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选择”

        受到《穿普拉达的女王》的影响,让我感想颇深。这部电影早有耳闻,可我偏是赶不上潮流的那波人之一。像什么热播剧,热播影片等等,我总是波澜不惊的选择错开,时而兴起会向身边观看过的人旁敲侧击对此的评价,之后再做估量。因为当今的时代总是太浮躁,有的时候人们一哄而上的热点,往往也会一哄而散成为笑点。我这么说并不是批判这些高热度的东西,而且如今大多高热度的东西良莠不齐,而我也懒得去鉴别好坏,要么选择不看,要么干脆就把选择权寄予他人了,因为我担心自己选择了观看会无比后悔当初的想法。

        这部影片给我最深的印象不是女主的优秀的外在和能力,而是片中女主自打进了这家时尚杂志公司,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得选择”。包括她错过男友的生日,与父亲的相见却以不太愉快的方式结束,好友的误会等等,她总是以她“没得选择”作为借口,却无法承认自己在实习的阶段中不知不觉的改变。她把这一切归结于工作,归结于上司,归结于身边人的不理解,却从没想过归结于自己。或许她一开始是真的没意识到这一切的发生,后来等到她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她却只看到了问题的起源,却没有意识到解决问题的主体是自己。谁说只有女主会这样,就连我这个影片的观看者,在一开始会认为她的上司就是难搞傲慢,不近人情,她的同事与朋友包括她男朋友都不想她变得更好更优秀。再到意外的变故让女主知晓女上司的艰难之处,也让我这个旁观者情不自禁对这女上司产生高处不胜寒的同理心。可是要到末尾的时候,当女主几次三番的想要告诉这位女上司,可能要遭受的职场暗算。这位上司居然早已心知肚明,并且将计就计来了场请君入瓮的好戏。而蒙在鼓中的女主兴许还在默默庆幸上司的好运时,上司却在结束后跟她坦然了这一切。也是这个时候,我才有所醒悟,也许女上司的所遭受的不公与暗算,为工作失去的家庭与生活,她从选择踏入的一开始就已经了然于胸,有所准备。女主想必也是借此看清了,生活中哪有什么没得选择,不过是将此作为自己做过的选择,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与代价的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所以女主才会选择离开,选择回到原来的环境,选择承认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并且有所挽回。

        可不知为何,看完这美好的结局我却没多大感动,满脑子被那“没得选择”所萦绕。细想一下自己,好像也不过如此。从小到大,心里怀揣很多想法,却从来没想过表达出来或付出实践,而是总自作聪明的认为自己早已看穿了结局,说与不说,做与不做都毫无所用,因为没得选择。比如小升初考试的失利,初高中想要学习的特长等等。总是认为家里人会因为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从而拒绝我的请求进而放弃,将这一切作为没得选择。

        来到大学里,曾经因为身处的大学平平无奇而后悔当初为何不坚定复读的想法,选择了以没得选择作为挡箭牌将就而过。大一到大二尽情的自我放逐,学业近乎荒废。大三之后才有所启发,改变心态,艰难的重拾学业略有所获。但是生活上我还是会迷茫,当别人问起我的未来规划,就业否与深造否?我要么支支吾吾,避重就轻的回答,要么跟抓阄似的随意附个答案上去。可是日子久了,特别是越发临近毕业末期,我就越发慌乱无措,精神就越发忧郁恍惚。可我错把这一切全当做我不够优秀所带来的烦恼与痛苦,然后烦恼与痛苦不会因此减少丝毫而只会加深。于是乎当别人问我缥缈的未来与遥远的明天,我会反问他觉得我适合工作还是考研?适合工作又适合哪种工作?适合考研又能考上哪里的研?于是乎我开始小心翼翼的浏览那些精英贴,干货内容。于是乎到书店,我会倾向于创业类的成功学,浏览知乎,微博等等侧重于成功人士,精英分子的版块内容。是的,我变了,虽然我很不想承认这一点,我开始变得急功近利,极度渴望从别人的成功中寻找到捷径或者更干脆点复制他们的成功。我变得毫无主见,或者有主见但是从来不敢让它浮出水面。我变得毫无自信,或者一开始我就是不自信的,只不过后来又加重了而已。我不敢轻易的选择任何一种选项,因为我没有足够的信心,认为自己能够做好。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担当,害怕承担失败的代价。所以我宁可蹉跎岁月,也不愿意做出任何选择。所以我宁可把选择的权利寄予他人,我都不愿意自己交付自己。

        慢慢的我还是原来那个无用的我,但是精神上的阵痛依旧不减当年。期间我无数次把希望寄托在文学著作上,希图从中发现自我。不断反思,剖析自我。或者为了减少精神的躁动,而寻找宁静的净土。总之在此期间,我怪过糟糕的环境,怪过苛刻的时代,怪过无能的自己。但直至我看到这部影片,我才发现原来一开始,早已就做了选择,只是一直以“没得选择”作为不想承担作出的选择所带来的结果与代价的借口。只是现实从来不是你的爸妈,会毫无条件的迁就你,而你也并非没得选择。

        只希望自己就此别过从前,努力营造新的生活,不管是接触的今天,还是即将到来的明天,我都会切切实实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勇敢承接后果与承担代价。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