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一63:毛

《佩觿集》云:“河朔谓无曰毛。”今粤中及西蜀皆然。按东坡请人吃毳饭曰:“饭也毛,菜也毛,萝葡也毛。”则古人行文往往用之,然犹曰纪载方言,叙述游戏耳。《后汉书·冯衍传》:“饥者毛食。”《五代史》:“黄幡绰赐绯毛鱼袋。”则典册高文,亦用之矣。



【试注】

1、佩觿集:郭忠恕(?-977)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画家,字恕先,又字国宝,洛阳(今属河南)人。著《佩觽》三卷,阐述文字变迁并考证正传写错误。又汇编古文字《汗简》,为研究古文字学提供了珍贵资料。

觽:xī。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用象骨做成。也用作佩饰。

2、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书·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 孔传:“戊午渡河而誓,既誓而止於河之北。”《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袁绍 ﹞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清·李寅《书邺侯传》诗:“但清河朔风尘易,欲扫宫庭枳棘难。” 郭沫若《前茅·哀时古调四》:“ 河朔淮西一宵尽,满池鹅鸭可成兵。”

3、毳饭:cuì。戏谑语。“毳”为三“毛”,毛通“ 无 ”,故“毳饭”犹言三“无”之饭。语出宋·曾慥《高斋漫录》:“一日,钱穆父 ( 钱勰 )折简召坡 (苏轼)食‘皛饭’, 坡至,乃设饭一盂、萝卜一碟,白汤一盏而已,盖以三白为‘皛’也。后数日, 坡復召穆父食‘毳饭’, 穆父意坡必有毛物相报。比至日晏,并不设食, 穆父馁甚, 坡曰:‘萝卜、汤、饭俱毛也!’ 穆父叹曰:‘ 子瞻可谓善戏謔者也。’”原注:“毛音‘模’,京师俗语谓‘无’为‘模’。”后用以借称并无实物之酬答。

清·褚人穫《坚瓠十集·乞醯不与启》:“何期鞠穷之呼,但得毳饭之报。”

4、冯衍:冯衍,生卒年不详。东汉初期的辞赋家。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自幼有才,博览群书,新末入更始政权,后投刘秀。因遭人谗毁,怀才不遇,被废于家,闭门自保。一生著述赋、诔、铭、说、策等50篇。著名者为《显志赋》,赋中多用典故,骈偶对仗,用前代名人的遭际,抒发自己失官的感慨和愤懑。

5、黄幡绰:黄旛绰,又名黄幡绰,凉州(今甘肃武威)人氏,《霓裳羽衣曲》石刻的篆刻者,唐朝宫廷乐师。其擅长“参军戏”,入宫30多年,侍奉唐玄宗。他性格幽默,善于口才,曾经用滑稽风趣的语言,谏劝玄宗得到了玄宗的赏识和信任。当时人说,唐玄宗一日不见黄幡绰,龙颜为之不悦。宋代陕西同州《霓裳羽衣曲》石刻传系根据其手书翻刻。

黄幡绰不但是个宫廷伶人,还是个戏剧家,而且被誉为中国十大戏剧家之一,《南词引正》认为昆山腔“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

〔按〕黄旛绰有很多滑稽故事,以后找来看看。

6、绯毛鱼袋:绯衣,无鱼袋?绯,红色。

官服分颜色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吏,亦不拘品级,都穿绯袍。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品级。

你可能感兴趣的:(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一63: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