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大义

  最近在看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一书,讲述的是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名士李泌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在为其惊描述的险热烈画面赞叹之时,也为其中张小敬的多样人格陷入了思考。

  张小敬原是大唐派去西域征战十年的士兵,后回唐做了九年不良帅,负责长安城东市天子脚下万年县安保后工作,位卑权重,深谙长安城各坊布局,年仅二十六岁的李泌则任当今太子李亨所设的靖安司司丞一职,监事贺知章之下,靖安司旅贲军与各文书等百人之上,主治长安城内奸邪淫盗之事。

  天宝三年,在草原上被唐朝大臣王忠嗣所率唐军以碾压之势镇压,蜷缩一角苟且而生的突厥人,正谋划着一场惊天阴谋——偷潜入繁华的长安城,趁长安城灯火通明举国欢庆上元节之际,讲整个长安城变成“阙勒霍多(阙勒在突厥语中指九幽炼狱,霍多则指化为尘土)”本因杀了上司而成死囚之身的张小敬临危受命,在十二时辰之内阻止这场灾难发生,解救几十万百姓。。。

  在书中看到很多矛盾点,但竟也慢慢融合为张小敬这一丰满的人物形象,书中有一句话这样说:一个出卖同僚换取情报的卑劣之徒,一个经验老道狠戾冷酷的前不良帅,一个放言保护微不足道的民众的圣人,一个对朝廷不满却又拼命办事的干员,种种彼此矛盾的形象,让姚汝能陷入深深的认知混乱之中。 

  在阻止这场灾难的过程中,张小敬办事狠戾,一切阻挡破案之人,无论是否无辜,皆杀之,甚至追随数十年的同僚也如此,并自断小指明志,每每读及此段,都忍不住将自己代入,以求深切体会张小敬当时的复杂心绪,对于这种舍小义取大义之心,是乃常人难及。

  何为大义,这的确是一个很大难以定义的话题,但还是想在此略述己见,我认为的大义,就是在超脱俗世定义的仁义礼志信,抛却内心贪嗔痴,把自己摆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以自己的小世界为中心延伸为更广袤的世界,念世人所念,想世人所想,弃己所爱,护世人周全,出世入世之间游走,得失一线之间判断,纵使受尽冷眼,但仍拎得请放的下,才好方寸不乱。

  很敬佩那样的人,不是说一定没有私心,而是拎得清放的下,我想,只做到这一点,便可解世间大半烦扰。

  没有绝对的英雄主义,一切取决于你认可哪种价值观。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为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