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效率-管理篇

职场,犹如一个浓缩的社会形态,这里有各种体制和规范,也有复杂的关系网。我们在这种体制和环境下,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高效妥当地处理,这是一门学问。经过这些年工作经验积累,总结提炼了一下几点,跟朋友们一起分享。

任务管理

任务管理,大家都知道要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最后处理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任务。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在我们将这些事情归类之前,是否把所有的待办事项都一个不漏的记下来了呢?你可能会说“我都记在脑子里了”。且相信你今天记得,但是明天,后天呢,当这个项目时间节点多,周期长的情况下呢?这个时候,除了任务分类管理之外,任务的记录(todolist),重要节点跟进变得很重要。市面上有很多的工具可以用:便签贴,word/excel ,印象笔记,notes等软件。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选择不同的工具管理。

对于,todolist需要有哪些内容呢?可参考如下:

  • Category-任务的类别:对于研发和测试人员来说,包括但是不限于“需求类”、“行动项类”、“大项目”类

  • Task-任务的描述:对于重点复杂的任务,如果不描述清楚,可能过几天,自己都忘记了。记录了还有什么意义?

  • DDL-任务的截止时间:这点很重要,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时间节点,方便我们更好的跟进,任务分类和排期。

  • Owner-任务的属主:我通常叫owner,当这个任务你不是执行方(Owner),但你需要清楚这个任务的进展情况,我们称关系方(leader,项目经理等),这项就便于你在跟进这项任务的时候直接找到Owner。

  • Status-任务的状态:这个很好理解,一般情况下,我将状态分为几种,这里面涉及到需求的跟进,所以会有部分是需求的状态。每个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未开始

    • 进行中

    • 处理完成

    • 延期

    • 开发中

    • 已送测

    • 已上线

    • 方案设计

  • Remark/Risk-任务描述/风险:任何事情,在进展过程中,需要做一些记录和备忘,当然,也可能会有一些风险情况,你需要这么一个字段来记录并提醒自己。

对应几个英文单词:what,when,who,how。中文就是“什么事情”,“谁来做”,“什么时候完成”,“完成的怎么样了”,“是否有风险或者问题”

综合以上几点,我自己做了一个表单,因为我之前用excel,excel和Numbers有些功能不一样,大家自行去设计下自己的todolist。仅供参考。

todolist-demo.png

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好的todolist,剩下的就是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时时刻刻去更新,review你的todolist。

排期管理

研发小伙伴做的最多的就是需求的排期,当然,非研发人员对于一件事情,也是有计划。这个计划在研发这个领域,我们专业的称它为“排期”。

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需求,在每个环节需要对需求方有个交代,排期就是个交代。仅以研发场景为背景进行举例,经常会听到如下的反馈:

1、我现在手头上有很多的需求,都还没有做,排什么排?

2、我没办法排,我依赖周瑜部门,他们都还没告诉我粮草什么时候送到,我如何告诉你什么时候出发?换句话说,别人接口什么时候提供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自己如何排。

针对这些反馈,或者语气差点叫抱怨,下面我会给出建议方案。

首先 ,一个常规的排期涉及到的关联方,如下图所示:

need.png

排期中涉及到的场景太复杂。从产品->研发->测试。这个中间,研发内部,还分前后端和移动端,还有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所以,整个排期链条会拉的比较长。那么对于这个中间的每个个体,或者叫做unit,他如何做好自己的排期呢,如何消除以上的两个核心痛点?建议的思路如下:

1、项目应该是有个统筹的人的。这个统筹的人,可以是这个项目的产品负责人,也可以是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他需要来解决跨端资源协调和跨部门沟通的问题。

2、对于本部门来说,按照大的项目deadline,根据部门内部的资源,进行合理排期。在遇到需要关联部门提供接口的,不太建议完全把这个排期权交由提供接口的关联部门。比较好的做法是,本部门按照现有资源进行排期,对于关联方需要在什么时间点提供接口,给出期望时间。然后,由本部门的某个人对接人,将本部门的整体排期发给项目负责人,以及关联部门的对接人,进行一轮沟通。沟通的结果有两种:过/不过。

过:皆大欢喜。
不过:询问关联部门,他们能提供的时间。

  • 如果他们提供的时间,在本部门资源能接受的范围内,不会导致项目 延期,那么就同步修改这个时间,三方达成一致。

  • 如果他们提供的时间,在本部门资源能力范围内,可能会导致 项目延期,那么交由双方产品或者升级至业务,进行协调,统筹。可能的结果是砍需求,或者降低其他需求的优先级,或者 是改实现方案 等等。

如上,A部门依赖B部门,就像产品以来研发的落地一样,产品在提需求的时候,也会告知研发一个期望 上线的时间点。所以A理论上也应该告诉B部门,A期望你B给我提供接口的时间点,如果达不成 一致,那么叫上产品再一起沟通方案。

反之,弊端就是B部门会根据他实际情况,给你一个他的排期,那么A部门就很被动,资源完全就取决于B部门的安排了。

3、部门内部,前后端,移动端,加强沟通,方式和第2点类似。需要根据自己手头上时间的安排,给到对方一个 期望提供的时间点,如果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升级,进行2轮沟通。

4、对于上面抱怨的第一点,我想强调的是“我们想要的是排期,是个计划,并不是让你现在就做。”所以,第一点抱怨的人,需要去调整下自己的思路。因为每件事情,都需要有个计划。也许对方要的是个计划,不是让你现在就给做。你如果现在没时间排,可以你就告诉对方,什么时候有时间排,这也是个计划。

评审需求

日常我们会听到比较多的反馈诸如,“产品没有需求文档”,“产品需求文档写的不清楚”,“这个是产品PRD有问题,做到后面我才看到的,不是我代码的问题”等。也许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是:在需求评审的时候,为什么不提出来呢?也许你又说“我很忙”,“当时没去”,“当时没认真听 ”,“当时我不清楚这块,不是我负责的”。类似这辩解,循环往复,接连不断。

针对以上的反馈和抱怨 ,一点大家必须要明白:需求评审,是这个体制赋予你的权利,你如果没有认真去行使这个权利,产生的后果你需要自行承担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还是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你是怎么做的呢?扪心自问:

“为什么不仔细去听产品讲的流程?”

“当时有问题,为什么不提出来?”

“产品有没有催快点结束这个评审?”

“产品有没有要求说不明白不可以问?”

“如果很忙,为什么不和产品商量个合适的时间评审?”

“如果是其他方的功能,为什么不叫其他方?如果不归你管,为什么不知会人家?”

所以,你行使权力的时候,充分的去行使权利,哪怕你觉得产品的prd格式你看不懂,你都可以拒绝这次评审通过。但是一旦你认可了评审通过,那后续有关需求的问题,你就需要承担责任了。在此,我想对各位研发小伙伴说一句话:工作中,你必须要明白你有哪些权利可以行使,你有哪些义务要去做。如果不去行使,浪费了不能怪别人。义务不去做,那么就是你失职。

服务意识

每个人都有本位主义,也有“受害者心理”。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会首先考虑到自己,说白了,就是“不是我的问题”,“问题在别人那边,这个不是我负责的”,“我是背锅的,是因为你之前的事情没说清楚”。接下来的剧情是,产品或者业务登场亮相,强势的产品或者业务会说“我不管,我只要结果,你今天必须给我解决,否则影响业务开展。”,不强势的产品或者业务会说“好吧。”,然后他/她就去直接找你或者她领导,“汇(投)报(诉)”下刚才推进的情况。可想而知,最受伤的是刚才这个找了一大堆理由的人。

以上的场景,我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坦白说,可能真的不是你的问题。但是大家身处职场,需要明白一件事“大家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你坚持这种原则工作,我相信,本小节问题你可以不用继续阅读了。

技术为业务和产品服务,产品和业务对老板和公司负责,大家都是为了把问题解决掉。发生以上情况,不论这个问题是否与你有关,是否是你的责任导致,请和产品或者业务,说大一点范围就是需求方,请和他们站在一个角度,一个阵营,来看待这个问题。

将自己的位置摆正确了,这个时候,我相信大家会有这么几个问题提出来:

1、是我这边的问题么?是或不是。
2、如果不是我这边的问题,那这个问题和谁有关?找到问题关联方。
3、这个事情应该怎么解决?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案,给到找你的需求方。
4、如果是我的问题,我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解决。
把以上几点总结下,告诉你的需求方,我相信,任何找你的人都会给你个赞。
5、后续这个问题解决的怎么样了?方案运行的结果如何?持续跟进。
如果加上这一点,你的需求方从此就会认为你“靠谱”。因为你给了他一整套解决方案 ,而且在持续跟进解决方案运行的结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将整件事情“闭环”了。

综上,遇到产品和业务找你,或者你的需求方有问题找你,你按照如下步骤来做:

  • 将自己摆在需求方的立场。这点很重要,否则,你就会出现“本位主义”和“受害者心理”。

  • 帮助需求方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 持续跟进方案的效果,并给出建议。

    这个方法论,适用于任何场景。每个人找到你,或者你找到每个人 ,都是去寻求帮助的。他们或者你,都希望从对方那边得到方案或者建议,而不是拒绝。如果想明白了这个道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总结

先总结这几点,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效率-管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