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空间:“奥巴马55岁退休,川普70岁才当总统”:亲爱的,请允许自己慢一点

前天,M找我视频咨询,问我如何尽快谈恋爱结束单身,有没有单身男士的资源可以介绍给他。


我问他:你几岁了?

她焦虑地说:我29了。


看我有点惊讶,她说:虽然不到30岁,但是我的情况不同,我妈妈22岁就生了我,我亲姐姐25岁就结婚了,我最好的闺蜜也准备下个月和男朋友去领证……


我问她:所以你觉得你必须快马加鞭,跟上他们的节奏对吗?如果跟不上,会怎么样呢?


她回复:我会害怕,好像我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我补充道:和别人的人生节奏保持一致,真的是正确的吗?

她茫然了。


01. 

从小被灌输要按部就班

是与自我失联的开始

如果你在马路上问十个父母,你们希望孩子以后怎么发展?起码有八个会回答:我希望他20岁前认真读书,大学毕业后找份稳定的工作,然后买房买车,成家立业。

在父母的口中,仿佛成长有一个阶梯,孩子每上一梯,都有相应的任务要完成。否则,就很可能永久停留在这个梯层,再也上不去了。


不仅如此,还有父母认为,孩子不光要认真完成每个梯层的任务,还要尽可能迅速,不落后于任何人。


这看起来是为孩子着想,希望他们在主流的社会价值观下,成为被大众接受的人。


深层次来说,其实和千百年来,人类为了求生而在集体潜意识中形成的“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的消极信念有关。

因此,并不是大家真的觉得快就是好的,而是大家害怕自己是那个落后的。即使所有人都不知道,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慢慢来,是否真的会遭受大的风险。


殊不知,当大家都整齐划一地到了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情的话,已经忽视我们人有着极其复杂的本性和个性,以及每个人内在都有不同的生命节奏

网上曾有一篇关于生命时区描述的短文,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和热议: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是等了五年才找到合适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了CEO,但是只活到50岁就去世了;


也有人50岁才当上CEO,但是却健健康康地活到了90岁。


有人依旧是单身,同时有人早已结婚。


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这个数据反应的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现实。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会忽略人与人之间发展存在的时间差,唯恐自己比别人慢半拍。只想把自己活成大众眼中正确的模样,而忘了自己与生俱来的独特模样。

02. 

你是在用爱在鞭策我

还是用恐惧在控制我?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期《奇葩说》,里面提到一个内容,就是我们应不应该鞭策身边人,好让他们更加优秀,或更加努力?


辩论一方是女生,她说我们需要的是爱和信任,因为我们已经成年,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不需要其他人告诉自己,你应该怎么做,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努力。


而另一方是男士,认为我之所以鞭策你,是因为我希望你自己能体验你更好的那个状态,这是建立在爱和尊重的基础上,是一种扶持与祝福。


我听了明显感觉男方的姿态无异于家长,表面没有嫌弃对方,言下之意还是透露了对伴侣现状的不满。


表面看来,这是一种殷殷期盼之下的引导,往细了看,其实只是对方自以为正确的信念,认为必须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情,停下来歇脚就是自我堕落,颓废的表现。


演员张静初曾分享过自己的故事。她刚进演艺圈的时候,收到过很多人的提醒,说你做任何事情都要趁早,尤其是成名。要抓住一切机会,才会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张静初却不以为然,早年她凭借电影《孔雀》获得了柏林的银熊奖。

按理说, 当时正值最好年华,如果紧锣密鼓宣传和接戏,她很可能可以获得很多人意义上的成功:收获更多粉丝,拿到更多出场费等。


但她并没有被别人的恐惧和焦虑裹挟,还是选择了继续以自己的节奏慢慢来。虽然没有大红大紫,可正因此,她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内在更多的平静和自由。

03. 

“亲爱的,请允许自己慢慢来”


朋友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五岁开始读书,小学开始跳级,17岁就考上了英国一所名校。邻居和同事都来庆贺,说他们家出了个小神童,简直是太厉害了。

后来大女儿到英国硕博连读,很是优秀,只是30多岁仍专注学术,没谈过一次恋爱。


老二正好相反,她7岁才上学,9岁老师让写作文,她就写了三个字:不知道。然后签了自己的名字。


但是老二懂事早,社交特别厉害,高中开始倒买倒卖,大学没有上完就专职做生意,同学大学毕业急着找工作,她已经和男朋友付首付买房子了。


看姐姐一直单身,妹妹总会问妈妈:要不我多催催姐,帮她多介绍介绍?


但朋友从不把这当回事,而是觉得:她爱她的事业又有何不可?爱她就要允许她,慢慢来。


后来,大女儿在四十岁那年结婚了,嫁的是大她15岁的老师。妈妈没有评价,只有祝福:适合就好,祝你们幸福。


所以你看,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在当今这个焦虑茫然的年代,很多人都在各种外在刺激压迫下,不断往前奔跑,表面看来是在力争优秀,实则是在满足外面的期待过程里渐渐把自己迷失。


但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时间表,如果能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无论自己走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正做着什么,都是不早不晚,刚刚好。


导演李安曾对年轻人说:你们不要着急,我36岁以前人生还没有开张呢,直到四十岁才初尝了成功和独立的滋味。

是啊,无论是二十,三十,还是四十。无论是读书,恋爱,还是就业,你都可以屏蔽掉外在的杂音,也无需和任何人对比。

敞开心去选择你喜欢做的,拒绝你不喜欢的,因为其他人都只是你时间里的过客,只有你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唯有这样,你才能既掌握自己的时间,活在自己的时区里,过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德芬空间:“奥巴马55岁退休,川普70岁才当总统”:亲爱的,请允许自己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