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读后

《老残游记》作者刘鄂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写就,初看有些难懂,得逐字逐句耐心细致地读,一目三行是看不懂的。待静下心来慢慢研磨,竟是字字珠玑,妙笔生花,韵味无穷。无论是里面的故事,还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亦或是方言俗语,都是那么生动,读起来妙不可言、不忍释卷。有时惊奇不已,有时会心一笑,有时又热泪涟涟。

本书共有二十回,加后续九回,虽然读完了,仍然余味不尽,恨不能再加上几回。

老残游历的地点正好在山东,开头在蓬莱,然后一路向西来到东昌府、菏泽、泰安等地,有些貌似古语的词汇其实是山东方言,读起来会忍俊不禁,会心一笑。

作者的真名叫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人,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刘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郁郁不得志,有过多次创业的计划,但最终都一一失败了,衷心于清政府的他由于当时的不惜有损主权以维护清廷腐朽统治的主张,被视为“汉奸”,最终流放新疆,在1909年死于迪化(即今乌鲁木齐),作者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坎坷。

《老残游记》在晚清谴责小说中,是最为人所称道的佳作之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评价此书:“借铁英号老残之游行,而历记其言论闻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信仰,并见于内,而攻击官吏之处亦多。”

《老残游记》是他为中国的命运也为自己的命运而痛惜,希望唤醒沉睡中的民众,补救残破的国家的“哭泣”之作。其视角独特,着重揭露所谓“清官”之罪恶和所谓“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政治的统治支柱,可谓切中要害。

它的描写艺术,可谓登峰造极,无论是景色描写、形象刻画,心理活动,还是气氛渲染,都突出了刘鹗文笔的举重若轻,清新朴素,情境逼真,气韵生动。而且作者的语句抛弃旧的套语烂调,融入文章的都是新词,并真实的描写,读时会有独到的享受。

女孩儿的心事剖析得淋漓尽致。斗姥宫尼姑逸云的心理描写令人叹为观止。一个女孩儿在没有家人和老尼姑的点拨下,思前想后,一条一条,头头是道,最后彻底“彻悟”——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是在手机微信读书上看的,在此看书不同于纸质书,不用带书,随时利用空闲时间,而且还有一个妙处是,在书中精彩处会有书友的精彩点评,仿佛和志同道合书友一同读书,遇到契合处,更有心有灵犀之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残游记》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