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法(学习)

#百度百科

一、早期分类系统(@分类法)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类,给以名称。

1. 中国:汉初《尔雅》(不早于战国不晚于西汉汉文帝)把动物分为虫(无脊椎动物)、鱼(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兽(哺乳类)四类,四类名称的产生时期看来不晚于西周。(较林奈的六纲系统比较,只少了两栖和蠕虫两个纲。)中国明代李时珍在药典《本草纲目》(将生物药材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和人部)。

2.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两种说法。一采取性状对比的方法区分物类,如温血动物与冷血动物相区别。他把动物按构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给人以自然阶梯的概念。二将动物根据运动方式分类:空中,陆上或水中。)

3. 瑞士教授康拉德·冯·盖斯纳(1516–1565)将当时已知的生物进行了分析性的归纳。新大陆的发现为欧洲带来了很多新奇的动物种类的描述和标本。在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早期,人们开始对动物进行了详细描述,先是人们熟悉的种类,随后逐渐扩展,直到形成了基于解剖学基础的足够大的知识体系。这些解剖学知识主要来源于医学解剖学家,随后昆虫学家和最初的显微镜学者将分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4. 十七世纪末,英国植物学者雷《植物研究的新方法》(把当时所知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是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

二、近代分类法

1. 林奈氏分类法(@双名命名法)

在林奈之前,命名一个物种需要很长的包括许多单词的名称,其中包括了对物种的描述,并且这些名称不固定。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分别代表属名、种名。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1753年印行的《植物种志》和1758年第10版《自然系统》中首次将阶元系统应用于植物和动物。这两部经典著作,标志着近代分类学的诞生。)

2. 进化概念注入

林奈相信物种不变,他的《自然系统》没有亲缘概念,其中六个动物纲是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蠕虫的顺序排列的。拉马克把这个颠倒了的系统拨正过来,从低级到高级列成进化系统。他还把动物区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并沿用于今。由于林奈的进化观点在当时没有得到公认,因而对分类学影响不大。直到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共同祖先、进化思想才在分类学中得到贯彻,明确了分类研究在于探索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使分类系统成为生物系谱——系统分类学由此诞生。

三、现代生物分类法(开始无脑复制粘贴了,我可真讨厌做文字笔记,从小到大…)

1. 通用or常见学说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目、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1)三域系统。卡尔·乌斯(Carl Woese)在1977年提出的细胞生命形式分类,将细胞生命形式由原、真核生物分成了三大类,比“界”高一级,细菌域(Bacteria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各种除古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古菌域(Archaea既与真细菌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另一些特征相似于真核生物)和真核域(Eukarya所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的总称,)

(2)五/六界系统。1969年惠特克(R.H.Whittaker)提出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和动物界(Animalia)。六界系统加一个古细菌界,貌似不常用。

(3)王界帝国系统(嗐…)借用政治和历史上的概念,创立“帝国”的最大分类单位,根据生物细胞有无核,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帝国。

2. 迷惑学说。一是分支学说,一个自然分类应该是单系群而非并系或复系。二是有人正在计划一种新的命名法,称做PhyloCode(但仍不清楚能否和其它命名法则并存)。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类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