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需求三层次

【定义】

“用户需求三层次”模型来源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一理论由亚伯拉罕 • 马斯洛于 1943 年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将它简化之后,得出了产品需要满足的用户需求三层次模型:

  1. 物质需求,也叫产品的物理价值,指的是产品满足用户最基本的功能性需求,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只有设身处地站在用户角度才能看到的一些人性化的需求。
  2. 情感需求,指的是产品满足用户对于维护、增强、改善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需求。
  3. 精神需求,指的是产品满足用户对于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精神层次的需求。

在设计如何满足用户“三层需求”之前,需要先圈定产品的目标用户——用户不同,需求的细节就完全不同,这三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
在做产品定位和设计的时候,需要首先考虑用户的物质需求,也就是他对这一产品最基本的功能性需求,比如手机承载的物质需求就是打电话、发信息。其中,需要特别考虑的人性化需求就是打电话时声音要可以调节、可以接通第三人等;其次,要考虑这一产品是否能维护、增强、改善用户与他的的家人、爱人、朋友等的关系,比如针对亲子关系,是否有精心设计的亲子活动等。最后,考虑这一产品是否能够帮助用户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比如是否包含高层次的文体娱乐活动,包括阅读、观展、研讨、戏剧表演等。

【应用案例】阿那亚

创办于 2013 年的阿那亚原本是一个遭遇销售危机的文旅地产项目,位于秦皇岛。品牌创始人马寅通过精准定位用户群体,再精细化运营,满足目标用户群体三个层次的需求,使得这一项目“起死回生”。与其他地产项目“卖给有钱人”的传统销售思路不同,阿那亚把自己的客户定位为:具有文艺情怀、渴望回归家庭和自然、相信自己有赚钱潜力的年轻群体。
具体说来,阿那亚通过如下细节措施去满足目标用户群体的“三层需求”:

  1. 物质需求:用长期的目光来考量房子的功能设置和硬件采购,不是只使用三五年,而是要结实耐用、好用三五十年。置身于客户的生活场景里去思考,去满足用户的人性化物质需求,提供食堂、管家服务、托管服务、进门口设置可以给孩子用的温奶器、充电的装置等,让不长期居住的客户能放心来度假,不来度假时也能有收益。
  2. 情感需求:重建邻居之间温情关系,建立一个基于共同价值观的、以业主为主要参与主体、有明确且人人愿意遵从的规则的社群。使所有问题都在群里解决,让居民放心让孩子在阿那亚自由玩耍,让业主讨论决定农民工是否可以进食堂吃饭等,“让美好激发美好”。马寅成为了人人信任的“村长”,业主还会给工作人员发红包。
  3. 精神需求:从简单的居住之地变成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建筑,修建“最孤独的图书馆”,沿着海边修建慢跑跑道,做戏剧、做画展、组建乐队,邀请 Y 餐厅、尤伦斯等入驻,每年补贴三十万邀请单向空间书店进驻,并以体面、人性化的方式解决当中发生的问题,使得业主和游客的精神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
    基于上述措施,阿那亚业主“转介绍购房率”超过 95%,一年有大概5000 场活动,房价为周边房产的 2 到 4 倍,服务型收入在 2018 年就 超过了 5 亿元。

【适用范围】

产品设计的“用户需求三层次”模型几乎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所有产品。 但不是所有行业和所有产品都必须满足“三个层次”,有的只需要满足第一个层次或者前两个层次即可。比如互联网行业的某一款产品,第一层次是能够实现用户打车、购物、教育等某一方面的基础性物理需求,第二层次是实现用户点赞、转发、分享等“与人连接”的情感需求,这样就可以了。满足第三层次需求可以由另外一个单独的产品来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户需求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