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根深叶茂

杂文

                                    山高水长,根深叶茂

                                                                                           涧石


        随着经见增多,昔时长久积蓄的旅游热劲正渐渐疲软。究其原由,大抵是人不学好,太过肤浅,却偏偏玩起风雅,无意间将好端端的东西糟踏,弄得什么也不是,还劳民伤财,给环境健康种下祸患。一景区山上,远看遍是古坟洞,黑压压一片;走近大吃一惊:房产开发成了“鬼城”,人文景观满目狼藉。不远处一地方,个别人头脑一热,征得临河良田沃土一沟,休闲愉乐一体化工程上马。闹了几年草草收场,留下建筑文物一片废墟,昔日田园风光一去不复返。类似糗事甚多,问题出在哪?原因十分复杂,但有一点贯通,都在绞尽脑汁做“文化”。这初衷没错,遗憾的是“文化”的门外汉太多。因此,在各地振兴乡村运动热潮滚滚的当下,恕我发点声音,算是“田夫野老”“文化之我见”吧。

        文化二字看似高深莫测,诸多说辞似乎缠杂不清。我以人设喻最易理解——文化是精神的脊梁,其优劣决定人品;文化是情感的定海神针,缺失了必将泛滥成灾。为此,请允许我满怀赤诚从实际出发作些解读吧。


        其一,尊重。文化极具客观性,无论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赖一定的时空历经漫长发展而成。文化不以人的意志转移,人们只能顺势开发,理性加以运用。上文所言野蛮现象纯属文化强奸。经营文化实在挑剔人,只因那是上心入魂之事,绝对无缘仅以生存为目的人们。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权大位高更不一定有文化;只有怀揣一颗沉静淡泊之心去研究,反复甚至痛苦思考而醒悟,先内化其实质,而后固化于头脑,才能不自觉进入古今之人不无景仰的所谓“境界”。眼下,为迎接检查验收抢建、花言巧语无端生造、移花接目胡乱拼凑等,屡见不鲜,均属亵渎文化的“粗人”所为!

        其二,根植。文化的魅力在于精深,着眼于“源”和“根”——根系使劲下扎,从来头去向上用力。标新立异未必可取。文化有其地域性,即使是同一文化也不乏个性,仍可大彰其彩,关键是有无淋漓尽致、一丝不苟的深度挖掘。某地“狗吃牛粪只图多”,山水的名人的宗教的民俗的,一年变个花样,所谓“文化”不一而足,结果可想而知。其实当地最大的资源是“苕文化”,虽曾在饮食、产品加工等方面用功,却没有集中致力“苕”紧要的传统与现实韵义,因为这需要相当的努力和耐心去培植。一般人是不愿付出的,当然对其潜在的巨大文化价值缺乏慧眼。石坎上的黄桷树依然可以蓬勃参天,缘根广为霞盖借以支撑,而个别最超越最强劲。毋庸置疑,那英武雄健的气慨若用在“苕文化”深度开发上,其盛景该是何等壮观!


        其三,未来。文化的命运在于永无止境,优秀文化前途无量。农耕文化几千年,厚重且杂冗,传承亟需扬弃;否则后患无穷,阻碍现代文明发展。裹脚陋习、神鬼迷信、思想奴化、愚民政策,以及罪孽深重的婚姻、性罪恶观念等,属于腐朽透顶的文化垃圾,必须予以彻底扫荡。当然,优秀文化看的是主流,杂质在所难免,消极成分理当慎待。即使情节上无法回避,照实揭露也可反衬引人反思。强求完美刻意加以人为粉饰的做法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下流劣迹!

        社会现代文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造成文化建设与高品位精神需求极不对称。笔者赤诚崇尚文明,满怀敬畏直言,意在助力甘为文化奉献以促进社会进步的人们——视野更加开阔而深远、腿脚更加稳健而豪迈!

         作者王跃进,笔名涧石,西充县永清乡人,中学语文教师。创作风格清冽、触觉灵秀、思考理性,人见血性、文接地气。作品散见《中华诗人》、《中国文学》、《文学艺术家》、《华文月刊》、《望月文学》、《四川人文》、《课外阅读》、《风沙》、《嘉陵江》、《虹溪》等刊物及《壹品小筑》、《首都文学》、《神州文学家园》、《作家导报》、《读写时代》、《乡土文学》等网络文学平台。 2014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诗文集《多情的山路》,2016年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醒来》,2018年由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血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高水长,根深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