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农场岁月(十四)当上手扶拖拉机驾驶员

1968年,东方红农场机械化大队三中队初建时,从农场第三机耕队接收到一辆调拨的工农牌单缸八匹柴油机手扶拖拉机。当时,手扶拖拉机驾驶员与卫生保健员、植物保管员、仓库保管员、食堂炊事员、老虎灶供水员、财务出纳会计并称为“七大员”。由于这些专业工作岗位,有的不受日晒雨淋,有的工作比较轻松,有的掌握工作技能,受到知青羡慕追捧。哪时,我对驾驶员工作比较羡慕,每当我在大田或者在宿舍听到“突、突、突”的手扶拖拉机声音,就会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来,寻找它的身影,并且一直目送到它离开自己的视线为止。

1971年底,因为一位66届高中手扶拖拉机驾驶员“上调”回市区工作,连队开始在知青中挑选物色性格稳重办事踏实身体素质比较好的人员担任新的手扶拖拉机驾驶员。当我被告知担任连队手扶拖拉机驾驶员时,心情甭提有多高兴了。我感到自己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械化”好工作。但是,当我第一次面对手扶拖拉机,真正看到那台裸露在外的柴油发动机,需要用力量去摇动才能发动的时候,心里还真是有点七上八下的,非常担心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去胜任这项难得的工作。

双飞轮手扶拖拉机

我的师傅是个有着浓浓眉毛,大大眼睛,挺拔鼻梁,细巧鼻翼的美男子。他练过身体,手臂非常有劲。他人比较腼腆,说话时,有时会脸红。在他的示范下,我右手握住发动机外圈上的把柄,下蹲成马步,左手捏住发动机后盖上的减压阀门,做好摇机姿势,然后,屏住气息,涨红着脸,借助飞轮的惯性,先慢后快地一连摇了五六圈,最后,突然间松手减压阀,只听到发动机排气管里很慢地发出“扑”的一下声音,紧接着一个黑色烟圈喷向天空,之后充满弹性和节奏的声响一点点加快,发动机开始运转起来。

手摇发动拖拉机,在气温高时,还是比较容易,然而,在气温低时,要想发动起来就会显得比较困难。遇到天冷下雪结冰天,我往往要先给发动机水箱灌满沸水,进行气缸预热,然后,手握大飞轮上的把手,吸足气屏住气,在发动机减压的状态下,一口气连续摇动十多圈,再突然增压,让缸体活塞在惯性运动下作“功”。遇到幸运的时候,发动机排气管里会连续发出“扑扑扑”的声音,吐出几个黑圈圈后,一次发动成功。可是,到了寒冬腊月结冰天,发动拖拉机就显得非常困难了,常常是摇得我眼冒金星而发动机没有一点声响。后来,我实在是感到早晨发动拖拉机累得不行,想出晚上休车前,将拖拉机停在电动机旁,第二天用马达来带发动的好办法。

就这样,在边学习边实践中,我很快熟悉了驾驶技术,知道拖拉机水温高的原因是什么、农机维修的点滴基础知识,并且在1972年10月6日拿到了崇明县第一批正规手扶拖拉机驾驶证件。这是一本由崇明县革命委员会公检法车辆管理小组陈国栋同志经手办理的长8.5厘米、宽6.5厘米的“上海市手扶拖拉机驾驶证”,虽然证件的开本比较小,但是,“文革”特征却十分明显。白色纸芯外面,是大红色塑料护套。第一页只印一颗红五角星。第三页印了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黑体字。第四页印了毛主席的三段语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语录之间有向日葵形状的小图案。第五页印有三条“注意事项”。第六七页是持证人的基本信息和经办、管理机关的情况。当时我在驾驶证的“注意事项”一栏里,看到持有这本手扶拖拉机驾驶证可以在上海的市区道路上驾车行驶的文字时,心里竟然一下子产生了今后要驾驶手扶拖拉机去市区见父母的甜蜜梦想。只是,因为受崇明海岛四面环水的交通限制,这个梦想一直到我“上调”也没有能够实现。

单飞轮手扶拖拉机

进入1973年,连队的第一代老型号手扶拖拉机被场部强制报废,换成了第二代改进型的手扶拖拉机。新手扶拖拉机发动机上的惯性飞轮从两个减少到了一个,外观轻巧马力也由八匹增加到十二匹,手摇发动起来的感觉要比原先的省力许多。只是,新手扶拖拉机是前两轮后一轮的装置,转弯完全靠后轮导向,这种前轮要左转弯后轮却朝右方转的操纵办法,让我初驾驶起来非常的不习惯,思想稍有失误,手扶拖拉机往往就会偏离车道。在那段初期驾驶的时候,我往往是精神高度紧张,口里不断地默背着“左转弯,向右踩;右转弯,向左踩”的口诀,防止因为转弯不当,发生事故。

俗话说,百密必有一疏。有一次,我原先所在的十“排”在潮湿的早早稻田里现场“三抢”脱粒,需要手扶拖拉机担任“中型脱粒机”的动力装置。我欣然驾驶三轮手扶拖拉机前往支援。起初,手扶拖拉机在平坦的大道上行驶得很顺利,可是,等到我将车转弯驶入窄窄的机耕路时,没想到后车轮碰到了一块泥块后突然偏离了方向,只见那手扶拖拉机车头猛地一歪,顷刻间就进入了稻田。

这一幕全部进入远处准备脱粒的知青们的眼睛里。他们齐刷刷地向我所在的方向望了过来。那时,我真是羞愧难当。我感觉这次驾驶失误让我在熟人面前丢尽了脸。好在这段机耕路的路面比较低,比稻田高出一点点。我没有呼唤知青们前来帮忙,而是将拖拉机挂入倒档,用手摇发动机的方式慢慢带动齿轮,将拖拉机从稻田里退回到机耕路上。到了脱粒的稻田,我连忙将车子开到脱粒机转盘的后方,套上三根胶皮带,加大油门,让“中型脱粒机”轰隆隆地转动起来。

操作这种脱粒机并不省力。那脱粒机筒的右上方有个喇叭口,机器一转动就用人力不停地向里扔稻秆,而脱粒机的左下方有个出口,不断地打出乱稻草。脱粒机转动到一定时间后,机筒的下方空隙处就会掉下不少稻谷。我将手扶拖拉机的发动机转速调到最大,见知青们忽上忽下地忙得有些人手紧张,连忙加入队伍帮忙做下手。

说这三轮手扶拖拉机难开,其实一点也不夸张。那年冬天,连队知青到位于西北片的连队参加开河会战,食堂每天中午要到工地送午饭。由于新手扶拖拉机没有专门的拖车装置,只能将原来的拖车挂在后三轮上。这样的做法无意间加长了整个车辆的长度,让整车的重心完全落在了后三轮的一个支点上,成为了车辆行驶的隐患。

载满饭菜的手扶拖拉机在我小心的驾驶下,终于顺利地到达了开河工地。迎接我们的知青全是满身泥浆饥肠辘辘的样子。看着知青吃饭时狼吞虎咽的动作,我再一次从心底里产生了当手扶拖拉机手的优越感。

在返回连队的路上,因为手扶拖拉机已经轻装,我将车开得较快。这样的车速,在直行路线上不会产生什么问题,然而,在从公路转弯进入我们连队的必经之桥时,一场意外突然间发生了。

突……突……突……当我驾驶的手扶拖拉机快要从公路小拐弯转向桥面时,因为桥顶与路面有一定的坡度,我加大了发动机的油门,想在转弯前加快点车速利用拖拉机的惯性快速冲上桥顶。

只是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三轮手扶拖拉机车头已经转弯上坡时,后面车斗却因为直行的惯性作用,将我坐着的前车一下子硬生生地带翻在地。刹那间,侧翻在地的发动机水箱油箱里的液体流得满地都是。当时,我没有预见到的车辆力学上的惯性问题给了我一次惩罚。

“翻车了!翻车了!大家赶快过去救人!”桥对面农机站的工人们见状后立即放下手里正在做的工作,第一时间一边喊一边跑了过来。两个工人合力一把将我拖出车子,并且迅速架起了我的身子。

“怎么样?怎么样?你先把手脚动一下,看一看人有没有伤着?”另外几个老工人一起用力扶正手扶拖拉机,然后看着我的脸问道。

“还好,还好,就手上擦破了点皮,身体没有受伤!谢谢师傅,谢谢师傅关心!”我动了一下胳膊腿脚,没有感觉到一点疼痛,连忙向前来救助的工人们表示感谢。

“你这样挂拖斗不规范,车身太长,车子中间的支点仅在后轮的一个支点上。这样的车子,直行勉强可以,但是,转弯速度一快,车重心马上就会偏移,肯定要出事情的!”一个老工人看着我的车后认真地告诉我。

“我估计是车头转的弯度不够大,小了点,加上车速快了点,车厢一下子弯不过来,结果是车厢带翻了车头!”另一个老工人附和道。

我将手扶拖拉机开到桥顶上后,远远地还听到工人师傅们分析事故的声音。(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崇明农场岁月(十四)当上手扶拖拉机驾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