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印象笔记相遇之前,我与为知笔记死磕了两年。这个新鲜玩意让我疯狂上瘾,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海浪中瞎游,完全陶醉在自己也是一个终身学习者的蜜罐里,以为自己就已经是在船头浪尖做时代的弄潮儿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焦虑来了。收集了那么多的干货,竟没有几项内容能够记得上来;甚至有一天,再次翻阅笔记的时候,竟发现无数内容自己一点印象都没有,这可是我自己过去某事某刻动过心的内容啊。当时觉得是块宝,如今却觉得是棵草。2020年,我发誓要改变这种焦虑附加焦虑,焦虑无止境的状况。又在工具上动脑筋,在网上对比为知笔记和印象笔记之间的区别,当发现两者之间的一些被称之为“人性化、智能化”的区别的时候,我毅然放弃了为知笔记,转头恋上了印象笔记。没成想,7个月的时间,真真的就成了知象、知面不知心的状态。
为什么诸如彭小六、成甲等大牛都说印象笔记好,到底好在哪?我为什么就感受不到?直到有一天,我找到了他:
[图片上传失败...(image-a15152-1599102521994)]
蓦然回首,才发现,印象笔记,我并没有看错你。
01 记录,天然去雕饰
从小,我就爱写字。所以,记录便也成为了我的最爱。我会去商店买很多独特的笔记本,很多粗细不一、颜色各异的笔,做记录。上课的时候,我最爱做笔记,老师黑板上写的,嘴里说的我都尽可能的好不遗漏的记下来。我也爱写日记,把自己一天的事情记录下来。还有记歌词、记账等等。可是,与其把那些笔记本叫做记录,实际上它们仅仅让我觉得有价值的就是扮演了“练字本”的角色,虽然我写的字越来越好看,但是至于记录的内容,大多数都成为过去,就像那些笔记本一样,如今已不知所踪,记录的内容,也不知道已经在哪个隐秘的角落酣睡。
欢喜老师的第一课。标题:新手如何开始写作——不妨先从记录开始,深深的触动了我。记录看似都会成为过去,但是字里行间却保留了和自己相关的一切,只不过我们得让它保留下来,以备我们随时提取。
首先,记录是一个良好的习惯。记录能延伸时间的宽度,让你成为三头六臂,关照到和自己相关的方方面面。
其次,记录是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世界链接的桥梁。柳比歇伏说,过往的每一天都是他的朋友,是因为他写的一本书叫做《奇特的一生》中,他近乎疯狂的时间记录,让他本人能够像一个生物钟一样感受时间,无论多么年老,都能和年轻的自己对话交流。阿西莫夫的《人生舞台》,记录了他与这个世界接触的点滴,真情实感流露在日常的琐碎中。
再次,因为记录,人生有痕。我非常喜欢课程中的一句话: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记录的字永不磨灭。
[图片上传失败...(image-54bf40-1599102521993)]
而印象笔记最天然的特色就是记录,官方称印象笔记为人的第二大脑,它其实是扩充了我们人体系统的硬盘。这个本质特征不能忘,必须把他发挥好。
在路上,我们不是没有经历风雨的勇气,也不是做不好路上遇到的事情,而是遇到了一些诱惑,干扰太多,以至于忘记了初衷。其实最开始那个最单纯的目的,就是我们应该坚持去做的。任何时候打开印象笔记的时候,记录二字默念三遍。
02 系统,气质如花香
之前,我像对待我尘封已久的笔记本一样,对待印象笔记,积累着各式各样感兴趣的素材,最终让它们毫无悬念的成为了无动态库存。我为知识的海洋越来越深奥而焦虑,同时也为收集的库存占用无法有效分拣和利用而焦虑。欢喜老师提出了对待印象笔记的系统性思维: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
系统,这个词不仅仅让我觉得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原来以为自己只是孤独的灵魂,只是看了一遍“搭建终身受用的写作系统”,我就觉得原来我也可以是那高端的“量产”笔手。
外部系统:信息收集管理-个人素材库-知识卡片-输出。再也没有比这个更精炼管用的知识加工流程了。
内部系统:元写作-知识银行-范例银行-时间银行。再也没有别这个更香的写作捷径了。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caadb-1599102521994)]
我的震撼不止在此。
这件事情其实更让我觉得虎躯为之一振的是无论是这个外部系统,还是内部系统,都最大化的发挥了自己的参与感。每一步加工,每一次积累都会经过自己的眼、脑、手,这样我的每一次感动,每一次学习,都会更深的留下印象,
努力不等于就会有结果。大部分人对命运心有不甘,其实和别人之间的差距不在于命运,更多的在于不得章法。
而这一课,愣是让我从内心就忽略了这个看似无奈实则无理的焦虑。
03 搜索,歧路见捷径
搜索引擎。这是一个神器。而我们一直以来误用了它。
啥不懂,找度娘。信息时代,所有不得法的技巧,所有不识味的人生,所有不知底的概念,都可以用百度、google、学术网等搜索引擎及时高效的获得。
而从外部归来,我们自己却未能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原来我们自己的东西不仅可以按图索骥的去提取,也可以在提取之前搜索一番,以节省提取的效率,这个过程再美妙不过了。
构建一个私人Google+写作系统。
这个概念一下子把我们作为一个个体无限扩大化了。原来,相对于外部世界来说,我们是个个体。但是相对于自己来说,我们亦可以是一个世界。单纯从写作这个领域来说,我们也可以是一个时髦前卫,效率贼高的现代图书馆。
我们把自己感到触动的知识,通过外部系统一步步加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然后通过“标签+搜索”随时调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能量满满的洋流,在向大海的怀抱不断靠近。
04 收集,竟是个锤子
打造一把信息收集的锤子,轻松解决钉子一样的问题
锤子策略。收集之简单,竟然就是个锤子。
[图片上传失败...(image-444c24-1599102521994)]
欢喜老师把主题收集比作锤头,把零碎收集比作锤柄,非常的形象。李笑来老师说,要活在未来。我们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耐得住寂寞。我自己认为,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依然不能认为浓缩的就是精华,而是要辩证的对待学习这个事情。要具备一项技能,第一要天赋,要从自己的长处出发;第二要刻意练习,要养成一种条件反射;第三要求精,在高手中磨练出自己的特色。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有长期思维。
但是,我们的航船并不是在风平浪静的湖面行驶,而是要在风浪骤起的海面上起伏。我们必须创造一个全面的信息渠道环境,不只要剧中力量与学术研究,还要及时的掌握碎片信息,依靠碎片信息,及时调整航向,以避开船底隐藏的暗礁。
我不停地在强调。学习欢喜老师的课程,重要的是法和术,但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的最深处的道,也就是认知的改变。
05 分类,创作才是目标
少则得,多则惑。再清晰不过的人生智慧,可正是因为简单,多数人却做不到。
上帝把人类的脑子设计的太复杂了,功能太强大了。人类发愁脑功能不能够发挥到极致,所以贪多便成为了人性。殊不知,懒于思考也是大脑
人类大脑的认知科学。记忆的广度是4,深度是5。
之前读万维钢老师的《学习究竟是什么》,他提到:从脑科学方面来讲,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异功能,就是“潜意识”,大脑会自动把储存在其中的知识或者过往进行一个风暴式的连接。所以,但我们要发散思维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主动的“不思考”;二是要有思考储备,就是说你要在这个问题上花费大量的集中思考的时间。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得知,人类大脑的特质决定了
01 我们要让大脑记住,就不能分类太多,太多他便记不住。
02 大脑懒于循规蹈矩,但是却乐于头脑风暴。
根据以上的结论,我们整理印象笔记就是少分类,多搜索。尽最大努力发挥大脑的特质。
比约克夫妇的研究指出:人的记忆有两个强度,存储强度(storage serength)和提取强度(retrieval strength)
01 存储强度只增不减。 02 每提取一次,提取强度就会增加。提取的时候困难越大,这个提取动作对两个强度的增加值就越大。 03 提取强度的提升,会提高存储强度。
换句话说,我们要记住知识,内化为己用,形成大脑的肌肉记忆,就是减少分类的压力,提高搜索和提取的频次,而欢喜老师正是运用了这样的原理,文件夹的分类按照知识创造流来进行,同时充分发挥了标签的作用,最大化的利用了标签的搜索功能,增强了大脑的链接回路。
在此,我分享下自己学习后搭建的印象笔记的思路:
笔记的分类
01 按照知识创作流这么一个框架去搭建笔记本的分类,直接就将原来千条线的一个文件夹类别,转换为了以流程环节为题的文件夹。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可以非常清晰的去定位一个信息片段所在的环节,以环节为聚焦点去整理、处理、创作、归档信息,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是一个非常流畅的闭环。
02 我的每一个文件夹组别的范围是:
收集箱
主要是所有的第一手信息,比较特别的是待办一栏,他是我们近一周要用到的信息,就是说7天内必须去处理的。其他的都跟自己的兴趣或者说以后的项目相关,我有时间了可以打上标签直接放在零碎归档里。
创作
·晨夕日记,主要用来反思,迭代自己的认知。 ·范例银行,主要是针对标签中的写作库设计的,所有粗加工的元写作案例,都放在这里边。 ·知识银行,主要是一些干货方面的专题性素材,就是结构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见感思行卡片,对积累的前两个银行中的素材进行精加工,最终成型的内容在标题的前面会分别以范例银行和知识银行命名。 ·文章,这个就是自己临时起意的文章,兴致来了,对精加工的见感思行卡片进行汇总整理,写一篇文章,不用太刻意的去分类他。
项目
不超过五个,是我每天必须坚持要做的微习惯、学习的课程、参加的社群等
归档
零碎归档可以说是自己的一个图书馆的概念,什么和近期无关的,但是又感兴趣的,或者说已经研究透了的都可以放进去。其他的根据阶段目标,算是一个临时的项目归档。怎么比喻呢,就比如说每个单位都有档案室,但是我可以把我一年内发生的重要时间先放在我办公室的柜子里,等到一年期满,再交到企业的档案室里。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8860e-1599102521994)]
标签的设计
之前从来没有用过标签处理问题,一直是受制于电脑的树形结构影响,就导致了后来好多信息无法追溯,有些信息根本想不起来。
新的标签体系,大的框架完全套用了欢喜老师的结构,要么说这个课值呢,直接就可以拿来主义,哈哈。当然自己也结合自己的特色进行了优化。主要表现在:
我认为学习类、生活类、工作类的标签,就应该是所有信息包括知识卡片的标签,而专属标签,就是我最终成型的作品的归类。 所以我的大的理解是,三类标签就是我的档案馆目录;而专属标签就是我的输出目录。这样下来,就非常清晰了。 另外,还有一个感受,就是3个数字类,一个字母类,经常去打标签,就能很清晰的记住自己都有些什么感兴趣的方面。而每当我把标签全部展开,看后边每一项的数字,就知道我的关注圈在哪。我应该,或者说相当一段时间内应该把精力用在那些方面。
[图片上传失败...(image-d0bced-1599102521994)]
06 学习,理应集中主题
你愿意花时间搞清楚一个问题,说明你一定有能力和品质做成一件事。把这个信号释放出去,就是为自己构造一个新的价值网络。
往往。我们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吸取知识海洋的每一朵漂亮的浪花,于是我们不能说不努力,不能说不上进。但是,有一句话说的很清楚: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就在于,我们很难放下终身学习者的大架子,去认真钻研知识海洋里的一朵小浪花。
先做好一个,爆点突破。
[图片上传失败...(image-94a7dd-1599102521993)]
都是简单的道理,欢喜老师讲了以后,我才卸下了“万一错过什么”的心理防线,决心一年钻研一个主题,在此基础上,打磨自己的小课题,小项目,然后继续前行,不断扩大战线。
同时,李敖将知识五马分尸的例子,也让我理解到,主题研究不仅需要追根溯源,一条线铺开深挖底层逻辑,也可以照着一只羊,不仅要薅羊毛,还要找出千头万绪之中,最精细的些许根。
而范例银行、知识银行、时间银行,也正是将这种思路贯彻极致的最有效的工具。上一小节已经介绍,就不再赘述。
07 排版,一秒变成大神
人靠衣装马靠鞍,知识产出长跑的最后一公里,一阵微风也能让你慢几秒。
Typora,一款为沉浸式写作而开发的轻量级标记语言。解决了我的一个让人有时候抓狂的问题。那就是,复制-粘贴-一堆乱码。
原来需要在公众号里边调整半天的格式,然后看着还不尽如人意的难看,自从用了Typora,腰也不酸了,腿了不疼了,干啥都有劲了。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36ded-1599102521994)]
08 实践,着实无比酸爽
吴伯凡:只关注创作一个维度,加工成知识净资产。
知识净资产,就是自己的纯收入。
周末我就用了一把见感思行卡片创作读书笔记的酸爽。
·粗加工
刘润老师的课文分解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3cbcd-1599102521994)]
·精加工
刘润老师的单课的见感思行
[图片上传失败...(image-c76f55-1599102521994)]
著文章
商业板块第一部分商业的本质读书笔记
[图片上传失败...(image-c33096-1599102521993)]
结缘七个月,感动一瞬间。当我们临终的时候,回想这一生,我们做了些什么,以至于自己感到今生无悔,无比幸福。在这个人人都在为时间自忧的年代,选择一款网络笔记,众里寻他千百度,不仅仅是一种缘分,更是一辈子要相濡以沫的通往自己梦想人生的伴侣工具。而能够确定与之携手伴老,便源于欢喜老师的《用印象笔记打造高效协作系统》。
感谢相遇,让我更加笃定自己的未来步步撼心;感谢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将自己的路越拓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