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二

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后面几章主要讲叙领袖如何利用群体提高领导力,以及群体心理学在选举、议会、陪审团等产生的影响。

领袖要懂得利用群体心理学

对一个群体,最产生影响的是领导人的威望,正如拿破仑当年回归时,不会吹灰之力,就重新博得了法国民众的拥护。

拥有威信的人要懂得利用它,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适当的保持距离,霸道严肃,甚至用命令的口吻都是让自己的威望加倍发挥作用的法宝。

那么没有威望的人,又如何去成为一个领导呢?博学多才并不等于拥有威望,在威望上,可能财富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些事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用多余的财富帮助需要的人,也能获得帮助你在一群人中树立威望。试想,一群人中,拥有威望的,要么德高望重,要么有钱又肯助人。

提高影响力,可以采用的手段有“断言、重复、传染”

我想起了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当年红遍南北的凤姐,身高不足1.5米学历不高,没有固定工作,为什么会红遍大江南北?靠的就是她口出狂言。偏离常理的狂语被爱猎奇的人们迅速传开,凤姐从一个贫乡僻壤、名不经传的人成了网络红人,接了很多商业活动,后来去了美国发展。凤姐正是懂得群体传播的特点,利用“断言、传染、重复”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群体心理学在议会、选举、陪审团中的影响

选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朗普的竞选。夸张的演讲说词,强调个人个性,好斗,强力排外,让一些人大为反感。

稍微了解一下美国的历史就知道,美国这个移民国家主要由四拨人组成,除了高雅的清教徒、保王党人、贵格会,还有来自英国边区的人,就是西部牛仔。特朗普的演讲主要针对边区人这一群受众。

尽可以利用夸张的演讲吸引选民,但不能用书面的形式,以免留下被攻击的把柄。

群体只相信感性,所以讲道理是最没用的,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

奥巴马就深谙这个道理。选举时,对手提出奥巴马的母亲两次抛弃奥巴马,质疑奥巴马的家庭价值观。奥巴马没有正面反驳。后来民众知道了,奥巴马的母亲是因为印度尼西亚的人类学家,为印尼的是小手工业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反而,让选民更加敬重奥巴马的母亲,奥巴马从来赢得更多的好感。

如果不是对于专业技术问题,一群陪审团的人、议会的人,不见得比一群产业工人、农民更有逻辑推断力。群体最终的决定,容易受到有威望的人的影响,也愿意被直观的感性所引导。

尽管议会、陪审团有很多弊端,但是是反对专权很好的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乌合之众》读后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