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历的他,竟能逆天改命?改变思维,四个步骤实现自我更新

作者椎原崇最高学历只有初中毕业,二十岁开始做生意,后来改做咨询事业,逐步实现了财富自由,他对“成功”和“心的幸福”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意识到成功者一直过着轻松地舍弃着的生活。


如果你有机会读《习惯陷阱》,你就会意识到舍弃惯性思维,才能实现由蛹变成蝶的成长。


人只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努力才会有回报。同时,在新的思维下需要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过程,这需要大量的实践 。

你的习惯就是你的命运

人生就是不断舍弃、不断更新自我的过程,能够幸福地享受人生的人都在执行以下4个步骤:

1、 舍弃

2、 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3、 学会接纳

4、 将自己的特点作为武器

一、舍弃什么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存在“恰好符合当时情景的运作机制”。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去改变方法,对于哪些是应该舍弃的东西我们通常辨别不清,那就以自己的感受为主,我哪种做法让我觉得身心愉快,哪种习惯让我觉得放弃了可惜问问自己,答案自然揭晓。

作者认为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是,你的未来不在过去的延长线上,也不在现在的延长线上,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放下过去的自己才能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人之所以徘徊纠结,是因为掉入了舒适的习惯陷阱里无法自拔,只有学会舍弃才能轻装上阵。

1.不必为自己的想法负责

因为每个人的想法和生活状态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你曾经说过的话也许只在当时管用,现在也许没用。比如我以前小时候经常说我不喜欢吃青菜,我以后也不吃,结果长大以后才发现我爱吃青菜,如果把青菜换成人生这个大命题 你可能会想:“那怎么可能,我以前坚持的信念绝对不会改变。”但实际上,你会发现一个事实: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虽然有些东西没变,但变了东西也举不胜举。

比如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都比较固执,所幸现在的我懂得觉察,时刻反省,我慢慢发现自己没以前那么“一根筋喜欢钻牛角尖了”。这是因为我摆脱了那些错误的想法,以前说过什么就要负责到底,那种做法只会让自己不顾眼前,固执己见。

2、不必想那些有的没的事情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想做的事,可是有时我们开始时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后来我们却坚持不下去了,变得越来越没有方向,作者提出“不要总想着要干什么”,要经常思考“现在的生活我更喜欢扮演什么角色”。

有了这种想法后你就不会总纠结自己那个没做好这个没做好,你会立足于当下,比如回到家我会做好妈妈这个角色,上班我会做一个好员工,学习时我会保持清新的头脑做个好学生。这样一来我体会到了做每件事的乐趣,就不会总想着自己到底要干什么。

比起“要做些什么”这个想法,“现在让我做这件事感觉开心”,后者才是我们要做的事。

作者提出通过体验每个事情的喜怒哀乐的沉浸式训练,就会自然而然发现自己想做的事。

3、不必害怕做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又以各种理由不去做的事情,这就是在逃避。

最重要的的是明白自己是讨厌这件事还是害怕做这件事,辨别自己是否在舒适区就是去觉察自己的感受。

对于令自己讨厌的事情果断拒绝,对于害怕做的事要迎刃而上不怕困难。

就比如我前几天约见了几位心理咨询师,了解育儿方面的困惑,我去之前又紧张又害怕,试衣服试了大半天,总害怕自己着装不得体,毕竟那些人在我眼里都是高大上的,而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想想就心里发毛。

自己思考后我决定勇敢面对,心想“不就是见个人吗?去就是了。”我迈出了第一步,在和他们互动过程中,我积极发挥自己优势,分析自己学习家庭教育的收获,那些老师对我刮目相看,我也很享受这种被人欣赏的感觉。

二、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

本书作者椎原崇是谁?

他是80后,只有初中学历,二十几岁时经营一家饭店,由于善于向同辈们学习吸取经验,很快经营规模扩大,销售额增加。

但也因此身心疲惫,因为他一直工作在一线凡事亲力亲为,是一个靠辛苦努力工作赚钱的人

突然有一天,他扪心自问自答:如果我生命剩下最后一年我干什么?我一定要尝试做一些不一定能成功的事情。

他不停的思考,不停的想啊想:我应该怎么做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我应该怎么做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他阅读大量与企业家相关的书籍,参加各国各地的经营讲习班,终于决定用“委托式经营方式”进行管理,恰好此时抓住特需经营的商机,获得利润的途径越来越多。他不用天天露面,批评或鼓励督促工作,反而大大提高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而余下时间他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经常阅读大量书籍,给电子杂志投稿也。

当他把自己的关注焦点放在自己内心追求的东西、内心世界的成长、愿景与才能的关系至上时,开始有人阅读他在电子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有人参加他举办的研讨会及咨询会,还有人大老远跑来和她见面,他提供的咨询是“想听也听不到传说中的咨询”。

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人生阅历也丰富起来 。

认清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需求,改变思维方法,接受以前不知道的想法和做法,让自己内在观念更新外在财富增加。

三、悦纳自己,改善你与他人的关系,你怎么看待自己比别人如何看待你更重要。

椎原崇本人也有一段抑郁的时刻,就是因为他的初中学历。

他20多岁经经营公司时,参加行业聚会 经常接触到企业家或管理者,每次聊到“你从哪个大学毕业的”这类话题时,他都刻意回避。

因为“低学历”是他最大烦恼,他不希望被人知道,拼命掩盖事实,变成“除自己以外的人。”

他会模仿自己尊重的人的话语和转述一些成功人士曾经的想法,这些拾人牙慧的行为是不知不觉说出的,他虽然接触了大量信息,并学习了与思维方式相关的知识,然而也迷失了自我 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

为此,他做了大量功课,静下心来改变自己。

通过屏蔽“寻找自我之旅”的信息知道“我是谁”。

通过屏蔽“美好但不切实际的幻想”,看清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通过放弃“成为理想中的自己的执念”,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他接纳了自己是低学历的事实,并把这作为与人谈论的资本,付之一笑,同时他也肯定自己的特质,他喜欢结交一些优秀的人,扩大了自己的朋友圈,做了许多原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以前一直深信:“我绝对无法从事与人交流的工作”。

后来,他开始认为自己应该能变得更好,确信自己未来有很大的可能性。就这样他双脚迈入讲台,举办讲座、到处参加演讲,他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事业也越来越成功,以前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居然成为他最擅长做的事情。

苹果公司原CEO史蒂夫·乔布斯有句名言: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束缚,教条会把你困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你内心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勇敢地追随自己直觉和内心的指引,只有自己的直觉和内心,才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不要用好的坏的来评判自己,要站在中立的角度看待自己。只有这样的认知才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才是正确看待自己的方式。

四、比拥有技能更重要的是你本身的人格特质。

我们从小到大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都是在学习技能,学习知识,这是一种“做事”的能力,包括思考力,学习力都是为了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直到走入社会才发现,除了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我们还需要学会“做人”,从来没有一个学科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做人”就是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在与外界相处时把它充分发挥出来,展现自身价值,人做好,事情就成功一半。当你为世界做的越多,越被更多的人需要,你内在价值感就越高,人格魅力四射。

黄启团是资深心理学导师,出身农民,大学毕业后,在工厂做管理工作,他的专业水平突出很快被提拔为中级干部,然而,因为分房一事与上级发生冲突,自己的积分最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脾气急躁的他不懂得与上级如何相处,不会做人,他的事业从此跌入低谷,被迫从工厂离职。

后来,他通过学习心理学,改变思维,觉察自己的情绪,改变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外界的相处模式,从农村到城市,从月薪几百到财富自由,他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普通人财富逆袭的故事。由他合伙创办的心理学服务平台“注册用户已经高达1900万人,此外,他还成功的投资了多家心理学机构。

他的人生一路开挂,就在于他一直提高自己的心性,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帮助无数人走出人生困境,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事业走向成功、亲子关系走向和谐、家庭收获美满与幸福。我选择学习他的心理学,就是看中他本人的特质,有毅力,能吃苦,他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直面自己的出身,并时常拿学生时代的经历调侃自己,他的课很接地气,适合普通人,容易产生共鸣。

正是他勇于探索和改变自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他会运用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其次是不断的有新意,总是能让人耳目一新,让人受益匪浅,他能把NLP讲解的通俗易懂,真正的是一名 用家。

事业成功与否不是由“提供什么服务”决定的,而是由“谁提供”决定的。

而“带有自己的特质”就是让事业成功的核心要素。

小结:

从“知道”到“做到”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本书提供了15个舍弃练习,13个认知及接受练习,8 项终身成长练习,有教有学,吃透书中的理论,再按照实操手册的具体步骤,你就可以慢慢摆脱旧习,以新的理念和思维能力,轻松过好每一天。

这本书的作者与那些伟大的老师们所教授的商务经营理念、思维模式完全不同,他完全不顾忌自己的形象和立场,他从一个初中毕业的“学渣”的角度观察事情,更具有普世意义。

成功不取决于天资,也不靠外在,关键在于习惯。能跳出习惯陷阱,决定了你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多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中学历的他,竟能逆天改命?改变思维,四个步骤实现自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