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刘姥姥

中学时代读过两次红楼梦。当时懵懂,却自以为深沉,沉迷于金陵十二钗的美貌与才华,感叹着大观园小儿女之间的爱恨情仇。

最近又在kindle 里下载了红楼梦,打算再读一遍。原以为会重拾少年时代的感觉,却被十多年的人生经历默默改变了的思维方式羁绊,打开了新的认知的大门。

就从刘姥姥谈起。话说当年看村姥姥进园,基本是看热闹看笑话。觉得刘姥姥孤陋寡闻,看啥都惊奇;而贾府上下,也对这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有种天然的优越感。一道名贵的菜,可能是庄稼人一年的收成;一件稀有的茶具,可能抵上穷苦人家的全部家当。当年唯独不曾注意的,是刘姥姥的言行举止间透露的修养。

嗯,没错,是修养。也许有人会问,乡野粗鄙之人,不曾读书,又何谈修养?但若她能真诚待人,时刻注意言行,知恩图报,未必修行就比读书人差。她知道自己被贾府善待,所以即便作为别人取乐笑柄,也乐在其中;她知道大观园每一处都价值不菲,因此不敢轻易触碰,在知道误闯宝玉房间后连忙道歉羞愧不已;她知道自己所见世面不够,对每一个人、每一处景都发出最朴实真挚的赞美。她其实对自己的处境有明确的定位,虽对贾府这种钟鸣鼎食之家的礼法用度不甚理解,却也在处处小心的同时,真诚与凤姐、贾母等相处,努力维系与恩人之间的友好往来。贾府的几次接济,让姥姥家的日子有所改观,这也是老人家不安现状勇于打破僵局并辛勤劳作的成果。贾府的落败,也让她牵肠挂肚,最终救出了恩人之女。可以说,刘姥姥的善良和努力,朴实无华,虽然没有林妹妹宝姐姐“停机德”“咏絮才”绚烂,却也是人性之美的真实写照。

人生阅历确实会影响对红楼梦的理解。其实不止刘姥姥,书中各人物的言行都是值得深究的,有太多的言外之意和未明之理。曹公的名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精辟。读了这么多年书,我们有时候可能太执着于先贤之言,太执着于是对是错,太执着于用简单粗暴的指标去评价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然而经历多了,就会发现,对与错,美与丑,情与智,并非绝对的对立,从多方面看待与了解,从实践中得真知,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世界的规律。空有书本与臆想,并不成学问。大概,这也是“从无字句处读书”的真谛吧。

不过是看了一章红楼,好像又扯远了。明天周一,鄙人也要去继续奋斗,不止关注书本,也得放眼世界,切切实实做一个“求是 拓新”之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谈刘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