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使我们对别人说“YES”!


罗伯特·西奥迪尼通过《影响力》一书,告诉我们,如何通过一些影响力武器,让自己变得更有说服力,也让他人更愿意接受自己,认同自己,并帮助和支持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反过来也提供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让自己不受这些武器的影响,而上当受骗。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增加个人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武器,包括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这六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商业活动、人际交往,甚至政治活动、媒体宣传等方方面面,我们都已受到这6种武器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是有些我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有些被我们发现,并设法不深陷其中。


这6种武器之所以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基于人们的固定行为模式,而且影响力武器具备一些可以在我们身上发生效用的相同要素:

1、有能力激活一种近乎机械化的过程。

2、只要掌握了触发这种过程的能力,就能从中获益。

3、使用者有能力借助这些自动影响力武器的威力,让他人就范。


作者给出这6种策略的同时,也给出了拒绝接受影响的方案。下面我们看看6种策略以及如何破解。

  互惠

简单的说,互惠原理,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要“礼尚往来”,我们一旦得到别人给我们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我们必须有所行动,也就是要回报给予我们好处的人,毕竟违背这个原理,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

基于此,就会导致我们出现以下三种行为:

1、他人利用互惠原理强加恩惠给予我们,我们不知不觉回报对方的一些要求

2、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基于互惠原理无意识地做出不对等交换,提供远远超出对方其恩惠的回报

3、有时还会做出互惠式让步,他人有意给出一个过分的要求,当被拒绝时,再提出一个小要求,在这种“拒绝——后撤”的技巧中,我们不知不觉答应对方的小要求,而这个小要求,才是对方真正的目标。

如何拒绝

倘若别人的提议我们确实赞同,那就不妨接受它;倘若这一提议别有所图,那我们就置之不理。当然我们也不要太紧张,我们想要免受互惠原理的影响,遵循这个原则即可:善意自然应当以善意回报,可对销售策略却没这个必要。


承诺和一致

信仰、言语和行为前后不一的人,会被看成是脑筋混乱、表里不一,甚至精神有毛病的。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个性坚强、智力出众挂钩,它是逻辑性、稳定性和诚实感的核心。

由于言行一致一般来说符合我们的最佳利益,我们很容易养成自动保持一致的习惯,哪怕有时候这么做并不明智。不假思索地言行一致,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激活一致性的关键:承诺。周围的人认为我们什么样,对我们的自我认知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一旦主动作出了承诺,自我形象就要承受来自内外两方面的一致性压力。一方面,是人们内心里有压力要把自我形象调整得与行为一致;另一方面,外部还存在一种更为鬼祟的压力,人们会按照他人对自己的感知来调整形象。

不仅如此,还会让承诺的人乐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应的小要求毫不相关的事情。要想让承诺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它们得是当事人积极地、公开地、经过一番努力后自由选择的结果。毕竟费尽周折才得到某样东西的人,比轻轻轻松就得到的人,对这件东西往往更为珍视。

因些鼓励你书面声明,如写下目标,实现变得更加容易;还可以让你公开承诺,如表明你的立场,接下来你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因为这样才能显得前后一致。无论如何,只要承诺一旦作出,就开始长出腿来支撑自己。

如何拒绝

“保持一致愚不可及。”这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一句名言。

要对抗结合了承诺和一致性原理的影响力武器,唯一有效的防御措施就是一种思想上的觉悟:尽管保持一致一般而言是好的,甚至十分关键,我们也必须避免愚蠢的死脑筋。我们必须警惕不假思索自动保持一致的反应,因为有些耍花招的人正想利用它谋利呢!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该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这一原理尤其适用于我们对正确行为的判断,特定情形下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我们的看法取决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问题是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这样一来,偏颇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

社会认同原理在不确定性和相似性的条件下发挥着作用:

1、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根据多元无知效应,一般而言,在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你的最佳策略就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人注意到你的状况,搞清楚自己的责任。

2、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在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维特效应”是社会认同原理的一个病态例证:新闻报道自杀的事件,跟着很多采取自杀行动的人表现出根据其他陷入困境的人如何行动,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利用社会证据的人总能成功地操纵观众,哪怕这些证据是赤裸裸地伪造出来的。

如何拒绝

面对明显是伪造的社会证据,我们只要多保持一点警惕感,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了。

首先,我们似乎持有这样的假设:要是很多人在做相同的事情,他们必然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尤其在我们并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很乐意对这种集体智慧投入极大的信任。

其次,人群很多时候都是错的,因为群体的成员并不是根据优势信息才采取行动,而只是基于社会认同原理在做反应。

那么,我们要做的是记住这样一个原则:人绝对不应该完全信任类似社会认同这种自动反应模式,哪怕没有不怀好意的人给予错误信息。

喜好

我们作为凡夫俗子,不免会因为外表魅力、人以群分的相似性、接触与合作、个人喜好的反射条件与关联事件,如爱屋及乌,或恨屋及乌。这些都给他人以利用的机会,投其所好而谋利。

如何拒绝

顺其自然,不去压抑好感因素产生的影响力,听凭这些因素发挥力量,然后用这股力量反过来对付那些想从中获利的人。


权威

最不喜欢权威这个影响力武器,但我们几乎人人深陷其中。因为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比如有经验的人或者是专家总是懂得比我们多,我们接受他们的意见往往可以获得好处。

但是很多人利用外在制造出的权威感让他人顺从自己,以谋利,往往让我们混淆了内涵并非内容。如头衔,头衔比当事人的本质更能影响他人的行为,头衔除了能让陌生人表现更恭顺,还能让有头衔的那个人在旁人眼里显得更高大。这种现象在现代生活中比比皆是,问题是权力和权威的外部象征,说不定是靠假冒伪劣的材料编造出来的。衣着,如制服、西服、套装等,还有身份标志,如精致、昂贵的服装,承载着地位和身份的光环,珠宝和汽车等类似的身份标志也是一样。这些外在让人看起来更有高级感,增加了权威感,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如何拒绝

对于权威,我们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也许就可以发现真相:

1、权威的资格,以及这些资格是否跟眼前的主题相关。通过这种简单的办法,着眼于权威地位的证据,我们就能避免自动顺从带来的大部分问题。

2、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

3、这个专家说的是真话吗?


稀缺

物以稀为贵,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如收藏界中,错版的纸币就非常值钱。

很多商家也利用这种稀缺原理,制造减价大抢购的风暴,让大家都疯狂地抢购,但问题是利用这种逆反心理之下制造出的稀缺感,它还是原来的样子,并不因为它的稀缺性而更美好。

如何拒绝

一旦在顺从环境下体验到高涨的情绪,我们就可以提醒自己:说不定有人在玩弄稀缺手法,必须谨慎行事。我们务必记住:稀缺的东西并不因为难以弄到手,就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好用了。


最后,这6种影响力武器,如果我们不清楚它的作用原理,我们将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往往不知不觉中花了太多没必要花出去的钱,做了很多自己原本不想做的事,甚至会遭遇不幸的婚姻等等。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也知道如何去拒绝不合理的要求,甚至是欺骗。

那么这6种影响力武器是不是让人惧怕,远远避开呢?当然不是。

一方面,技术进化速度太快,我们处理信息的天然能力难以应对庞大的信息,我们不得不频繁地利用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等方面的因素自动作出顺从决定。

另一方面,如果顺从业者公平公正地利用我们的捷径响应方式,我们就是盟友,有了他们,我们能更方便地开展高效率、高适应度的生意往来。

所以,只有那些通过弄虚作假、伪造或歪曲证据误导我们快捷响应的人才是正确的还击目标。简而言之,我们要采取一切合理的方法——抵制、威胁、对峙、谴责、抗议来报复以刺激我们的捷径反应为目的的虚假信号。

影响力武器,给予你我,创造美好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使我们对别人说“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