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觉醒》读书笔记(十一)

《家庭的觉醒——养育自主、坚韧和有觉察力的孩子》,〔美〕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 Tsabary著),庞岚晶译 ,谭新木校

重要的是成人自己内心的觉醒。我们越觉醒,离孩子的心便越近,也越能给孩子温柔而有力量的较量。

第二部分 教养的迷思

第10章 迷思之七:家长需要控制一切

孩子带着他们自己独特的蓝图来到我们的身边,即他们生来就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和与世界联系的方式。有些孩子活泼好动,有些则文静内向。有的人暴躁多病,有的人快乐轻松。我们不能只保留孩子身上那些我们喜欢的品质,而抛弃那些我们不喜欢的品质。当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去发展那些与他们的真我相符合的品质,但绝不是通过控制和强迫。他们就是他们自己。只有我们接受这一点,我们才可以和孩子步伐一致,满足孩子情感的需要。顺服孩子的内在天性,包括他们的天赋与局限,是助力我们与孩子建立尊重和有意义的关系的前提。

当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控制仅限于我们自身和我们家里的环境时,我们就需要做出任何改变得责任从孩子们身上转移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应当对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全权负责。一旦我们接受了“是我们创造了孩子的生活环境”,我们就可以开始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我正在营造环境的方式会促进和谐还是造成不和谐?

我要做什么,或停止做什么,才可以引导我的孩子做出某种行为呢?

我们没有权利对孩子如何表达他们的人性发号施令。相反,我们却有幸可以通过肯定他们拥有的是何等宝贵,来向他们展示忠实于自我的重要意义。随着孩子生命历程的展开,我们的职责是拥抱他们,为他们的生命喝彩。通过这样,我们歌颂着每个孩子生命的独特体验,包括他们惊人的力量,也包括他们自身的局限。

从父母转变为精神导师

我不会:

只把他们看成小孩,而是把他们看作独立的精神个体。

把自己定位为家长,而是把自己当成是一位合作伙伴。

让孩子达到我的标准,而是帮助他们创造自己的标准。

让孩子依赖我,而是解放他们,让他们学会自立。

把孩子当作是“我的”,而是鼓励他们找到自己的个性。

重新定义行为

身为家长,我们有神圣的义务,对孩子的行为重新进行定义:

把孩子被我们控制的反击,看成是他们的自我保护;

把孩子对我们说谎,看成是他们对我们的顽固的反抗;

把孩子对我们生气,看成是他们对我们的不理不睬的抗议;

把孩子对我们的违抗,看成是在为我们和孩子对抗设置屏障;

把孩子的焦虑,看成是为了避开我们的批评;

把孩子注意力散漫,看成是我们自己心思混乱的反映;

把孩子伤心,看成是我们自身不够优秀的标志。

孩子的每个反应,

都是

我们觉醒的动力,

把孩子从要改正自己的负担中,释放出来吧。

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孩子行为对我们的启发,拥抱自身的转变。

这样一来,我们的感情得到圆满,

同时,

孩子也获得了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的觉醒》读书笔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