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相信人是要“活在当下”的,原因在于当下的我们只拥有当下的智慧。
我们只有做好了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未来的我们才会有未来的智慧。
早前也有在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总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中写过:
当我们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路时,所看到的只是依稀莫辨的“或许”。
当我们看未来时,看到的也只是一片迷雾,一个虚梦。
而我们所能明确认知的仅仅只有跳着人生之舞的“此时此刻”。
前几个月读的几本书《当下的力量》、《正念的奇迹》以及今年一直放在床头的《被讨厌的勇气》都在说我们要“活在当下”,专注今天的生活。
甚至一行禅师在《正念的奇迹》中写道:
不管你在做什么,你都得练习禅修。
洗碗时,你可能想着等会儿要喝茶,因此想尽快把碗洗完,好坐下来喝杯茶。
但是那意味着你在洗碗时根本没有活在当下。
洗碗时,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洗碗时,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照。
乍看之下,可能有点傻——干嘛要这么强调这样简单的事呢?
但这正是关键所在,“我正站在这里洗这些碗盘”这件事实,是个不可思议的真实。
当下的我,正是完完整整的我自己,随着我的呼吸,觉知到我的存在,觉察到我的思想和动作。我不会像个被浪花左拍右击的瓶子一样,毫无觉知地被抛来抛去。
也就是说,哪怕手边做的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我们也要保持正念。
专注做好手边的事情,把身心都关注在此时此刻做的事上。
然而,后来听李笑来老师在专栏《通往财富的自由之路》中说:
事实上,我们不仅有办法“活在未来”,我们也必须“活在未来”。
对,就是必须,否则没有出路。
因为“活在当下”就是永恒的被困住,“活在过去”那就相当于被困在更差的地方。
所以,即便挣扎,也要活在未来,哪怕部分活在未来。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点矛盾,那到底是要“活在当下”还是“活在未来”呢?
我之前一直相信我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
但是后来又细想了一下,既然奉行长期主义,坚信要做时间的朋友,这其实是“活在未来”的表现。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为什么要学会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帮我解开了这个矛盾。
我才惊觉,其实“活在当下”和“活在未来”并不矛盾,而我们也必须既要“活在当下”又要“活在未来”。
松浦弥太郎在100个人生信条中说:
要学会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
看清楚近物和远物的能力合在一起,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在自身的时间轴上,“现在的事和二十年后的事”,也是我想用放大镜和望远镜两个视点考虑的事情。
学会使用望远镜这个视点来看二十年后的事,其实就是在说我们要“活在未来”。
这里的活在未来指的是,我们要按照自己内心罗盘的指引,勇于放弃一部分的舒适与确定。
敢于预测未来,并且按照预测给自己制定目标和实现的计划。
而使用放大镜这一视点,就是在说我们要活在当下,依据计划专注细致的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慢慢达成目标。
瑞.达利欧也在《原则》一书中也写道:梦想+现实+决心=成功的生活。
成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都有内心深处的需求,所以每个人都要决定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成功。
每个人都需要判断自己最珍视的是什么,并选择实现它的路径。
我们要活在当下,就要理解现实,接纳现实,这是务实的。
但我们不能只顾埋头走路,更要有梦想的指引,有看见未来的视角,要知道自己埋头走路是在走向何方,不然就是在浪费时间,在无效努力。
所以说,“活在未来”和“活在当下”并不矛盾,甚至我们要在自己的脑中安装这样两个系统。
活在未来,学会使用望远镜,从长期的角度给自己做规划,对自己有耐心。
由于你提前按未来正确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来”的。
活在当下,学会使用放大镜,既不困在过去,也不担忧未来,按照规划专注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能不断改正自己细微的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好。
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的:
既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又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高台上张望一眼。
活在未来,我们能看的更远,能在心中为自己绘制一副图景,能对自己更有耐心。
活在当下,我们能更专注的做好每件事情,保持正念,脚踏实地的慢慢实现那副图景。
活在当下和活在未来,其实不是矛盾的两面,而是一件事,都是为了完成我们心中那个梦想的生活和那副描绘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