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心理|小美人鱼没有看到的结局,或许你我可以看到

小美人鱼的故事你一定耳熟能详,但故事背后的隐喻却很少被讨论。

在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里,我们的意识,不仅仅来自个体的经验,而且源自全人类遥远的过去。

童话这种非常古老的文本,蕴含着跨越时间、跨越民族的象征性。

因此,“如何在压抑中解脱,并找到真实自我的力量?”

——这个看似只有在当今时代被普遍追问的话题,或许我们可以从古老的《海的女儿》中找到一些答案。

童话中的小美人鱼因为巫婆的计谋失去了声音。

用“说话的声音”换取成为人类的“权利”,象征着“放弃了言说和被理解的权力、丧失创造性以及被阉割”。

故事发展上,她接受了,她献出了自己甜美的嗓音。

但在另外一种个体发展上,她实现了一种“拒绝”和“反叛”,她离开了海底世界,同时离开了她专横的父亲(国王)和怨愤的母亲(巫婆)。

心理学家Galinsky认为:子女的成年,其实是发展出分立自我的过程,他们会远离父母,尝试主宰自己的选择。

而只有在这种分立的过程当中,我们才能慢慢形成“真实自我的感受”:我的意志能够决定我的行为,我可以为我的行为承担后果。

这种分离和反叛,对成长而言,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必须的,且需要勇气。

《海的女儿》这个故事中,小美人鱼对王子一见倾心,这不是一种“成熟之爱”,只是小美人鱼将自己“完美情人的理想”投射了王子的身上。

这个时候的小美人鱼,是没有觉醒的。

正如她被教育的那样,她相信“只有获得王子的爱情,我才能拥有不灭的灵魂”。

但上岸之后,“理想化情人”的破灭必然发生。

王子并不“完美”,他会因为自己错误的辨识力,而认不出拯救他的小美人鱼,甚至有些“愚蠢”地要娶另外一个女孩为妻。

小美人鱼在经历了盲目的迎合牺牲,以及对“完美情人”的失望之后,终于意识到,我们无法寄希望在爱情中找到灵魂(自我的价值)。

这是在离开“海底”之后,小美人鱼实现的第二次力量的成长。

小美人鱼最后的选择和结局尽管充满了悲剧性,但同时充满了“自我力量”。

她没有利用姐姐们的匕首杀掉王子,而是主动选择化成了海里的泡沫。

在象征意义上,她终于做回了“真实的自己”,也终于找到了“不朽的灵魂”。

解读童话的过程,也是“自查自醒”的过程。

如何抵达真实的自我?
1)自我觉察(或者觉醒)永远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反抗压制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把心理能量从外部转向内部”,体会自己的想法。

2)专注于自身的需求和真正看重的东西。

拒绝外界信息的干扰,即使这些信息来自你最亲近的家人或朋友。

3)放弃对“完美”的期待。

不要将自我的价值建立在某一种关系之上。

4)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并承担相应的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是“主动选择”让我们成为了真实的自己。

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构建“真实的自我”更是一生的议题。

只有当我们“拥有了自我思考和感受的能力”,我们才具备抵抗压制、以及说“不”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心理|小美人鱼没有看到的结局,或许你我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