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3岁决定孩子一生”?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同理,子不教,不成材。那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孩子呢?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开始教育,你就迟了两天。相信父母们都听过这样一句俗话:“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一个孩子在3岁之前(包括3岁左右)所受的教育,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等方方面面,即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因此,父母们只有把握好3岁——孩子教育的黄金期,才能把孩子培养成健康、优秀的人才。“3岁看大”的科学依据—3岁,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所谓“3岁看大”,指的是从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言行举止,就可以预测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3岁在孩子的一生中真的会起到如此重大的作用吗?对此,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卡斯比教授曾做了一项长达23
年的实验,实验结果有力地证明了“3岁看大”这一说法,并在当时的教育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轰动。实验是这样的:1980年,卡斯比教授连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专家对1000名3岁幼儿的性格进行了分析,并将他们的性格总结为5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2003年,当年那些3岁的孩子都已经26岁了,卡斯比教授再次找到他们,分别对他们的性格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发现“充满自信型”—小时候他们活泼、热心,性格外向,成年后他们依然开朗,更难得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坚强、果断,成为了某个小群体的“领导人”。“良好适应型”—小时候他们自信、自制力强,自己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长大后,他们的性格依然如此。“沉默寡言型”—当年他们或胆小,或害羞,或不善表达,成年后,他们仍然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他们或多或少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轻易不敢尝试那些有挑战性的事情,属于地地道道的“默默无闻类”人群。“坐立不安型”—这种类型的孩子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而且行为消极,长大后,他们极易发火或烦躁。周围人对他们的评价多是:心胸狭窄、脾气暴躁、不好相处,做事易走极端。“自我约束型”—这类孩子从小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管住自己的行为,长大后依然如此。3岁时的性格竟然与成年后的性格如此出人意料地一致,这结果让卡斯比教授非常震惊,但与此同时,他也更加坚信了对“3岁看老”这一结论的认同。后来,卡斯比教授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别以为3岁之前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事实上,他们的大脑像海绵一样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着成长的营养。也就是说,3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及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处在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中,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周围人是暴躁的、愁眉苦脸的,他就会是抓狂的、悲观的;周围人是开心的、积极向上的,他就会是乐观的、进取的。这就如同老卡尔·威特所打的一个比喻: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就好比制造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3岁之前这个关键期,给孩子一个好性格,给孩子一个好未来3岁前,孩子大脑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在教育界存在着这样一个法则儿童潜能递减法则”,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身上可供开发的潜能是呈递减趋势的。针对这一法则,某教育学家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他一出生就对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2岁开始教育,即便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他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从4岁开始教育的话,即使教育得再好,他也只能发挥出60度的能力。也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孩子的潜能开发就越不完善。近期,脑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又为这一法则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研究表明: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个人出生时脑重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婴儿脑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为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虽然大脑发育速度变慢并不意味着大脑发育完全停止,但3岁之后的孩童大脑就如同计算机一样—硬盘的容量以及格式几乎已经定型,剩下的就只等待编程了所以,开发孩子的潜能一定要抓住3岁前(包括3岁左右这个黄金关键期,越早开始,孩子的潜能开发就越充分。那么,对于那些年龄尚小的幼儿,父母该如何开发他们的潜能呢其实,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大脑潜能开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须处在充满安全感的成长环境之中。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两个幼儿,一个终日生活在争吵、烦闷的成长环境中;一个则在开心、快乐的环境中生活。这两个孩子长大后,哪个智力更高当然是后者因为幼儿期的生活经历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大脑发育,即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终日生活在争吵、紧张的环境中,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就会变弱,而且不易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生活在开心、快乐环境中的孩子,他们更愿意与周围人交流,与人相处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也相对较强一些3岁前,孩子一生不可错过的学习关键期相信父母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因为从小没有学过音乐,很多孩子终其一生五音不全因为小时候没有学过舞蹈,孩子长大后再想学,却发现身体过分僵硬,进而失去了学舞蹈的资格因为从小没学过美术,很多孩子对美的事物欠缺深入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孩子错过了人生最珍贵的学习关键期。上述事实告诉我们,如果错过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许就会造成孩子生都不能弥补的遗憾。
所谓“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教育界,也有专家把它称为“敏感期”。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也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主要集中于0=6岁这一年龄段,其中0-3岁这一年龄段最为集中。令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视觉、听觉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学习咀嚼和吃干食物的关键期;1-2岁是肌肉协调能力发展以及学习走路的关键期2-3岁是数数能力以及建立数学思维的关键期;2-3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建立时间和空间感的关键期;2.5-3.5岁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另外,在医学界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先天性白内障失明的患儿,如果超过5岁做手术,虽然可获得视力,却不会辨认东西。这是因为眼睛看到东西后,视觉信息虽进入大脑,但大脑已失去将信息变成图像的能力。这个医学事实再次证明,0~3岁是孩子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如果父母不及时开发或培养孩子的某项能力,孩子的潜能也许就会水远被埋没。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一定要抓住3岁前这个不可错过的学习关键期。3岁前,孩子规则意识建立的关键期有的孩子很小就懂得玩滑梯婴排队,有的孩子却“唯我独尊”,事事都由着自已的性子来;有的孩子动不动就用暴力解决问题,而有的孩子却明矩和法律约束自已的行为有的孩子看到新款的玩具就向父母提要求,有的孩子却懂得我已经有玩具了,不能再买了。有些孩子严格按照规则做事,而有些孩子却总做些违反规则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表明,这与孩子从小建立的规则意识有关对此,卡斯比教授表示:在0-3岁,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孩子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也就是说此时父母是否有意识地向孩子灌输规则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一生对规则的认识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3岁的确是个特殊的阶段,此时他们的思维发展进入了巩固、稳定时期,他们开始懂事、听话了。但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也开始进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不停地说“不”,不停地挑战父母的底线。而此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将会决定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溺爱孩子、纵容孩子,孩子就会为所欲为,长大后就会成为个藐视规则、无视法律的人!坚持原则、引导孩子,孩子就会形成规则意识,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懂规则、有理智的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原则、不遵守规则的人是不会有多大出息的。所以,从3岁左右起,父母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了。3岁前,孩子情商培养的奠基期所谓情商,即情绪商数,包括自我认识、情绪管理、自我激励、了解他人和社会交往。在评价情商高低时,一般将其具体分为“自信心”“爱心”“独立性”“竞争意识”“乐观”“诚实“交往合作”“意志力”“目标性”等9项。科学研究表明:3岁前,是孩子大脑细胞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孩子情感、情绪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父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情商,不但有利于孩子形成完美的性格,而且也有助于为孩子未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80%在于情商,智商只占20%。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性格孤僻、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情绪不稳定,那么就算智商再高,他也很难取得成就;反之,情商高的孩子自信、积极、喜欢与人交往…这样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0~3岁是儿童性格、习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第一关键期。把握好这段黄金时期,对孩子进行充分的情商教育,就能为孩子奠定积极健康的性格基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位2~3岁的孩子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训练,对其中一部分孩子进行情商教育,而对另一部分孩子则任其自由发展。20年后,心理学家发现:凡是在3岁之前受过情商培养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及未来工作表现和婚姻状况等方面,均优于未受过情商教育的孩子。由此,心理学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3岁前是孩子性格、习惯的萌芽期,同时也是对其进行情商教育的关键期。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一定是自信、乐观、不怕失败的,思维活跃并有创造力,具有获取成功和幸福的能力。而这些,才是真正能让孩子享用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