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论语」8.3:如临深渊恐损道,如履薄冰怕伤德

泰伯篇第3

【原文】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译文】

曾子病了,召集门下弟子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可有毁伤?)《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到毁伤了,弟子们。”

【注释】

“疾”,病也。

“启”,经传皆作“啟”,通“䁈”(音“气”),省视也。在古汉语中,误用或省略偏旁的通假字用法很常见,前文已见有多处。

“战战兢兢”,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现代常用成语,不译。“战战”,恐也;“兢兢”,戒也。

“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小心。

“如履薄冰”,如同走在薄冰表面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小心。意同“如临深渊”。

“免”,表面上是指免于身体毁伤,实质上是指免于损道伤德。

“小子”,对弟子的称呼。

【评析】

曾子得病,自料将不久于世,便召集门下弟子,让弟子们检视其手脚有无毁伤。接着,曾子便引了《诗经·小雅·小旻》的三句诗:“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通常的解读认为,曾子是在说明他平时如何小心谨慎地保护身体,以示其对“孝道”的极力推崇。笔者以为这种解读很值得商榷。

《论语》中共有十四章载有曾子语录。虽然曾子素有孝名,但《论语》中却未见曾子对孝道有任何正面论述,仅在《论语》尾声的“子张篇第十九”的第十八章中转述了孔子说过的“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一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颇为奇怪且值得深思的事。

曾子在孔门中的地位极高。在《论语》中,曾子是仅次于孔子和有子之后出场的第三号人物,其所论及的主要是忠、信、道、德、仁、政等话题。比如,在《论语》首篇第四章中曾子首次登场亮相时即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本篇第七章中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可见,曾子一生所时刻关心的,实乃修德与行道。传为曾子所作之《大学》其开篇即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止于至善”,仍然是指修德与行道上的功夫。因此,笔者以为,曾子让弟子们检视自己的手脚并引用诗经的诗句,其实是在以比喻的方式劝勉弟子,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始终小心谨慎地修德行道,至死不渝。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止于至善”。

曾子在行道修德中,始终抱以极其谨慎小心的态度,不敢有一时疏忽。直到面临身死,才敢说“而今而后,吾知免夫”,这便是曾老夫子对弟子最切实的身教。佛家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曾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境界,不正是“菩萨畏因”的极佳写照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读「论语」8.3:如临深渊恐损道,如履薄冰怕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