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使用bitmap、zset、hash、list等结构完成骚操作?

Redis常用的结构是string、Hash但是它提供了一些其他的结构,这些结构可以助我们完成各种操作。

1. zset结构

zSet底层结构.png

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使用ziplist编码:

  • 元素数量小于128;
  • 所有member长度都小于64字节;
常用命令 作用
zadd(key,score,member) 向名称key的zset中添加元素member,score用于排序。如果元素存在,根据score更新元素顺序
zrange(key,start,end) 返回名称为key的zset(元素已按score从大到小排序)中index从start到end所有元素
zrangebyscore(key, min, max) 返回名称为key的zset中score>=min且score<=max的所有元素

1.1 n秒内完成m次报警

SpringBoot—实现n秒内出现x个异常报警

思路:
借助Redis的zSet集合,score存储的是异常时的时间戳,获取一定时间范围内的set集合。判断set个数是否满足条件,若满足条件则触发报警;

注意点:

  1. 防止重复报警:加分布式锁,实现互斥,线程触发报警后,清空Redis;
  2. 防止去重:因为使用zSet存储,需要防止数据结构自带去重逻辑;

相关API:

  • score:当前时间戳;
  • zadd(key,异常信息,score); 将数据放入到zset中
  • zrangebyscore(key,5分钟前时间戳,当前时间戳); 获取过去5分钟内的范围数据,判断是否触发个数。
  • del(key);设置zset的失效时间;

1.2 实现延迟队列

Redis实现延迟队列方法介绍
基于Redis实现DelayQueue延迟队列设计方案

延迟队列.png
  1. hash维护消息的数据结构;
  2. zset做优先队列,按照score(执行时间戳)维护优先级;
  3. 定时器定时拉取zset里面查找score比当前时间小元素,将这些消息删除;
  4. 解析消息的topic是什么,然后将任务push到topic对应的list结构中;
  5. 线程池去开启worker线程去list中拉取数据,拉取到消息后,去hash中找到数据结构,于是调用监听方法。

相关API:

  • score:执行时间戳;
  • zset查找zrangebyscore(key,10s前时间戳,当前时间戳);得到待消费的消息;
  • list的blpop、brpop是天然阻塞的,worker线程可以调用该方法去list拉取消息。

2. bitmap结构

常用命令 作用
setbit key offset value 指定偏移量(offset)原来存储的值,value是0/1
getbit key offset 返回指定key上的偏移量,若key不存在,则返回0

2.1 实现布隆过滤器

SpringBoot2.x—使用Redis的bitmap实现布隆过滤器(Guava中BF算法)

布隆过滤器:是专门用来检测集合中是否存在特定元素的数据结构。
存在误差率:即将不在集合的元素误判在集合中。

为什么存储误差率

  1. bitmap需要计算value的偏移量,需要使用hash计算出值,hash存在哈希冲突。
  2. 为了防止偏移量过大,故采取将一个值计算出一组偏移量,将一组偏移量均置为1,也会导致将不存在集合的元素误判在集合中。

布隆过滤器使用场景

所以布隆过滤器适合查询准确度要求没这么苛刻,但是对时间、空间效率比较高的场景。

布隆过滤器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Redis实现布隆过滤器——借鉴Guava的BF算法:

  • 插入:将一个value计算为一组偏移量,将这一组偏移量下标设置为1;
  • 取出:将一个value计算为一组偏移量,判断这一组偏移量下标是否均为1;

2.1 计算日活、月活、留存率的具体方法

SpringBoot2.x中使用Redis的bitmap结构(工具类)

  1. 一亿个用户,有的用户频繁登录,也有不经常登录的。
  2. 如何记录用户的登录信息?
  3. 如何查询活跃用户?[如一周内 登录三次的]

注意:bitmap使用存在风险,若仅仅计算hash值,会导致bitmap占用空间过大。一般需要对hash值进行取余处理。

本地单点redis:0>setbit my:xxx 2000000001 1
"0"
本地单点redis:0>memory usage my:xxx
"251052088"
本地单点redis:0>del my:xxx
"1"
本地单点redis:0>setbit my:xxx 1000001 1
"0"
本地单点redis:0>memory usage my:xxx
"127032"

3. hash结构

3.1 实现分布式锁

  1. 完成锁最基本的互斥功能

根据Redis是否存在key,判断锁是否被获取;

  1. 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结构

锁应该是一个对象,记录持有锁的线程信息、当前重入次数。所以应该使用Redis的Hash结构来存储锁对象。

  1. 需要考虑异常情况

3.1 网络波动造成释放锁失败怎么解决?

需要为锁加上超时时间;

3.2 任务未执行完毕时,锁由于超时时间被释放?

线程一旦加锁成功,可以启动一个后台线程,每隔多少秒检查一次,如果线程还持有锁,可以不断延长锁的生存时间。

  1. 可能存在的缺陷?

主从切换时,从服务器上没有加锁信息,导致多个客户端同时加锁。

4. list结构

4.1 维护分布式缓存

list结构底层是ziplist/quicklist(可看着一个双端队列)。常用命令:

常用命令.png

使用list作为对象的缓存池。通过rpush放入对象,通过lpop取出对象。

若是阻塞取,可以使用blpop命令实现。

4.2 实现令牌桶限流

Redis和Lua脚本(实现令牌桶限流)

数据结构选择hash。
hash里面维护:最后放入令牌时间、当前桶内令牌量、桶内最大数量、令牌放置速度(元数据)。

获取令牌算法.png

被动式维护:

  1. hash维护令牌桶元数据;
  2. 当用户请求到达时,第一步是根据(当前时间-最后最后一次令牌生成时间)/1000* 每秒生成令牌速度—生成令牌;
  3. 将令牌放入桶中,若满了则溢出来;
  4. 请求取出令牌;
  5. 若请求获取到令牌,则放行用户请求;

5. String结构

5.1 固定窗口计数器限流

命令:incr原子累加;

对一段固定时间窗口内的请求进行计数,如果请求数超过了阈值,则舍弃该请求;如果没有达到设定的阈值,则接受该请求,且计数加1。当窗口时间结束,重置计数器为0。

优点:实现简单,容易理解;
缺点:流量曲线可能不够平滑,有“突刺现象”。

1. 一段时间内(不超过时间窗口)系统服务不可用。比如窗口大小1s,限流为100,恰好某个窗口第1ms来了100个请求,然后2ms-999ms请求都会被拒绝。这段时间用户会感觉系统服务不可用(即不够平滑)。

2. 窗口切换时可能会出现两倍于阈值流量的请求。比如窗口大小1s,限流大小100,然后在某个窗口的第999ms有100个请求,窗口前期没有请求。所以这100个请求都会通过。然后下一个窗口的第1ms又来100个请求,然后全部通过。其实也是1ms内通过的200个请求。

固定窗口计数器.png

5.2 滑动窗口计数器

命令:Redis的incr命令

是对固定窗口计数器的优化,解决的是切换窗口两倍阈值流量的场景。

具体解决方案是:将限流窗口分为多个小的限流窗口,各个限流窗口分别计数。当前时间大于窗口最大时间时,将头部的小窗口数据舍弃,尾部新增小窗口来处理新请求。

滑动窗口算法.png

优点:本质上是对固定窗口的优化

  1. 解决固定窗口算法切换窗口时2倍阈值的场景;
  2. 解决“漏桶算法”不能应对突发流量的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Redis使用bitmap、zset、hash、list等结构完成骚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