同学每天晚上学到半夜十一,二点才回宿舍睡觉,早上五点半又起来跑操。一学一天,吃着咸菜疙瘩,上着大粪坑那样的厕所。

  他们每天都在咬着牙努力坚持,发誓要离开农村,逃离这个环境,我感觉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动力促使我去跟他们相争。

  他们每个人都像在搏命,为自己黑暗的人生找一扇透着光亮和温暖的窗。

  但曹柯不一样,他依旧是不急不慢,因为他是非农业户口,吃商品粮的城里人,考不上大学,大不了就业,还是吃皇粮领工资,衣食无忧。

  所以每天过着悠哉悠哉的生活,他每天都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宿舍下榻,没有不熟的班。曹柯,学校时期就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看见远处有个麻杆举着手过来,就知道是曹柯来了。

  曹柯的母亲是初级中学的老师,父亲是老军人,家教还是挺严的,但也是管不住他那颗不受束缚,四处晃荡的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70后的青葱岁月》,(064)又见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