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

子宫原位癌定义

指子宫不典型增生细胞占据鳞状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

子宫浸润癌

癌组织向间质内浸润性生长,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mm者,称为浸润癌。


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1.寿命延长,55岁

2.普查

3.即时诊断

4.外源性雌激素的广泛应用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

1.雌激素长期大量刺激:不育(高危)或少育;月经初潮早(<11岁)或绝经延迟(≧52岁);垂体功能紊乱;肥胖;女性化卵巢疾病(卵巢的性索间质肿瘤、多囊卵巢综合症);外源性雌激素;抗雌激素药(三苯氧胺)的使用

2.营养因素:高脂、高糖、高蛋白、低纤维(西方化饮食)

3.其他:免疫缺陷、多发癌倾向、盆腔放射史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

1.病因预防

2.积极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子宫内膜增生症

3.重视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

何为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

2.绝经后长期使用雌激素治疗者

3.不孕、肥胖者

4.有卵巢癌、大肠癌家族史且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者

5.有子宫内膜增生史治疗后又出现症状者

6.绝经年纪超过52岁

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女性化肿瘤病史者


子宫内膜癌的转移途径

1.直接蔓延(主):邻近器官:宫颈、阔韧带、阴道、膀胱和直肠等

2.淋巴转移(主):①子宫底部肿瘤可经由阔韧带上部沿着输卵管淋巴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②子宫角处肿瘤可沿圆韧带转移到腹股沟深、浅淋巴结;③子宫下段肿瘤可经宫旁淋巴结向盆髂淋巴结扩散;④子宫后下方肿瘤可经骶骨韧带旁淋巴结,流经直肠旁淋巴结到达骶前淋巴结;⑤子宫前壁肿瘤可经子宫前方浆膜下淋巴管沿膀胱宫颈反折转移到阴道下1/3段(1、3常见)


临床表现

症状:

1.异常阴道流血(主):绝经后出血;生育期月经紊乱、延长、经量增多

2.异常阴道分泌物:水样或血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出现脓性(异味)

3.疼痛:①下腹胀痛或阵发性疼痛;②压迫骶神经丛引起下肢或腰骶部疼痛(晚期)

4.转移癌表现

体征:

早期:子宫增大

晚期:子宫表面形成肿块或浸润到宫旁或附件。


诊断方法:

1.子宫内膜活检或分段刮宫:管壁→宫腔

2.宫腔镜检查

3.细胞学检查:①后窟窿吸片法;②宫腔吸化法;③毛刷法;④洗涤法

4.超声学诊断

5.CT、MRI、PET/CT检查

6.肿瘤标志物——CA125

需与之鉴别诊断的疾病:

1.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2.宫颈癌

3.功能性子宫出血和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段:手术和放疗为主

手术治疗

1.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要求闭合式离断阴道(I期,病理类型为非高度恶性的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鳞癌等,或肿瘤细胞分化非G3者)

2.广泛全子宫切除术:高位结扎骨盆漏斗韧带、切除阔韧带内全部宫旁组织,贴近盆壁切除大部分圆韧带,部分骶、主韧带及阴道上段不少于2cm

3.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双侧盆髂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或活检(临床确诊II期或以上)

放射治疗:根治、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1.根治性放疗:不能耐受手术/估计无法手术切除,腔内治疗+体外照射

2.术前放疗:

(1)适应症:

①临床检查肿瘤体积过大估计切除有困难者,可行体外照射或宫腔内放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

②肿瘤侵犯宫颈或阴道上段者可行阴道腔内放疗

(2)目的:降低肿瘤细胞活性,避免由于手术刺激导致 癌细胞术中扩散转移。同时术前放疗可使肿瘤体积缩小,提高手术的彻底性

3.术后放疗

适应症:

1.手术病理分期为I B期及以上,或病理类型恶性度高或细胞分化G3而术中未行淋巴清扫者,或虽行淋巴切除,但病理结果提示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应行盆腔/腹主动脉旁野外照射

2.阴道残端有肿瘤或阴道切缘距肿瘤小于2cm者,术后应补行阴道腔内放射

3.晚期肿瘤无法切净或估计有残留者,应行相应部位外照射

药物治疗

1.孕激素治疗

(1)原理:孕激素可能具有使子宫内膜癌细胞向正常转化的作用

(2)适应症:①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②无法进行规范外科治疗者;③晚期/复发

(3)原则:①大剂量;②长时间

2.抗雌激素药物治疗——三苯氧胺

原理:抗雌激素和雌激素双重作用

1.竞争性抑制雌激素作用,抑制肿瘤生长

2.刺激孕激素受体的合成,提高孕激素的敏感性和长期有效性

3.抗癌药物治疗

适应症:

1.具有某些高危因素的早期病例术后辅助化疗

2.晚期:根治手术+辅助放/化疗

3.术中有肿瘤残留或复发转移者


预后影响因素: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的含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子宫内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