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
我的父母比较有“先见之明”,在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不知道是从哪里得到小道消息“以后高考英语占很大比重”,然后一拍脑门给我报了一个英语学习班。导致我比别的小朋友多学了三年的英语,也多恨了三年的英语。
还记得我的高考前夕,因为小时候被英语的恐惧所支配,其实我从未真正理解“英语”这个概念。有人说这是一种语言,用于与人交流,所以得有环境才学得好;有人说这是考试的工具,只要能考高分就行,所以背单词很重要。那个时候,在我心里跟英语同等位置的还有“数学”,我不太明白这些抽象的东西意义何在。
我的高中班主任跟我说“不管怎样,这两门课你至少要认真学一门。事实上,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如果你选择学语言类专业(文科),你可以放弃数学,只学习英语;但是如果你选择数学类专业(理科),你就必须学英语。所以,你得学英语!”我的班主任就是教英语的,真是鸡贼。
为应付这个“人生大考”,我每天做英语题做到吐,对于英语我真是厌恶到极致。。。。。。
研究生第一年是要上基础课的,对的,你没猜错,有英语课!
当我看到课表的时候我都有点绝望,因为我的英语老师姓“刁”。我是真的不希望挂科啊。没成想,这个刁老师是一个可爱的老头。研究生的英语课更注重实用性,不只是培养写作能力,还要练习听力。大多数同学把它当成出国前的小培训,我一看有实惠哦,第一次觉得英语可能是有用的。
而真正对英语态度上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暴雨天。
那天雨很大,而且很热,我是真的不喜欢这种黏腻的感觉,况且下午还要去上英语课。我和室友一起去教室。到教学楼下,一个室友说她的耳机没电了,要去买,然后另一个室友说“不用,我这里有备用的,借给你”。我听到后就想,要不我也查看一下电池吧。
“墨菲定律”大家知道的吼——我的耳机真的没电了!而且室友拿不出第二对电池了,我只能冲进暴雨里去买电池。。。。。。那个时候已经快要上课,我告诉室友跟老师说一下我迟到的原因。等我再回到教学楼里,浑身都湿透了,我心想“没事,大家应该都在戴耳机听听力低头做题,不会有人看我的”。然后我走进教室,老师同学全部转头看我,面带微笑,没戴耳机。
我这才知道,那天由于大雨的原因,听力停一次课。可能我的表情是在管理的失败,刁老师同情的看着我,我也无奈的与他对视,然后他说了一句我决定记一辈子的话“你们要记得,任何准备都不会白费”。
“任何准备都不会白费”这句话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对英语情绪的开关。我仿佛看到有彩色的光从老师身上放射出来,我能感觉到,就在下一刻,老师会拿出一柄或者一杆什么的魔杖交给我,让我去完成一项神圣的任务。。。。。。
我看到老师看向大家,然后说——“咱们继续上课”。
【打算】
白岩松说“每个人总有这样的时候,你心里早已是兵荒马乱,但是在外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安静了一点,这种战斗,注定一个人”。英语就是我的战斗,我一直都是一个人。现在我很想要打赢这场仗。我知道,这场仗我会打很久,从以前的积累到现在的每天背三篇课文,再到以后其他的计划,总之,我应该不会再停下了,更何况我现在的工作需要看英文的文献。
在学校里,对于英语的学习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从以前应付考试的功利性,到后来为出国等原因准备的实用性,再到现在为博士生写作助力的提升性。学校已经不再开听力方面英语课了,不管掌握的好不好,反正与学校无关,修行凭个人。但是我现在将听力与口语增加到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我希望从它的本质上重新认识、学习——毕竟英语是一门语言。
【学习计划】
现在我的生活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可能只献给英语,所以我必须把每天的事项安排好。为了不虚度并且利用好每一天的英语时光,我使用了一项神器——“记事小本本”。总的来说就是,为了不让这件事占了那件事的时间,那件事又占了别的事情的时间,把每一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在这个小本本上记清楚,当然其中就是有英语学习的事项。这种方法可能很多人都试过,但是有的却觉得这种方法不太好用,在这里我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1、确定每天需要完成的事项并细化内容
这一步的要点是使用“动词+名次”的结构来记录事项。如果只记成:买菜;听课;背英语课文,这可是不够的。要将“动名词短语”进行内容上的细化——如:买豆角、蘑菇、大蒜;听阿秋的第二节课并整理成笔记;背第7、8、9三篇英语课文。
当刚开始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好像要给自己立一个“改头换面”的flag。但事实上,如果这样做的话,很容易“夭折”这个“小本本助力计划”的方法。一定要记得,不论多么简单的事情,都需要一个阶段去适应,才会形成习惯。所以为了顺利度过适应“每天记录小本本”这个阶段,刚开始的时候安排的事情要简单一点,就是那种即使不做记录,也肯定会完成的这样的事件。要不然,小本本上的事项每天都不能完成,会很没有成就感,就会以为这种方式没有用,然后放弃了这种进入“‘记录<—>完成’正反馈”的机会。而每天这样的事件列表其实就是一个“一天量”的任务计划。
总的来说,只要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就会有做事情的动力。
2、写出每件事希望达到的程度,甚至估计出需要的时间
单单写出需要做的事情还不够,因为有很多事情不是像买菜那样,只要去做了就万事大吉的,尤其是针对需要反复练习的这种学习型事件。
所以,这一步给出的要点是“先开个头+逐渐增量”。无论是听上去就觉得麻烦的事情,还是自己总是没时间去做的事情,都要从“开个头”开始。那么既然是开头,就不需要达到多么完美的程度!
比如第一步里的背英语课文,对于一篇新的课文,可以从篇幅上选择短小的,内容简单的开始;如果希望自己可以每天背三篇,那么可以先从每天背一篇开始。这样把时间完成的程度掌握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更有利于养成每天计划的习惯。
这里要注意的是,同一件事情不一定需要在一个时间内完成,甚至不需要在同一天完成。比如在背三篇英语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分开进行,因为这三篇课文本来就是希望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的——上午间休一篇,中午休息一篇,吃完晚饭一篇。
3、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只要我完成了小本本上记录的事件,这个休息时间你可以用来做任何我喜欢的事情,哪怕是玩手机游戏。刚开始的时候,这个休息时间可以留得充足一点,这样有两个好处:
1)把这个休息时间作为缓冲带。是为了让自己适应这个按照记录完成事件的方法,而余出来的休息时间也是对自己的奖励。当自己对需要完成的事件的时间有很好的把控时,可以通过增加事项来压缩休息时间(因为等做到这一步,你会体会到时间的宝贵,进而自发的提高时间利用率)。
2)休息时间方便为突发事件做出调整。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有突然的任务需要占用大块的时间去完成,如果有休息时间作为缓冲,以免打乱整天的计划安排。
4、回顾。
为了让自己每天能获得成就感,在晚上睡觉前(我一般是离开实验室回寝室前)做一个简单的小本本回顾,就是在完成的事项上用红色的笔打钩。这一步骤是留给计划做调整的。通过回顾可以看到自己每天制定的“计划”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如果发现有不合适的地方就尽快完善计划。
即使有某一天,小本本上的完成度实在不高,感到好没有成就感啊~也没有关系,还可以将事件向第二天顺延。比如,我在学习编程的时候,每天计划听10个小课时,每个课时大约10分钟,但是后来发现这种安排实在太紧凑,因为没有留出自己练习的时间而导致学习效率不好。所以我在顺延了两次课程之后,对每天记录在小本本上的计划做了调整——每天听5课时,完后剩余的时间都作为自己练习的时间。如果今天的学习比较简单,再余出的时间就是我的休息时间了。
【现状】
经过上述的方法,我现在已经能每天养成按事项完成任务的习惯,当然偶尔也会做出一些调整。不过在英语方面,目前在写作和阅读有一些提升,却不太敢跟别人进行英语交流,尤其在我的同学告诉我,我的英语有东北口音后。所以我还是折磨我的室友吧。为了让自己尽量有一个英语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将零碎的时间也利用起来——在校园里走路的时候可以听一些听力,作为复习。
现在回想起来,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爸妈的金钱在英语上,我觉得我开悟的晚,别的孩子要不没有这个悟性直接放弃也好。我偏不,我一直跟英语在做若即若离的纠缠,生生错过了学英语的好时机。但是我还是感谢那个刁老师的,他的那句话对我的影响很深,不只是英语,更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觉得我一直是幸运的,我能遇到帮助我转折的“贵人”,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我期待“功成名就”得那一天~就留给至少一年后的雅思考试吧,我有出国的打算,英语势在必行,我准备尝试一种非功利性的英语学习法——不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