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micro是一个知名的golang微服务框架,最新版本是v4,这篇文章将介绍go-micro v4开发RPC服务的方法及其运作原理。
go-micro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后边开发RPC服务和介绍其运行原理的时候会用到,这里先熟悉下:
RPC全称是Remote Procedure Call,翻译过来是就是:远程过程调用,中心思想是:像调用本地函数一样调用远程函数。常见的Dubbo、Spring Cloud都可以称为RPC框架,还有最近很流行的gRPC。
使用go-micro创建一个RPC服务很简单,共分三步走:
这个服务提供的功能很简单,名字为Hello,提供一个方法名字为Say,需要传入一个字符串Name,然后返回一个字符串Message。这个文件我命名为 hello.proto,放到了项目中的 proto 文件夹中。
syntax = "proto3";
option go_package="/proto";
package Business;
service Hello {
rpc Say (SayRequest) returns (SayResponse);
}
message SayResponse {
string Message = 1;
}
message SayRequest {
string Name = 1;
}
需要首先安装protoc和两个代码生成插件。
protoc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protocolbuffers/protobuf/releases,保存到 GOPATH/bin目录中。同时建议将 GOPATH/bin 添加到环境变量 PATH 中,方便直接执行相关命令。
两个插件直接通过命令即可安装:
go install google.golang.org/protobuf/cmd/protoc-gen-go
go install go-micro.dev/v4/cmd/protoc-gen-micro@v4
然后在项目的目录下执行命令:
protoc --go_out=. --go_opt=paths=source_relative --micro_out=. --micro_opt=paths=source_relative proto/hello.proto
然后会在proto文件夹中生成两个文件:hello.pb.go 和 hello.pb.micro.go 。
下个步骤中就要使用它们来创建RPC服务。
这里先把代码贴出来,然后再做一个简要说明: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log"
"rpchello/proto"
"go-micro.dev/v4"
"go-micro.dev/v4/server"
)
type Hello struct{}
func (s *Hello) Say(ctx context.Context, req *proto.SayRequest, rsp *proto.SayResponse) error {
fmt.Println("request:", req.Name)
rsp.Message = "Hello " + req.Name
return nil
}
func main() {
rpcServer := server.NewServer(
server.Name("rpchello.service"),
server.Address("0.0.0.0:8001"),
)
proto.RegisterHelloHandler(rpcServer, &Hello{})
service := micro.NewService(
micro.Server(rpcServer),
)
if err := service.Run(); err != nil {
log.Fatal(err)
}
}
上边我们创建了一个 Hello 类型,然后给它绑定了一个名为Say的函数。这个是和proto协议对应的,其实是实现了生成代码 hello.pb.micro.go 中的HelloHandler接口:
type HelloHandler interface {
Say(context.Context, *SayRequest, *SayResponse) error
}
然后main函数中是我们的重头戏:先创建一个Server,默认情况下就是rpc Server,设置它的名字、监听地址等参数;然后创建一个Service,并绑定刚刚创建的Server;然后使用生成的服务端代理函数将我们编写的Hello服务注册到Server中;最后开启运行Service。
当然只有一个服务端没有什么意义,还得有客户端来访问它。这里也给一个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
"bufio"
"context"
"fmt"
"os"
"rpchello/proto"
"go-micro.dev/v4"
"go-micro.dev/v4/client"
)
func main() {
service := micro.NewService(
micro.Client(client.NewClient()),
)
service.Init()
client := proto.NewHelloService("rpchello.service", service.Client())
rsp, err := client.Say(context.TODO(), &proto.SayRequest{Name: "BOSSMA"})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
fmt.Println(rsp)
fmt.Println("Press Enter key to exit the program...")
in := bufio.NewReader(os.Stdin)
_, _, _ = in.ReadLine()
}
这里调用服务的时候没有指定服务的地址和端口,因为内部走了服务发现,服务端会自动注册服务,客户端会根据服务名称查找到对应的地址和端口。默认的服务发现机制使用的是mdns。
这里从服务端的角度进行介绍,先来看一张图:
请大家参考代码从上往下看。
NewServer 时创建一个rpcServer,这个rpcServer还会创建一个httpTransport用于程序间网络通信,并绑定到当前rpcServer。
RegisterXXXHandler 时使用我们编写的Handler创建一个内部的service实例,然后注册这个service实例到rpcServer内部的router中,客户端请求时会用到它。这里其实可以注册任意一个带方法的类型,并不一定要定义proto协议,定义它只是为了协作更方便。
Service.Run 时会调用rpcServer的Start方法,这个方法内部会调用其绑定的httpTransport的Listen方法,然后在其创建的Listener上接收客户端连接,接收方法Accept传入了当前rpcServer的连接处理方法:rpcServer.ServeConn,有连接到来时会调用它。
当客户端请求来临时,客户端连接被交给rpcServer的ServeConn方法,然后又调用到HandleEvent方法。
然后进入rpcServer内部的router的函数ServeRequest中,通过分析请求消息,找到请求的服务名字和方法名字,在router中找到前面注册过的service,通过servcie.call,再进入function.call,最终通过反射调用到我们编写的Handler的业务方法。
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反射不是性能很低吗?!反射性能低主要是查找方法和字段的时候,调用方法的性能并不低,而查找方法和字段等的操作已经在RegisterXXXHandler的步骤中做了,并且缓存到了router中,所以性能并不受影响。
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了,如有问题,欢迎交流。演示代码已发布到Github:https://github.com/bosima/go-demo/tree/main/go-micro-rpc-hello
收获更多架构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萤火架构。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