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闲话三国》(544)

第51回:假对假孔明假言谏劝                  真作真周瑜真情流露(十四)

    别人讲起故事来,先说题目,慢说内容。只有诸葛亮恰恰相反。他说完,便一手撩须,一手执扇,就闭目养神起来,等待着周瑜来拾他的牙慧。

      虽然他双眼合上,但心里还在想,我这番说话名叫“指着贼秃骂和尚”。你周瑜身为大都督,料你在未弄清事情之前,绝不会动手动脚。但是等到你澄清是非,已经为时已晚了。老实讲,你越是要辨别真伪,就越是中我计谋。

      旁边的鲁肃急得大气都不敢喘,一声不响,只是看着周瑜,唯恐他盛怒之下,抽出腰中宝剑,对诸葛亮无礼。

      不过又想,孔明真不识相,厌人面前说厌话,周瑜要是不有所举动,也太便宜了他了。

      一个人的性格再温顺随和,一旦自己的妻子被人评头品足,也受不了这种怨气,何况大都督的妻房被人象古玩一般估算!

      周瑜听到这里,实在忍不住气了。心里想,你孔明过去隐居山林,不与我们为伍,不知小乔乃是我妻,这情有可原,我不来追究。

      但是这话是从哪里而来,我要搞一个清楚。倘然此话并非谣传,而是你孔明凭空捏造,企图贬低我周瑜的人格,欺骗主人降曹,那末,孔明啊孔明,我大都督能掌握六郡水陆重权,难道就治不了你孔明谣言惑众、扰乱军心之罪么?

      至此,周瑜方才开口:“啊!先生。”

      孔明故意装出一副刚献完计,自鸣得意的样子,沾沾自喜,连连暗笑几声。

      现在听得周瑜总算开口,知道他八成已中了计。因此回答道:“大都督。”

      “曹操要二乔么?”

      周瑜也非庸碌之辈,出言吐语非常厉害。听完孔明的诉说,他也不来考证事情的真实性,只是接着你的话头来追根溯源,这叫顺藤摸瓜,看你怎样对答。

      想来曹操总不会亲口对你讲,即使曹操亲口对你说,你又有什么凭据?倘然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可见得是在制造事端。

      因为这事情的进出实在大,要弄一个水落石出。

      一般的人,听到别人问到这样的事情,总归回答一个“是”,或者回答一个“否”。

      可是孔明何等精明,他做了圈套让别人钻,自己早有打算。他即不说是,也不说否,反而对着周瑜露出一种蔑视的目光,表示出对这种事情毫无怀疑之处,已成事实,信不信由你自己选择,根本用不着出来解释。

      所以,说道:“都督,曹操要二乔,莫说本军师知晓,就是普天下也个个知晓啊!”

      鲁肃听了,倒觉得有点弄不懂,心里想,若说周大都督威名远扬,这是可信的。却说曹操欲取二乔天下皆知,我怎么一点不知?

      天下美女何处不可求,却定要乔国公之女?而且二乔乃是孙坚、周瑜的宝眷,曹操明明知晓,怎会倾百万之师而利欲熏心?

      周瑜虽知孔明的说话有些蹊跷,但不知这是孔明的计谋,所以说道:“瑜倒不知。先生怎样知晓?”

      诸葛亮明白,周瑜这个人不是好激怒的,今朝我不以利害说之,讲不出个真凭实据来,定被他抓住把柄,枉遭杀身之祸。

      虽然事情已经被我编造出来,至此地步,他还不上圈套,只有继续编造下去,偏叫他信了才完结。

      所以,又对周瑜说道:“都督,曹孟德其第三子名子建,时年未满十,笔下成文,人称神童。曹操漳河建造铜雀台之后,命其作一赋,谓之《铜雀台赋》,赋中将二乔暗隐,邸报上刊登。岂不是天下人个个知晓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评书连载:《闲话三国》(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