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该怎样认识?

张先生出示了几个教材版本中关于《比的认识》一课,北师大版以照片像不像为例子引入,在探讨中逐步引出比的定义。

某教材中以羽毛球比赛以获胜场次的多少加以比较。这个竟然不属于“比”的认识的例子。紧接着以路程与时间得出速度,总价除以数量得出不同累量。教材中没有任何说明为什么有了除法还要学习比?

教材中将比定义为两个数相除,把比当成除。回避了“比”的本质,仅仅描述了比的外壳。

当学生看到“比”马上回联想到“比较”,在《辞海》中定义的第一条也是“比较”两个字。

孩子们学过的比较两个数的差距关系,用减法。

比如小明比小华高3厘米。

这里提到的比是比较差距,用减法可以求得。

第二个就是比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我的体重是他的0.8倍。

显然教材中提到的就是滴二种情况。

张先生说,“比”为比例做准备,并可以扩展为一种变量之间的正比例函数关系。这种比例关系的含义远远超过“除法”。

“比”原本是同类量的关系比较,可以推广到不是“同类量”的情况,但同类量之比是“源”,不同类量之比是“流”。不同类量的比,不宜作为“比”的主要情境引入。同类量的比值是无量纲的,不同类的比值一定会有量纲的。

张先生好给出了《比的认识》一课的建议:

第一段“比较”

先给出了用减法比较差距。

之后又给出了本节课所学的比的例子。

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出发,在对比中得所学的比的特殊性。

第二段:比的定义

在给出比的定义的时候,作者给出了国旗的六中规格 这是典型的比的例子。

第三段:比的练习。

在比的练习中,强化“比”的认识。

第四段:学习不同类量的比例。张先生建议同类量与不同类量分开来描述,有利于学生理解基本数量关系的本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该怎样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