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当前社会经济的观点
4月20日晚,北大金融学教授徐远在一场线上直播中,提出了针对当前社会经济现状的30个观点,主要内容包括疫情防控、经济形势和政策、市场与风险解析三个部分。
1.疫情防控
① Omicron(奥密克戎新冠病毒)传染性强,隐蔽性强,导致疫情从“点状”扩散到“面状”。
② 疫情防控有多重目标,很难平衡,目前对脆弱人群的照顾放在首位。
③ 长期封控的社会经济成本太高,很多人会失业甚至返贫。
④ 清零是攻坚战,不是持久战。
⑤ Omicron多点爆发、再爆发风险都很大,要做好“清零是过程,共存是结果”的心理准备。
⑥ 清零要更多依赖基层和市场力量,避免一刀切,减少痛苦。
⑦ 要抓紧推进疫苗普及和药物审批,提高药品产能,珍惜巨大代价换来的宝贵时间。
2.经济形势与政策
① 与2020年相比,2022年疫情更重,封控范围更大,影响的经济体量更大,人口很多。而且,经济内生动力已经下降,经济困难要大很多。
② 2020年经济增速为2.3%,今年要超过这个数,达到5.5%的目标,难度很大,需要的政策力度要大很多。
③ 当前经济形势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严重不足。对症的政策,是刺激需求。
④ 各项政策中,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方法是降息。
⑤ 财政政策有效,但是已经充分发力,未来空间有限,且效率堪忧,需谨防另一次“4万亿”。
⑥ 刺激消费政策无效。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亿万家庭量入为出,很难有效刺激。
⑦ 普遍发钱是保障政策,有效但可能性不大,力度更不会大。
⑧ 发消费券是可能进入讨论,并付诸实施的政策,但力度不会很大,对刺激消费作用也很弱。限定范围的消费券,实质是政府对企业的定向补贴。限定范围越小,腐败可能性越大。
⑨ 出口很难刺激。出口依赖外需,世界经济在减速,外需在减弱,出口增速不会太快。
⑩ 房地产需求依赖降息。多城松动房地产调控,效果不会太大,主要因为预期在转弱。更有效的政策是降低长端利率,压低购房成本,刺激购房需求。
⑪ 我国购房贷款利率比欧美国家高很多,有很大下调空间。
⑫ 货币政策中,降准无效。降准是给银行发钱,但是银行不缺钱,缺的是信贷需求,降准无助于刺激信贷需求,因此无效。
⑬ 货币政策中,降息有效。目前信贷需求不足,降息能降低债务负担,并增加信贷需求,包括住房信贷需求,引发内生货币创造。
⑭ 实际利率是经济的心率,过高的实际利率会勒紧经济,让正常的经济不能呼吸,让疲弱的经济窒息而亡。
⑮ 当前货币政策太紧,实际利率太高,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需要大幅降息,为经济松绑。
⑯ 目前通胀不高,猪肉价格上涨之前,降息窗口尚未完全关闭。
3.市场及风险
① 股市低迷不是估值问题,而是信心问题。稳增长不及预期,是经济和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财政已经充分发力,而且财政资金不进入民营经济和广谱市场。货币政策是扭转市场预期的关键。
② 市场风险仍在累积中,要更加珍惜债券作为安全资产的作用。
③ 短期信用债风险无忧,但是中期风险在累积,要避开信用债,主要配置利率债(国债)。
④ 经济增速加速下行,房产税依然可能出台,房价不确定性依然很大。
⑤ 房价分化会继续,并且加剧。
⑥ 近期汇率开始贬值,是经济和信心低迷的结果。稳经济是稳汇率的根本。保持高利率伤害经济,降低信心,加速汇率贬值。
⑦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对黄金形成竞争,给黄金带来不确定性,要降低对金价的预期,适时落袋为安。
二、打工人该怎么办?
从2020年到现在,就业市场肯定是不好的,和疫情、政策都相关。
2020年上半年,主要是相对低收入的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受损比较严重。
2021年这个劳动力市场还没复原,房地产、教培、医疗、互联网平台,这波原来就业市场塔尖的行业,又受到巨大冲击。
这些行业和体制内的工作一样,是上一波中国中产、中上产形成的主力赛道,现在的情况就有点让人迷惘。
政策叠加、情绪放大、媒体发酵,这几代打工人大多活在社交媒体上,很难不产生各种撕裂和焦虑。
但是焦虑归焦虑,还是要放到自身来讨论“怎么办”的问题。
1.中概股跌得鼻青脸肿,大厂都在裁员?未来怎么办?
先说中概股大跌、互联网大厂裁员这系列事件吧,不完全是外因,也有内因的。
第一个内因是基本面。
金融学者香帅认为,2021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个转折点。
从1995年我们搞信息高速公路开始,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一直是持续高速增长。当上网人数增速开始放缓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现,大大拉长了上网时间。
但到了2021年,互联网行业首次出现了,上网人数和上网时间增速双降的现象。换句话说,这个行业的高增量时代在逐渐退隐,存量博弈时代已经拉开序幕。
更文艺的说法,在互联网这个赛道上,那些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刻,将不再是常态。而那些时刻留下的资产,也进入了存量盘点期。
换句话说,现在的裁员,和过去几年的扩招是一个强正相关关系。
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永远存在着过度反应的倾向:在乐观时候容易冒进,在悲观时候容易畏缩。其实机构、国家都一样,这个预期是需要有的。
互联网大厂仍然是有机会的,但是大家心态要放平,要知道:人类不会两次踏进同样的河流。
第二个内因是政策面,而且是长期持续的政策面影响。
平台企业其实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形态,尤其是巨型数字平台经过20多年辛勤耕耘,确实拓荒出了一个数字世界、数字社会。
这个“世界”规模小的时候,就像个游戏没啥大不了。但当这个数字社会真正开始成为“社会”,并且不断生长,和现实物理世界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平台、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职能之间有了交叉重叠。
同时,平台又挖到了“大数据”这么一个新生产要素的矿,开始对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都产生影响。这时候,平台和现行秩序之间必然会面临一些调整和摩擦。
现在说实话,全世界,包括政府、法律、思想观念、社会组织结构,都没有完全做好准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都没有现成答案和解决方案。
但是如果我们相信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就会相信,人类社会还是会朝着数字化这个大方向在走。
这个过程大家需要磨合,中国的磨合过程可能更痛一点。
那中国平台的发展路径有什么提纲挈领的原则吗?中央党校的郭强教授给了一条原则,非常精准,这个原则叫:经济领域绿灯,社会领域黄灯,政治领域红灯。
这个原则不难理解。我们试着回头看看,这一波中概股大跌里边跌的最少的是谁?京东。
为什么是京东呢?首先电商这个领域属于经济领域,再者京东重资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很支持就业市场,这个方向就没有问题。
Easy Money(容易钱)不要赚,要干踏踏实实的活。其实美团,甚至阿里的业务范畴都属于经济领域,也都跟民生相关,理论上都处于绿灯区域。
但是不要出圈,什么叫出圈呢?举个例子,现代社会是信贷支持的,货币权是最大的国家权力,金融权是资源配置权,在这些领域开疆拓土,就有出圈可能性。
还是那句话,Easy Money不能挣,就像茨威格那句被用俗了的话: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2.如果没相关行业经验,能从0开始跨到高速发展的行业么?
一个现实情况是,现在中国经济就是冷热不均,大部分是海水,但是也有火焰。
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工作了五六年,甚至十年的年轻人,会经常碰到一个问题:如果没相关行业经验,能从0开始跨到高速发展的行业么?
还是先讲个故事吧,一个传统行业,房地产的案例。
房地产盛世的时候,好点公司都有自己的内部杂志,带点宣传PR的意思,也带点行业研究,内部参考的性质。招的人也大多是新闻,中文,经济等对口专业。
后来房地产业下行了,作为附属部门,杂志肯定是边缘化的。有几个年轻人慢慢感觉这个奔头不足,然后就思考琢磨,发现:即使是存量市场,这也是一个刚需的庞大市场。
购房者真的缺乏有效信息。比如说我们做了很多城市研究,可以判断哪些城市甚至区有潜力。
但是到现实购房的时候,很多人的困难更微观具体,是关于哪个小区,甚至哪个楼层、价格、公摊、学位等种种细节性问题。
而这种需求其实被满足得不够,链家有类似服务,但因为有销售环节,所以又难免意向性太强,或者过于细节。
所以他们就琢磨着,利用自己以前行业积攒的经验,认真研究一个城市微观的房产。于是就做了个自媒体,提供知识服务、咨询,然后慢慢做大,开始替房地产公司提供类似FOF(专门投资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的服务,也就这么做起来了。
你说他们算转行了吗?也算,也不算,对吧。
这个事用一个词语可以精准表达——老树新芽。
房地产行业不如以前好是事实,但这样万亿级别的大存量刚需市场,说没机会肯定是假话。只是那种粗放的大开大合的机会变少。“随手可得的低垂之果没有了,这是一个高垂之果的年代。”
再比如说,现在大家都说纸媒一塌糊涂,但是自媒体里做的好的,基本都是传统媒体里出来的。
还有前些年,互联网高速扩张期,PR(公关经理)部门、研究部门、战略部门去了大量纸媒人、财经记者之类。
换句话说,职业名称可能变,工作内容可能变,但基本技能还却还是可携带可提升的“个人资产”。技能在,老树上也能长出新芽。
3.职业要选上行赛道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个90后男生。
他从大学开始就对数字加密货币这类新东西感兴趣,毕业出来放弃了进体制的机会,去相关赛道折腾搞技术,五六年下来起码经历了十多家公司,从数字加密货币到区块链,从ICO(区块链行业术语,指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到现在搞元宇宙。
公司倒闭得快,他也跳的快,而且薪水长得快,现在早已经过了百万级。
因为这是一个还处于萌芽阶段的上行赛道,人力资本的供给小于需求,所以人力资本有很高溢价。他并不是什么超级牛校的超级牛人,但是确实获得了职场的溢价。
香帅认为,她不赞同中产在比特币这些数字风险资产上下重注,因为他们代表了“确定未来,模糊终局”,而终局不定,你的投资就可能血本无归。
但从个人职业发展角度,她非常赞同年轻人进入这个领域。
要记住,人力资本投资和自己的金融投资,这是两码事。
资金要投的稳,而投资自己要往最高增长的赛道去投,宁可挤红海,也要挤上车。因为红海竞争,吃亏的是老板,打工人又不吃亏。
比如说20、30年前的互联网,死了一茬又一茬,但是进入那个领域的,谁觉得后悔?
汽车,航空,在当年都是代表未来生产力的赛道,所以最好的人才,最多的资金都往里面涌,这样会将行业技术革新加快,平均利润率拉低,改变了世界但不一定投资赚到钱。
但是,正因为是上行的红海,正因为资金人力会源源不断涌入,所以这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好机会啊。
这个赛道有很多车,车还容易坏,不要紧,只要你的岗位让你的人力资本得到积累,你下来换一辆车,只要这个赛道向上,你就向上啊。
4.对于打工人的建议
所以,关于打工人怎么办的问题,香帅有几个建议。
① 要待在有利于自己人力资本积累的岗位上。
② 不要惧怕红海赛道,尤其是上行的红海赛道,一定要去挤。
即便赛道上的企业坑可能前仆后继的倒下,但是个人的人力资本会积累。一家不成,跳另外一家。把成本留给老板,把机会留给自己。
③ 跨赛道的时候,你要尽量“顺势”,尽量别凹造型。
比如上面说到那几个年轻孩子转行的故事,你说他们跨赛道没有?好像跨了赛道,又没完全脱离原来的行业。因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④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不要被一些情绪化的舆论引导。
比如现在大家都说进体制好,小县城环卫局的一个岗位都N多博士生硕士生抢。其实职业好坏这个事情真是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香帅说,她大学毕业时,进外企还很流行,后来央企、银行、互联网大厂都火过,现在又轮到了体制内。
未来呢?其实谁都不知道。
所以说只要有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都是好岗位,尽量找上行赛道,但也不用太过在乎行业兴衰,最关键的还是你能干啥。
⑤ 唯一没有上限的,就是技能。
时代起落,但手里有活,心里不慌。这个时代给有本事的人仍然提供了很多机会。
一个非常典型的趋势是,现在数字基础设施极度发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新职业也层出不穷,而且很多是不需要坐班的。
同样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小姑娘美术专业毕业,在一个三四线城市的体制内工作。
她无意中在网上发现那些卖几百块钱的画,好像也没比自己画的强到哪里去,就开始学着卖画,几十块一张,慢慢攒点人气卖到几百块千把块一张, 现在一个月卖画的收入能够上万,这在三四线的小城市里边就很不错了。
这个事情其实不是个案,现在年轻人“斜杠”的特别多,包括公号小编、视频剪辑,都是年轻人的兼职。
这里值得多说一句,斜杠青年灵活就业可能不是个暂时的状态,未来灵活就业这件事情真的会成为一个常态。像刚才说的小城市女孩儿,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
而且很多年轻人是在主动选择灵活就业的方式,因为他们也发现,只要干的活是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在哪儿都差不多,也不必要呆在一个地方到死到老。
何况现在大厂都裁员,大学老师都可能是合同工。原来还指望着在单位里养老,没想到35岁就面对天花板,或者被淘汰。
说来说去,唯一没有上限,不被淘汰的就是你自己,你自己的技能。
所以,斜杠、练技能、狡兔三窟,是年轻打工人的最后堡垒,也是突围抗内卷的一个良药。
三、企业该怎么办?
如汤因比所揭示的:“创造是一种遭遇的结果。文明总是在异常困难而非异常优越的环境中降生的。挑战越大,刺激越强。”
在无法改变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我们没有能力判断“下坠之底”,但必须相信,太阳在明天仍然会升起。
时代会抛弃一切落伍者,企业若想超越环境,获得可持续发展,陈春花教授认为需要在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1.奠定可持续性的基础
过去的30年,因为外部环境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增长成为一个可持续的事实,人们习惯于用增长来表现持续,事实上也是增长拉动了持续性。
因为习惯于增长,导致了企业管理者把增长与持续性等同起来,而没有真的在持续性上奠定基础。
一个企业的持续主要来源于三个基本的层面:
第一,企业的商业模式符合顾客的期望。
对于顾客的理解,成本构成的合理性,供应链的管理以及赢利模式的安排,特别是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安排都能够获取顾客的认同。
第二,拥有超越自我的能力。
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是紧抱着自己的优势不放。大部分情况下,企业的优势是随着时间变化而调整的,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优势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第三,与环境互动的能力。
社会化与互动,这是目前环境的一个基本特征,这就要求企业具有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借助于环境带来持续性。
因此,增长并不是可持续性的根本原因,是一个阶段性的特征而已,企业管理者需要了解到保持可持续性要求企业自己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
2.夯实企业内功
当外部环境多变和不确定的时候,企业自身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往往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之间不再是谁具有竞争优势,而是谁具有不犯错或者少犯错的能力,一方面市场不再给犯错误企业新机会,另一方面资源和时间也不再允许企业犯错。
因此,企业需要增强自己的基础,减少犯错误的机会。
一个强基础的企业会在三个部分展现出能力:
① 计划管理
企业需要了解目标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以确保计划管理有效地整合资源,并有效地运用资源以达成目标。
② 流程能力
企业需要发挥流程的效率,快速决策并有效决策,能够借助于流程使得企业成员做出有效的判断,并保障每一个业务事项顺利展开,并获得相应的支持。
③ 组织效率
企业还需要借助于组织系统的能力,把责任与权力组合起来,让组织可以真正匹配到战略实现之中,确保战略能够转化为企业实际的竞争能力和经营结果。
3.持续的创新与创业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创新与创业的基本内涵,所谓创新,就是将远见、知识和冒险精神转化为财富的能力;所谓创业,就是把创新放在一个组织中。
重复这两个词的内在含义,就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想法,面对不确定性,持续的创新与创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必要的途径。
观察市场中卓越的企业,一定会看到这些企业创新与创业的努力和成效。
三十多年前,这个世界没有华为;三十多年后,全世界都知道华为。为什么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公司可以快速成长为全球通讯行业的领导者?
尽管有人问“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但这其实只是华为在通向未来更为成功道路上的自我警醒。而自我警醒之下,华为从未停歇过创新的脚步,也从未把创新停留在理念层面。
华为自始至终,就是让创新渗透在华为制度、结构和路径上;渗透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激励等管理实践中;渗透在产品、服务以及技术进化上。
4.回归经营基本面
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企业还需要回归经营本质,努力创新顾客价值。
经营的目的是要获得顾客的认同和市场的回馈,是要取得经营成效,取得投入产出的有效性,这是经营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因此为实现经营目标,就需要界定经营的基本元素是什么。
经营的基本元素有四个:顾客价值、成本、规模以及赢利。
不管做什么行业,不管新技术、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多大,经营本质的东西没有变,就是这四个。
当企业管理者能够围绕着这四个基本元素展开工作的时候,也许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不足,但因为持续的顾客价值实现、合理有竞争力的成本、有效规模以及具有人性关怀的赢利,可以保证企业能够超越环境获得市场的认可,从而获得自己的持续性和发展。
在今天的环境中,对于企业而言,并不是环境能否提供机会,而是企业发展自己的能力,做好一切准备去接受全新的挑战。
结语
香帅老师说,最近很多人问她,怎么办?她有时候会开玩笑说“凉拌”。
凉的意思是降低预期,拌的意思是抓紧折腾,别花时间抱怨,想法子折腾,保底。
《孙子-九地》中说,“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人类都是这样一次次走出低谷的。
2022,接下来怎么办?
降低预期,储粮过冬,心怀期望,静等春来。
参考资料:
1.《2022,比2020难得多(香帅解读版)》,香帅的金融江湖;
2.《2022,接下来该怎么办?》,香帅的金融江湖;
3.《陈春花:超越环境存续发展,企业需要做四个努力》,春暖花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