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3个数字化”:对象数字化、过程数字化、规则数字化

华为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是把一个企业的上下游,包括所有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企业内部所有业务及资产、用户等,以光速连接起来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正是这种化学反应深入到业务的不同层面,带来了作业模式、客户体验和运营模式的重构。

在这个化学反应中,首先是全量全要素的业务对象,只有实现业务对象的数字化才能实现围绕对象的精益协同;其次是反应过程,对象的连接就是业务过程,只有过程数字化才能打通业务的设计态和运行态,实现业务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协同;最后,控制化学反应的发生程度需要有“催化剂”,这个催化剂就是从业务逻辑中抽象的业务规则,只有规则的数字化才能利用数据和算法的力量对化学反应起到“催化”作用。

因此,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可能性与深远程度,取决于是否实现了业务对象、业务过程和业务规则的数字化,在这3个方面数字化越充分的业务领域,越可能通过业务运作模式重构产生更大的业务价值。

对象数字化:业务对象的全量全要素连接

对象数字化的目标是在数字世界中建立物理对象的数字映射。这种映射不是传统意义上基于流程要求的少量数据的映射,而是这个对象的全量、全要素的数据映射,使得对象在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中趋于一致。

以站点业务对象为例(见图6-7),信息时代可能只记录简单的基本信息,而要实现更多的自动化作业,则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量:支撑站点勘测可能需要图像信息,如果要实现在线验收,则需要更多的视频信息,如果要辅助安装和设计则需要的信息量会成倍增长。

华为的“3个数字化”:对象数字化、过程数字化、规则数字化_第1张图片

图6-7 站点业务对象的“数字化”

实现业务对象的全量全要素连接的关键要点如下。

  • 关键数据到全量数据。在业务过程中识别并定义业务对象,全量记录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与“过程数字化”结合起来,实现“活动即记录,记录即数据”。

  • 类别到实例。越来越多的业务对象由原来只管理一类对象扩展到管理具体的实例,实现业务对象实例的数字化。比如,以前一些器件可能都是以item来归类管理,数字化后细化到每个器件的实例都数字化管理。

  • 覆盖全生命周期。记录业务对象从规划到设计、运行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数据,从而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业务对象的状态连续、一致。以产品为例,我们不仅要有其设计态的数据,还要管理其运作状态的数据,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闭环。

  • 更多的对象与对象之间的连接。建立业务对象与业务对象之间的连接,构建更丰富的人与事、人与物、事与物之间的数据模型,为业务分析、业务事件处理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撑。

在对象数字化的全量全要素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收集周边领域对数据的诉求,“价值驱动,以用促建”,持续丰富数据的全方位信息;同时在对象数字化之后,要实现数据的“透明、共享”。

过程数字化:业务过程的可视、可管理、可追溯

过程数字化的核心目的是要通过数字技术优化或重构业务过程。不仅将业务过程(全部或部分关键业务活动)由线下转到线上,更是通过引入数字技术提升企业对业务的认知,优化或重构流程,使用户体验更好、作业效率更高,业务决策质量更高。

以投标业务场景为例(见图6-8),实现过程数字化的可视、可管理和可追溯的关键要点如下。

华为的“3个数字化”:对象数字化、过程数字化、规则数字化_第2张图片

图6-8   投标业务场景的“过程数字化”

1. 作业过程线上化

业务作业过程线上化是过程数字化的最基本要求。以投标业务场景为例,我们将越来越多的线下作业(如文档比对、概算等)搬到了线上,一键自动生成,带来处理速度和准确率极大提高。并且,生成的信息不是存放个人的电脑中,而是全在线供不同角色按需调用,解决了线下各种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这样丰富的信息连接,使得作业系统可以基于确定的业务规则进行智能决策,进一步提升流程的执行效率。

2. 作业过程透明实现全程可追溯

我们不仅要将业务过程和输出结果搬到线上,还要记录业务活动的执行轨迹,一般可以通过观测数据来实现过程的透明化记录。比如上述投标业务场景的文档自动比对,不仅记录最后的结果,还要记录每次比对的结果,经过几次反复后,这样的过程才是可追溯的。通过对过程的还原分析,能够精确发现流程设计或业务规则的优化点。

3. 作业过程中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同步

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过程数字化必须保证信息流与资金流、实物流一致,做到“账实一致”,这对业务流程设计、信息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企业经常出现“信息流跑不过物流”的情况,因为信息流与实物流的作业活动是分离的,过程数字化要实现信息的实时同步传递,才能避免信息流触发的各类延误、遗漏或丢失。

4. 从“过程的数字化”到“数字化的过程”

过程的数字化首先实现的是作业过程的数字化记录,但随着对象数字化的深入,在虚拟世界中实现作业过程的仿真,可以反向作用到物理世界,大幅缩短业务的响应时延,从而降低作业成本,提升作业质量。这种用数字化手段模拟作业过程的方式越来越成为趋势,比如产品设计的模拟仿真,产品制造的产线模拟、装箱模拟、流程仿真,等等。

实现过程数字化要对准ROADS体验优化业务过程的各个节点,以实现端到端效率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规则数字化:业务规则的显性化、结构化、可配置

“业务规则”是企业内部定义业务事实、约束和控制业务行为的标准或声明。任何企业、组织的内部管理中都存在业务规则,并且通常都是以文件来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内部文件往往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乱,“打补丁”式发文的情况并不鲜见,使得这些规则治理和执行起来非常困难。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更多的组织开始意识到“规则数字化”的必要性。

“规则数字化”是指将业务规则显性化、结构化定义,实现业务层面的清晰管理;进而将业务规则内部的判断逻辑转换为机器可读,借助算法实现确定规则自动判断执行,提升流程自动化水平。

以给站点安装作业分配工程师为例(见图6-9),我们首先要将工程师和站点匹配的规则显性化,并解构为工程师技能、站点类型、工程师离站点距离的匹配规则,然后用算法自动派单给最合适的工程师,减少人工干预。

华为的“3个数字化”:对象数字化、过程数字化、规则数字化_第3张图片

图6-9  站点工程师匹配的“规则数字化”

实现规则数字化的要点:业务规则管理的方向是显性化、结构化和自动化,要实现上述目标,如下3个环节缺一不可。

1)将显性和隐性的规则结构化描述,让用户能够快速准确获取规则。具体来说,就是要从相关制度文件中,拆解出一条条业务规则。例如,《华为公司考勤管理实施细则》可以拆解出“工作时间管理规则”“加班管理规则”“假期管理规则”等不同条目。为了避免这些业务规则的散乱,还需要对规则进行分层分类管理、版本控制。一个统一的结构化业务规则管理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

2)要将业务规则的“语文题”转换成可执行的“数学题”。通常可以通过规则引擎等技术手段来完成这个转换。其中的关键点是要识别业务规则涉及的业务对象,并将业务逻辑“翻译”为计算机可识别的表达方式。

3)规则需要通过运营不断调优。在规则数字化之前,规则的执行状况只能通过对业务执行结果的统计来分析,往往是事后亡羊补牢,尤其是高风险业务的损失往往不容小觑。规则数字化后,则可以对业务执行过程的遵从性提供及时告警,同时通过对告警实例的组合分析,可以促进业务规则及时地优化调整。

尽管规则数字化可以为企业带来显著的好处,但将所有规则进行数字化并不实际,也不可取,我们需要找出关键的业务规则。例如那些对业务有重大影响、高度不稳定、跨多个应用程序或流程、对监管要求至关重要的规则,并以此作为开展规则数字化的切入点。

以上内容摘自《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一书,经出版方授权发布

推荐阅读:

华为的“3个数字化”:对象数字化、过程数字化、规则数字化_第4张图片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

华为官方出品!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CIO陶景文推荐。首次对外公开华为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与实践经验。学透华为管理“新方向”,看懂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变革”。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数字化转型好书

  END

推荐阅读

  • 比T型人才更牛叉的是,做一个深入理解业务的 π 型工程师

  • 当数字化成为IT陷阱

  • 如何优雅地记录操作日志?

  • 大公司该不该砍掉 IT 部?

  • 如何系统性地学习分布式系统?

  • 提升终身能力,不止升职加薪

关注公众号,回复:设计模式,有惊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编程语言,python,人工智能,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