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原是王熙凤身边的丫环,跟着王熙凤陪嫁到贾家。为了显自己的名声,也为拴贾琏的心思,王熙凤逼着她做了通房大丫头。
平儿这个通房大丫头做得有点可怜。
王熙凤和贾琏秀恩爱时,她是守着服侍的丫环。
《红楼梦》第六回,周瑞家的送宫花,碰巧王熙凤和贾琏在房里秀恩爱。周瑞家的躲到巧姐房间等候后,听到王熙凤里传出笑声,一会儿房门响过后,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进去。她自己到了巧姐房间。
她平时不敢和贾琏有亲密接触。
《红楼梦》第十九回,巧姐生病,贾琏搬到外书房居住的十二天里,他和多姑娘之间有了交往,并私留了多姑娘的一缕头发,被平儿发现。王熙凤让平儿检查时,平儿巧妙地替贾琏遮掩,喜得贾琏心花怒放。王熙凤离开后,两人争夺头发之际,贾琏见她娇俏动情,便搂着求欢,被平儿夺手跑了,急的贾琏弯着腰恨道:“死促狭小淫妇!一定浪上人的火来,她又跑了。”平儿在窗外笑道:“我浪我的,谁叫你动火了?难道图你受用一回,叫她知道了,又不待见我。”
贾琏抱怨说王熙凤不让他碰平儿。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王熙凤过生日的当天,贾琏和鲍二家的混在一起,鲍二家的说起王熙凤霸道咒她早死时,贾琏说道:“她死了,再娶一个也是这样,又怎么样呢?”那妇人道:“他死了,你倒是把平儿扶了正,只怕还好些。”贾琏道:“如今连平儿他也不叫我沾一沾了。平儿也是一肚子委屈不敢说。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
兴儿说她和贾琏一年只有一两次。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贾琏偷娶尤二姐之后,尤二姐和尤三姐向贾琏的仆人兴儿打听荣国府的情况时,兴儿说起贾琏王熙凤和平儿同贾琏的生活时,是这样说的:“虽然平姑娘在屋里,大约一年二年之间两个有一次到一处,她还要口里掂十个过子呢”。
在这种情况下,好多人认为平儿的生活很苦,尤其是她和贾琏的婚后生活有似于无。
事实上,他们说的都不是很准确。
因为平儿和贾琏的婚后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点王熙凤在尤二姐面前透露过,只不过好多人都忽略了。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尤二姐肚里的成形男胎被胡庸医用药打掉后,王熙凤得到消息后比贾琏更急十倍,她到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祷告说:“我或有病,只求尤氏妹子身体大愈,再得怀胎生一男子,我愿吃长斋念佛。”贾琏众人见了,无不称赞。贾琏与秋桐在一处时,王熙凤又做汤做水的着人送与二姐,又骂平儿不是个有福的,“也和我一样。我因多病了,你却无病也不见怀胎。”
且不说王熙凤对尤二姐是什么态度,只说她骂平儿一句话,“你却无病也不见怀胎”。
表面上看,王熙凤说的是牢骚话,可细细琢磨却另有隐情。
如果是按照兴儿所说,一年平儿和贾琏一年只能在一起一两次,不怀孕是很正常的。但是王熙凤却骂平儿是无病也不怀胎。这说明贾琏说的不对,兴儿所说的不准,或许以前王熙凤是不允许平儿和贾琏在一起,但是这种情况不是一直存在的,至少是尤二姐到了大观园后不是这样的,贾琏和平儿是随时可以在一起的。
王熙凤为何会有这种改变。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不外乎两个:
一个是尤二姐的外来,让她感到了危机。她可以控制平儿,但控制不了尤二姐。尤其是尤二姐有了身孕之后,她更能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另一个是她此时已经得了“血山崩”,不仅不能同贾琏同房,而且生育不了孩子。与其让贾琏和别的女人生孩子,还不如让平儿怀了贾琏的骨血。
看明白王熙凤对尤二姐的态度,以及对平儿和贾琏婚后生活的改变,再来琢磨平儿为何要把贾琏偷娶尤二姐的事情告诉王熙凤,就会得出这样的结果:平儿不仅是对王熙凤忠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借尤二姐的存在,改善自己同贾琏的婚后生活。
所以,王熙凤骂平儿无病不怀胎,透露了平儿和贾琏的夫妻生活得以改善,而能改善的根本原因是平儿将尤二姐的事情进行了揭发,尤二姐进贾府后与王熙凤矛盾激化,她才“渔翁得利”的。
这种推论成立吗?成立!
因为还有一个事实能证明平儿和贾琏的婚后生活变得正常。
贾府被抄家后,王熙凤被贾琏狠心的休妻,而平儿被扶正当了“平二奶奶”。如果平儿与贾琏之间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没有正常的婚姻关系,平儿没有生育,贾琏怎么可能把她扶正?
关于平儿扶正的信息,其实早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就有过谶语。
王熙凤因为贾琏和鲍二家的鬼混之事,情急之下伸手打了平儿。事后,李纨带着众姐妹到王熙凤房里请她做监社御史,王熙凤当场说破,是李纨小气,舍不得掏钱办诗社,抓自己冤大头出钱。李纨急了之后,转移话题,说出这样的一番话:
“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儿。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
李纨所说王熙凤和平儿换一个过才是就是日后的谶语。
所以无论从王熙凤在尤二姐面前骂平儿不能怀胎的话来分析,还是从平儿最终与王熙凤换了位置的结果来看,平儿都是借助尤二姐之力,改变了她和贾琏那种一年只能在一起一两次的情况的。
一家之言,仅供闲看【文/小涵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