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回 学海少年要照片 文坛大家寄良言

去年五月的一个中午,陪妻子做完产检后,我俩来到了位于南新街58号的一座旧式小别院。

院子的主人,正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这里,曾是老舍在济南的故居,其作品《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就诞生于此。

跟妻子来这里,并非参观,也非学习,而是为了一个请求。

山西运城的郭浩承在来信中问我,可否给他寄一张济南的照片。在他印象中,济南是一座有山有水的美丽城市,知道我是济南人,便提出了这个小小的请求。

当然没问题啦,小事一桩嘛!

我开始琢磨,去哪里拍照比较好呢?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这三个景区,虽能代表济南,却也尽人皆知,没什么新意。

百花洲?芙蓉街?护城河?

这三个景区,也能代表济南,同样尽人皆知,没什么新意。

红叶谷?灵岩寺?水帘峡?

这三个景区,还能代表济南,依然尽人皆知,没什么新意。

……

去哪里好呢?

咦,有了!

郭浩承在信中还提到一件事:他在语文课本上学过老舍的散文,从那时起,便对济南产生了向往。

对了,就去老舍的故居拍照!

至于刚才提到的那些景区,留待以后,让郭浩承自己去走一走,自己去看一看吧。

实不相瞒,这也是我第一次来老舍故居,此前曾多次路过,却从未停下匆匆的脚步进去一看。

这次,总算有机会了。

小院面积不算大,三间房屋,东西两侧为老舍的生平介绍及作品展示,北侧的房屋一分为三,中间是会客厅,左右两侧分别是书房和卧室。

从外部环境看,这座小院可谓地理位置优越:东面是医院,西面是剧院,南面是大学,北面,则是有着“天下第一泉”美誉的趵突泉。

尽管如此,身处小院中,仍然听不到一丝乱耳之声,绝对算得上繁华都市中难得的一处静谧之地。

跟妻子挨个房屋驻足观看,时而沉浸于文学的殿堂,时而漫步在岁月的长河。

了解了老舍的生平后,我仿佛找到了他能写出一部部优秀作品的原因:丰富的经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多年的笔耕不辍。

老舍在清王朝下过了12年,经历了“五四”运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并在国外生活了近10年。50岁之后,回到解放了的北京,在新社会中又度过了16年。

正是这些特殊的经历,才使老舍对生活、对生命有了刻骨铭心的感悟。

而且,老舍爱好广泛:打拳、唱戏、养花、说相声、玩骨牌、养猫、旅游、和孩子交朋友……

看来,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对写作来说,真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参观完毕,我手执郭浩承的来信,站在老舍先生的塑像前,让妻子给拍了张照。回头寄给郭浩承,不能让人家失望。

临走之际,我在游客留言簿上,同时留下了郭浩承和我的名字。

虽然,郭浩承本人未到场,但那又怎样?

“神游”不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吗?

说来也巧,老舍先生在著作中,竟然也倡导用写信练写作,不信你看:

“要学习写作,须先摸摸自己的底。自己的文字若还很差,就请按照我的建议去试试——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同时,连写封家信或记点日记,都郑重其事地去干,当作练习写作的一种日课。文字的学习应当是随时随地的,不专限于写文章的时候。一个会写小说的当然也会写信,而一封出色的信也是文学作品,好的日记也是!”

这,算不算是老舍先生对我事业的肯定和祝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6回 学海少年要照片 文坛大家寄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