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之行——出行前做功课

行前就有了乐趣

吴哥之行前做功课,我把自己逗乐了。喜欢吴哥窟门楣装饰的那搅动乳海时形成的浪花,觉得状如中国的祥云,美丽又祥和。这浪花在印度故事里还有灵性,成为轻盈的飞天,有美丽的名字Apsara。我怀着对美的崇尚,虔诚地画浪花,祥云,飞天。飞天有着和水波一样涟漪荡漾的身体,善舞。我笔下模仿的飞天却僵硬得有些滑稽,让我不禁想起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猴王哈奴曼。拙劣的画技,无心促成了印度神话中两个人物的联系。我把自己逗乐了,旅行的乐趣,出行前就开始了。

行前功课不只是行程

之前去过的地方,我留下的文字只有行程和花销,路途前后收获的各种知识与故事仅留于心底,而时间的慢慢刷洗令其模糊,有的甚至都没了存在过的痕迹。现在想来很是可惜。所以这次吴哥之行决定多写写留下记录。

对于涉及到的名词我尽量找到英文名称,因为有时翻译的原因,对于同一个东西,会有不同的中文名称,让人困惑,另外也便于旅游时在国外交流。

文化背景

吴哥(Angkor)古迹群,位于柬埔寨(Cambodia)西北部的暹粒市(拼音:Xian Li;英文:Siem Reap)。其中以吴哥窟(Angkor Wat)最为出名,是现柬埔寨国旗的主图。高棉(Khmer)是柬埔寨的旧称,说起吴哥窟,总会提到高棉文化。

吴哥地理位置
柬埔寨国旗上的吴哥窟

高棉寺庙与印度神话紧密相关,建筑一般有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一般有几层,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Meru)。寺庙里的塑像或浮雕会涉及到印度神话里的三大神:创造之神梵天(Brahma)、守护之神毗湿奴(Vishnu)与破坏之神湿婆(Shiva),还有两大印度史诗故事《罗摩耶那》(Ramayana)和《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

印度人的叙事喜宏大,据说《摩诃婆罗多》原文约1200万字,令人望而生畏。查百度读了十分钟的精炼版,一场场的战争,一个个结合神力的英勇战士,无数阴谋阳谋。而我独偏爱木心《文学回忆录》里捡出的一段小插曲:特洛那(Drona)善箭,是皇家教师,有武功高强弟子无数,包括故事的主角阿其那(Arjuna)。特洛那对旧友未在困难时伸出援手耿耿于怀,对弟子们说:你们要报答我,就把我的仇人掳来。之后是大战,直到终于把仇人掳来。特洛那说:啊,你来了,我还像从前一样爱你,去吧。引用木心的话 “古人可爱,动作之大!”,“古人为了争一口气,今人为了争一笔钱”。木心也很可爱。

《罗摩耶那》的百度减缩版的情节就要简单很多,给我印象深的是四个王子轻权利,重兄弟情,展示古人的唯美的理想主义。还有帮助摩罗夺妻的可爱猴王哈努曼。

《真腊风土记》是元朝周达观于 1295 前往柬埔寨考察所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周达观在吴哥王朝最鼎盛的末期,来到了今日的暹粒。书中描绘了当时吴哥王朝的文化、语言、经济、物产、建筑与民俗风情等。是历史上纪录吴哥王朝最详尽的书籍。

相关的历史事件

为了便于理解吴哥建筑风格的变化和背后的信仰,我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吴哥的著名遗迹排了一下序。

9世纪,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889~908)从罗洛斯遗址迁都吴哥,新建巴肯寺(Phnom Bakheng),建筑风格由平面发展转变为向上做“山”的雄伟追求,建筑材料也由砖开始夹杂用石。

哈沙跋摩一世(Harshavarman I, 908~922)建喀啦凡寺(Prasat Kravan)供奉毗湿奴大神,以精美砖雕著称

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1113-1150)修建吴哥寺(Angkor Wat),就是大家长提的吴哥窟,作为自己的寝陵,也兼供奉毗湿奴大神的功能。

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1181~1219),从印度教改信大乘佛教,修建吴哥城(Angkor Thom),中有著名的巴扬寺(Bayon),其雕塑由威严凶恶的神鬼罗刹转为垂眉怜众生的佛。

1431年暹罗军队的入侵,攻陷了吴哥。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

19世纪60年代,一个名叫亨利·穆奥的法国博物学家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吴哥古庙遗址。

期待的景点

在去吴哥之前,读了蒋勋先生的《吴哥之美》和一些游记,有几个景点特别期待,排名按我的喜好有先后。

1. 吴哥寺(Angkor Wat)的日出,还有描绘两大印度史诗故事《罗摩耶那》(Ramayana)和《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的浮雕。

2. 吴哥城(Angkor Thom)里的巴扬寺(Bayon)中,如晨光里静静绽放的莲花般静谧祥和的佛陀微笑。还有寺庙底层描述12世纪高棉人和占婆人战争的浮雕,“底层浮雕从东门开始顺时针行进,看到的分别是:出征占婆-林迦崇拜-水战--水上生活-赢得胜利-斗鸡和下棋-军队-内战-大鱼吞羊-胜利游行-马戏团-占婆人洗劫吴哥(从情节上看,这应该是整个故事的开篇)。”

3. 夕阳下的”班德丝蕾”(Banteay Srei),照柬埔寨文来翻译,是”谋求幸福” 的意思。精美细致的雕工作用于玫瑰色的细质砂岩上,雕得实在太精美,使坚硬的石头有了女性的韵味,人们称之“女皇宫”。

4. 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母亲修建的塔普伦寺(Ta Prohm),寺庙与木棉树与绞杀榕共生。

苦与乐,文明与落后

柬埔寨是个饱经沧桑,矛盾中彰显和谐的国度。在9世纪—14世纪吴哥王朝的鼎盛时期后,柬埔寨就充满了动荡,1863年沦为法国保护国,1940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再次被法国殖民。1970-1992是血腥内战,1993年才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内战里埋下的地雷是自己人对自己人的诅咒,所以现在柬埔寨因人祸造成的残疾众多。佛教的信仰和阳光灿烂的天气让这里的人们心境明媚祥和。但知足太易又是否会沦为苟且?洞里萨湖(Tonle Sap Lake)据说风景优美,切能亲见当地最底层人的穷困生活。在那里会遇到衣着褴褛的黑瘦孩子弃而不舍地乞求施舍,做为刚感叹古老文明的旅人,面对让孩子去乞讨而不愿让孩子上学的当地人,是否留下几美元零钱,就可以自我满意的做一个施恩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行前功课已做好,就等出发,请一个当地人做导游,去亲身经历,去体会。

行前推荐电影

《古墓丽影》

《花样年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哥之行——出行前做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