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卑》第三章“自卑感和优越感”

一、自卑感:所有人、事、物带给我们不舒服的感觉。

1.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能推进人类的进步。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

3.自卑感的表现方式有千万种,如三个孩子去看狮子,第一个孩子躲在母亲身后全身发抖,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说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朝它吐口水。其实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觉到自己处在劣势,但他们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方法表达感觉。

4.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人们一定会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紧张状态。面对自卑感,有些人选择脚踏实地努力改变情境,那么成长不仅是他自己,还会给社会创造价值;有些人气馁,不选择努力改变现状,但他们仍然无法忍受他们的自卑感,仍然会摆脱它,只是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使他们有所裨益,如有些孩子面对学习问题,他们不去正面解决问题,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打游戏上,以期带来优越感,摆脱自卑感。尽管他们在游戏中找到了优越感,但他们的那份自卑感仍然原封不动。

5.一个人的自卑感越强,个人的权利目标就越高,控制欲就越强。

6.每一个表现出自己好像比别人强的人的背后都可以觉察到他试图隐藏的自卑感。一个人总虚张声势,这个人通过外在的东西把自己的地位拉高,其实这个人可能越自卑。想到了王选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演讲中谈到如果面对权威的话题,印证了这个观点,原话如下:当年当我在一线,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你该怎么办,实际上确实不如我懂得多。一到干具体的活,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快结束了。在一线努力做贡献的,哪有时间去电视台做采访?年轻人如果老上电视,老卖狗皮膏药,这个人我觉得一点出息都没有。

二、自卑情结: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表示自卑情结。

1.自卑情结是病态的,由于自卑感总是会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避免失败。

2.一个母亲只要宠惯他的孩子,不准他把兴趣扩展至别人身上,且要他的父亲对他冷漠,那么通常情况下会造成俄狄浦斯情结。

3.合作对人的发展很重要,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会走向悲观之路,并发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结。

4.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乐趣主要来自我们面临的不确定性。

5.正常的人对自己的问题会怀有逐渐改进的解决之道,他能接受新问题,也能提出新答案。

三、优越感:所有让人、事、物带给你舒服的感觉

1.每个人都有优越感目标,是属于个人独有的,它取决于人们赋予生活的意义。

2.书中举了一个关于老师的例子,记录在此:教师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假如一个老师的社会感觉很低,他以当老师作为优越感目标的目的,可能就是想统治较他低下的人,他可能只有和比他弱小或者比他缺乏经验的人相处时,才会感觉安全。而有高度社会感觉的教师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的学生,他真正是想对人类福祉有一番贡献。

3.一个人愈健康、愈接近正常,当他的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受到阻挠时,他愈能另外找寻新的门路。

4.看一个人的行为,一定要看到他行为背后的目的。

5.优越感目标一改变,心灵的习惯和态度也会随之改变。也就是说要改变一个人,一定要先改变他的认知。

四、优越情结与自卑情结相反,主要来源于极度自卑。

1.在每件人类的创作之后,都隐藏着对优越感的追求,它是我们文化做出贡献的所有源泉。

2.人类对价值和成功的所有判断,最后总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这是人类种族最伟大的共同之处。

3.给孩子选择兴趣班,不应该是补差,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自卑感,处理不当会影响孩子一生。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感觉太重要了。成人亦是如此!

我的自我觉察是:

在不熟悉的人和环境里,很难张口跟人打成一片,有时很羡慕自来熟的人,羡慕归羡慕,自己还是做不来,后来反而很喜欢独处了!有时看到比自己厉害的人时,会让自己站到角落里,审视一下自己,这是否也是自卑感在做怪?

我带着勇气一小步的行动是:

当生活中的人、事、物带给我不舒服的感觉时,不分析自己是否有自卑感,而是看到问题,看清问题,寻找解决之道,突破自卑,带来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超越自卑》第三章“自卑感和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