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三顾茅庐是真有此事,还是诸葛亮自吹

说起世界上的牛人,少不了要算上一个近乎神的牛人,诸葛亮是也。诸葛亮,那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大名鼎鼎的神人,这不光是谙他的神机妙算,更是他的开场戏唱得非常好,一亮相就挺神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刘备请了三次才肯相见,一高兴,还跟着人家回去了。关于刘备到底是不是真的曾三顾茅庐过,史学家们对此持有疑问。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是诸葛亮自己送上门的。

说有的,也就是刘备真的是三顾茅庐请出的诸葛亮。其实三顾茅庐之说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更准确地说是诸葛亮自己写的《出师表》,诸葛亮写得非常明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陈寿就是根据这一番话判断出刘备曾经三顾茅庐的。刘备也因此被当成尊重人才的典型模范,被人们一直津津乐道。

另一种送上门的说法,也就是诸葛亮自荐的说法,体现在三国人鱼豢写的《魏略》中,写了刘备初见诸葛亮的情况。刘备当时正在樊城屯兵,他有个习惯,就是不论在哪里驻扎,总是要拜访一下当地名流,和人家处处关系,交流交流。这样每天都要忙着接待各路人士来访。那时,曹操已经统一了黄河以北。诸葛亮认为曹操下一步肯定是要攻打荆州,而荆州的刘表生性懦弱,还不晓军事,肯定抵抗不住的。诸葛亮分析了天下的几大势力后,还是觉得刘备这个人好些,最起码他尊敬人才这点就让诸葛亮非常满意。于是,诸葛亮就北上来见刘备。

刘备当时在樊城刚刚做完安民工作,身心疲惫,本想休息一会儿来着,可是客中实在太多,这不又来了客人。他不能破坏辛苦树立的形象,便又强打精神,出面接待。这位客人自称与刘备同乡,刘备久别家乡,对家乡也十分想念,就想通过这个老乡多了解一些情况。两人谈兴正浓时,忽报又有客人来访,刘备觉得一个也是见,两个也是见,没什么差别,就站起来去迎接客人了。刘备没想到来客是位年轻人,他身材高大,彬彬有礼,进门就是深深一长揖。刘备连忙执手回礼,对来客打量一番,发现此人身高八尺有余,浓眉亮眼,鼻直口端,仪表堂堂,虽然看上去很老成,但实际年龄不会超过三十岁,这个少年老成的人就是来找刘备的诸葛亮。但是刘备见诸葛亮那么年轻,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就让他在一边等待,自己与老乡又继续攀谈起来。诸葛亮对刘备的第一印象不错,跟他所听闻的一样,为人很谦和,却又不失皇家风度。事有先来后到,既然人家先有客人在堂上,那么自己这个后来者等候一下也在情理之中,诸葛亮毫无怨言,坐在客堂一角,默默地想着一会儿该怎么和刘备交谈。等刘备与老乡叙完旧后,才想起在一旁等待的诸葛亮,有些不好意思,就和诸葛亮聊了起来,一番交谈后,刘备觉得诸葛亮太年轻了,意识不够深刻,有些浮躁。诸葛亮第一次自荐失败。后来,又有很多人向刘备多次举荐诸葛亮,刘备又经过隆中对,进一步了解了诸葛亮后,他才意思到这是个旷世奇才啊,如果自己想要成就大事,那么肯定需要此人的帮助,自己差点儿就要与之失之交臂,这让他很是懊恼,连忙补救,以上宾待诸葛亮。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诸葛亮可以说居功至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备的三顾茅庐是真有此事,还是诸葛亮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