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鸿渐回国的挣扎和矛盾(徐梓杰)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有的人说方鸿渐是被作者嘲弄的对象,是“中国式”的“多余人”。有的人说方鸿渐是被作者同情的对象,“一个处于中国新旧时代交替时代的带有浓厚过渡色彩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倒不如说,方鸿渐是时代的挣扎者,更是一面镜子。

      在西学东渐,出国镀金成为时尚的驱动下,出身于封建世家的方鸿渐抱着好奇、游历和获取功名的想法,在周家的资助下,走出国门。但方鸿渐并没有珍惜这一个学术进修的宝贵机会,而是随便听几门功课,心得全无,生活懒散,浑浑噩噩。回国的动机,也只是身上资金的不足。四年,没有获得父亲心心念念的博士头衔,更是虚伪的痛骂博士头衔的毫无实际,但最终也是迫于压力,在爱尔兰人那儿骗得文凭。回国后在吕校长的邀请之下做的演讲,鄙薄西洋文明给中国传来的只不过是“鸦片和梅毒”,演讲中,方鸿渐如一只热锅上的蚂蚁,焦愧却又不知所措。

      方鸿渐回国后,无论是在生活上,职场上还是爱情上,都毫无建树,无比挣扎,甚至在不少的时空中痛苦不堪。


      上岸的兴奋,都蒸发了,觉得懦弱,渺小,职业不容易找,恋爱不容易成就。


      在回国的轮船中,收到鲍小姐的勾引,方鸿渐和鲍小姐一度“暧昧”,方鸿渐甚至想对此付出真心。但等到下船后,发现鲍小姐对自己的态度判若两人,才发现这只不过是寂寞旅程中的逢场作戏罢了。方鸿渐和苏小姐的纠缠不清,更是明显的处于被动,方鸿渐认识到自己和苏小姐的地位不一,甚至虚伪地鄙视苏小姐的虚荣,但苏小姐缺把他当作自己的猎物一般。洗衣服,做缝补,一切都含情脉脉……回国后,也是不愿意与母亲介绍的许家二女儿成婚……这一切的挣扎和矛盾,都是方鸿渐盲目懵懂,消极被动,逃避退却的人性性格所决定的。

      懦弱,虚伪,消极,趋使方鸿渐回国后,如步履于悬崖边一般徘徊挣扎;而他所做的滑稽可笑,自诩不凡的一切,就像在抓住悬崖边,维护自身尊严的救命稻草一般,摇摇欲坠……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方鸿渐回国的挣扎和矛盾(徐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