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千年:“看破红尘”不是出自佛教——谈“红尘”与“六尘”的区别

佛教不讲红尘,而讲的是六尘。“红尘”与“六尘”一字之差,其含义大相径庭。

“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词汇。它的意思是形容飞扬的尘埃,或是奢华的生活景象。在卢照邻的诗《长安古意》中,有“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期红尘暗天起。”宋朝程颢的《秋月》中有“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在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一回中也说“有城回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可见红尘二字都是指世俗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景象。




“看破红尘”这句话是中国古来的文学家,后受到道家自然无为的影响,以及后来隐遁之士厌倦官场虚幻的富贵生活,向往山林的田园生活,而经常使用的词汇。所以,看破红尘就是从烟云似地繁华生活隐退到自由、简朴、自然的林野或山野生活环境中。

很多人常把逃避现实、隐遁于山林的现象,归之于佛教的信仰以及学佛的结果,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误区。学佛修行本身不但不是让人逃避现实生活,若想增益进取反而恰恰得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修正自己,去除我执,除尽贪瞋痴爱喜怒哀乐。正如六祖慧能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中,不讲红尘,也没有讲看破红尘,只有讲到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对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六尘是外境,六根是内境。心为外境所转,也就是被六尘所动,就会以六根造作善恶,佛教称此为造业。其可以造恶业,也可以造善业:造恶业下堕地狱、饿鬼、畜牲的三恶道;造善业则还生为人,或生天界,享受人天的福报。但是不论下堕或上升,都是在世间的轮回生死苦海之中。欲解脱,则必须认识六尘是虚幻的、不实的、无常的。若身心处于六尘世间,而不为六尘世间所困扰、诱惑,就不会起烦恼,这是成就解脱必须要做到的。




可见,佛教讲的六尘,是指身心所处的环境。繁华的富贵生活固然是属于六尘,隐退的自然生涯,也没有离开六尘,因此,禅宗有言「大隐隐于市廛,小隐隐于山林」。也就是说,心有所执,身有所系,不管生活在什么环境,都不自在。山野的狂风、暴雨、恶兽、猛禽、毒虫,或所谓穷山、恶水、泼妇、刁民,都会引起你的烦恼。如果心无挂碍,处于皇宫、华厦和居于洞窟、茅舍是一样的,何必要去分别。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误解千年:“看破红尘”不是出自佛教——谈“红尘”与“六尘”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