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十分感谢我的好朋友,把这么好的一本书借给了我。

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所谓的人缘不好,情商低,不会说话,别人怎么不理解我,我和别人总是不在一个频道,鸡同鸭讲,对牛弹琴,驴头不对马嘴...等等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以上问题都可以通过训练,用正确的沟通方式找到出口。

举一个小例子,书中第七章–––用全身心倾听。你会听话吗?很多人都以为自己会,其实不然。古人爱讲“听话听音”,是指听言外之意,《非暴力沟通》中讲的倾听是让我们抛开自己的所有情绪,找到倾诉者说话时的感受和需求,表达出来让倾诉者感到共鸣。

书中还列举了一些练习,请试着找出哪些对话乙用心体会了甲的感受和需求:

1.甲:“我又误机了,我真是个混蛋!”

乙:“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不要太严格要求自己。

2甲:“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这些非法移民遣送回国。”

乙:“这对改善社会治安有帮助吗?”

3甲:“你以为你什么都知道?!”

乙:"听起来,你有些不耐烦,因为你希望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得到倾听?"

4甲:“你从不把我当回事。要不是我帮你,你自己一个人能处理这么多事情吗?”

乙:“你怎么能这样想!我一直都很尊重你。”

5甲:“你怎么可以那样和我说话?”

乙:“我那样说话,你是不是很伤心?”

6.甲:“想到我先生,我就有些气恼。我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不在我身边。”

乙:“你是希望他多陪陪你?”

7.甲:“我真受不了我自己,我现在变得这么胖!"

乙:“慢跑也许会有帮助。”

8.甲:“我紧张地筹备女儿的婚礼。可是,我亲家老是有新主意,真烦!”

乙:“听起来,你有些着急,你希望能得到理解与配合,是吗?"

9.甲:“如果亲戚来之前不和我打招呼,我真的不想接待他们。"

乙:“我知道这是什么感觉。我也这样。”

10.甲:“你的表现让我很失望。我本来指望你们部门上个月的产出能够翻番。”

乙:“我知道你很失望。但上个月我们部门请病假的人很多。”

以下是作者对这些练习的看法:

1.作者认为乙是在安慰。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很失望,是因为你希望能够信赖自己,是吗?"

2.作者认为乙是在询问。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有些担心,因为你很看重社会秩序和安全?"

3.作者认为乙在用心体会甲的感受和需求。

4.作者认为乙是在辩解。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好像有些失落,你希望得到欣赏和肯定?"

5.作者认为乙是在为甲的感受负责。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听起来,你很伤心,因为你需要体贴?"

6.作者认为乙将甲的想法反馈给了甲。然而,我相信,反馈感受和需要更能促进人与人的联系。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听起来,你有些失落,因为你需要支持与关心?"

7.作者认为乙是在提建议。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对自己好像有些不耐烦,你很看重健康,是吗?"

8.作者认为乙在用心体会甲的感受和需求。。

9.作者认为乙是在表示同情。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是不是有些厌烦,你希望你的需要也能得到尊重,是吗?”

10.作者认为虽然乙提到了甲的感受,但乙主要是在辩解。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看来很失望,你看重工作效率,是吗?"

看到规律了吗?甲倾诉完以后,乙都会用类似“你很失望,你希望能够...”“你有些...因为你看重...”“你好像...你希望...”“听起来你很...你需要...”“你是不是...你需要...”等这样的语言来感受甲的感受和需求,乙没有提建议,没有安慰,没有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感受,全心全意的倾听甲的感受和请求,用这种方式帮助诉说者,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这一章真的太棒了,这让我想起曾经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件事。有一次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回来之后他很生气,气自己为什么不再努把力。看到他那么难过,我便告诉他你已经很努力了,一次失败说明不了什么,不用太难过,下次考好就行了。

那个时候不知道要如果倾听,一直在安慰,在讲道理,所以没能帮助到孩子。用正确的倾听,应该是感受孩子的感受:这次没考好你很难过;然后看到他的需求:你希望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理想的成绩。...这样就好,多给孩子创造表达的条件和空间。

正所谓开卷有益,任何一本书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可以弥补我们的空白之处,就像这本《非暴力沟通》,看完落到实处,才能化成“内功”为我所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非暴力沟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