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5:长篇小说《轨道年华》

文/从容小主

从容小主第五部作品

《轨道年华》故事介绍

郑华和杨晶晶夫妇,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用全款购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新三居。父亲郑大山和母亲刘彩云,被儿媳妇杨晶晶安排住在了最大的卧室里。本来是杨晶晶已经选择在次卧的阳面居住,没想到郑华私自做主趁着杨晶晶上班,放弃居住阳面卧室而改到了没有阳光的北卧室,故事由此开始了。

下班后的杨晶晶发现了这种情况,意料中的不开心。因父母在身边生活,两个人没有明战,但夫妻之间的暗战因此而开场。但是郑华万万没想到因为他的独断,导致杨晶晶突然间摔倒受伤。自责愧疚之心涌起,紧急救援,彰显大暖男风采。又因为去了一趟岳父母家,夫妻之间的默契,又毫不动声色。一段小插曲处理好了,就变成了爱的缠绵。

郑华是沈阳铁路局通辽机务段的一名普通机车乘务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是行业内的老大哥,全段的技术标兵。他的父亲郑大山也是从司机的岗位上退休的老工人,子承父业,正是受了父亲的影响。长大后他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司机学校,实现了最初的愿望。但是理想与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让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徘徊不已。他的大舅哥杨亮亮曾经是他的同学,也是因为杨亮亮的原因才结识了杨晶晶。也许这场姻缘就是天注定的。杨亮亮的生活选择,又别有一番风采。而他们的同学韩家明,却少了很多幸运。

刚搬进新房的那一年春节,郑华和杨晶晶两个人难得碰在一起休班。姐姐郑虹和姐夫孙浩,弟弟郑会和王娜娜带着小儿子郑冠寰到来,把家立刻带着热闹了起来。女儿郑彤和儿子郑舟也在这个春节赶了回来。一个热闹团聚的春节,揭开了序幕。浓浓的亲情,把那个除夕彻底温暖了。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刚过了除夕,大年初一就遇到了韩家明父亲去世的消息。杨亮亮和郑华紧急去处理,一个春节,几家欢喜几家忧。韩父去世后,大家才陆续知道韩家发生的一系列离奇的事情。因为韩家明长期在外地上班,和公婆一直相处不融洽的丁冬兰因为无法忍受婆婆的责难,索性破罐子破摔将老俩口撵出去另租房子住。却不料病重的韩父去逝,韩家明离婚。 韩母随儿子租房到通辽居住,却不料在儿子正工作的时候,突发心肌梗死病逝,悲痛万分的韩家明没有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之后他仍然工作在最赚钱,但也是工作时间最长,劳动强度最大的线路上。那里是所有机车乘务员赚钱的梦想之地,但也是健康杀手之地。韩家明,本来可以再次拥有幸福的婚姻。却因为突发的疾病,永远的留在了那条线路上。好朋友的离世给郑华以很大的打击和反思。

一场同事之间的亲情聚会,却因为杨亮亮家里发生的事情,而有了沉重的味道。中年人的无奈,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徘徊。就是通过一次次事件,细细展开,慢慢描写。每一个规章制度的制定,后面都跟着血淋淋的教训。这一点,郑华内心很清楚。所以他才更谨慎,全身心的投入在工作中。

杨晶晶是一名餐车服务人员,同样在列车上工作。但和郑华的工作强度来比,就轻松了许多,当然工资也少了很多。夫妻之间的小故事,通过日常的一次次沟通,一次次打闹,通过各种小事件,用细节展现。

女儿意外在暑假回来了,全家人高兴迎接,无意中才知道,女儿的归来是为了帮忙。林光瑞奶奶的病重,无意中暴露了女儿的一段感情经历。两个人能否牵手?也只能用缘分来说话。

2020年这个春节,注定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到了万众一心,共同加入抵抗新冠状病毒肺炎最艰难的战役之中。

郑华没有想到,因为自己职业的特殊性,他这个群体,也成为了“当代中国最美逆行人”的群体。什么都可以停,但是涉及到千家万户吃、喝、用的基本生活保障不能停。他去电厂送煤炭的任务,让他意识到责任的重大。没有煤炭就不能发电,不能发电老百姓就没有光明,这就是最简单粗暴的道理。

郑彤因此而取消了应该在家乡举办的婚礼,整个春节期间,都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郑舟,作为一名公务人员。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个注定寂寥的春节,又开始了。由于杨晶晶接触的旅客比较复杂,为了避免家人有被感染的可能,她选择了在老房子里单独隔离。考虑到郑华与外界也有接触,她准备两个人一人一个房间隔离。但郑华的一个动作,却把夫妻二人捆绑在了一起。即使后来火车停运,杨晶晶开始按照文件执行休年假政策不用去工作了,但是只要感染的风险存在,她就避免了与家人接触。这是一种大爱的精神,更是一种理性的选择。郑华支持妻子的决定,在面对灾难和疾病的面前,两个人选择坦然面对。

作者将这部作品,献给沈阳铁路局28万职工,因为她原来也是这个系统的员工。只是因为当初编制的问题,而遗憾的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对铁路人深深的敬意一直萦绕在内心。那里还有很多老朋友,老同学仍然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特殊的时期里,更是给了她太多的感动。

“铁路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他们,南北交通大动脉,就无法畅通无阻。都是最普通的工作人员,却做着最重要的工作!他们也是一群最值得讴歌和赞颂的劳动者,也希望他们的工作能得到全社会人的共同理解和尊重。

静静的轨道,逝去的年华。这就是他们的人生,更是铁路人永远不变的追求。

本部作品共 26万字,163章。

样文:

轨道年华(1)乔迁新居

郑华终于在新家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一套120平米的房子,花掉了他和杨晶晶多年的积蓄。

家里一切都是崭新的,新家具,新电视,新冰箱,新窗帘,包括那个养着“盼着”和“忍着”的七彩神龟的水箱也是崭新的。

“盼着”和“忍着”是两只龟儿子的名字,是杨晶晶心血来潮,顺口给起的,这一用就是20年。20年了,老龟可能还是年轻的状态,可是两个人却感觉到老了呢!

能不老吗?女儿都已经24岁了,儿子也20岁了。都在上学,一个研究生,一个大学本科还没毕业。哪个也没有成家呀,除了经济上的资助,这两个孩子,仿佛和这个家里暂时没有关系一样的。

杨晶晶在装修的时候,就已经将三个卧室分配妥当,老俩口住南侧的主卧,他和郑华两个人住次卧。女儿和儿子在外地学习,偶尔回来视情况就住在小卧室。反正沙发宽敞,大不了住沙发。实在不行,就女儿和杨晶晶住,儿子陪郑华住。如果偏巧两个人都出乘了,那爱怎么住就怎么住吧!

家里兄弟姐妹多,孩子俩,过去也住的挤挤巴巴的。杨晶晶心中,小卧室就用着做备用客房了。临时决定,才是最好的安排。往往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可是在郑华的心里却有着另外的打算。因为他怕热,他想住在北卧也就是最小的那个卧室里。这样兄弟姐妹来了之后,在次卧住,又宽敞又明亮,而且还可以放一张一米八乘两米的大床。无论兄弟姐妹谁家来人,三口人挤在一张床上,还是可以睡得开的。而小卧室的面积,却只能用一张一米五的床。但是这个想法,他在心里藏了几天,一直没忍心说出口。因为他知道杨晶晶体寒,需要阳光。但是他觉得,他温热的身躯就是杨晶晶最好的阳光。

在妻子没有下班之前,他决定把自己先扔进小卧室,这样可以看看杨晶晶到底怎么处理这件事情?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商量的。一丝得意的微笑,挂在这个大男人的嘴角。有着甜蜜,有着张扬,也有着期待呢?

老爸、老妈还在老房子里忙,虽然两个家在一个小区里只有百步之遥。但仿佛是两个世界似的,老俩口从知道买新房子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开始盼望着了。但是他们也曾经有过犹豫,要不要随着儿子搬到新房里住。人老了生活习惯和年轻人还是有些差异的。

他们想从郑华这里得出答案,想问的话没有出口,儿媳妇那边的主卧室都已经给准备好了。这可把老太太刘彩云乐的像一朵花儿一样了。

对杨晶晶这个儿媳妇,老太太确实挑不出太多的毛病。虽然和自己的亲姑娘没法比,但确实也比别人家的媳妇儿要亲。关键她对儿子好呀,那过日子更是一心一意顾着这个家。

整套房子的装修,一共没花到4万块钱,钱紧,人就要多出力。这套房子,凝聚着两个人太多的希望和体力了。

郑华在通辽市机务段上班,是一名光荣的铁路火车司机。想当初在过去那个年代里,那可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在所有的工种中,因为机车乘务员工资最高,因而也最引人注目。而杨晶晶却在列车段的餐车上工作,是一名列车上的售货员。两个人你来我往的工作状态,有时候想碰到一起都是困难的,偶尔一个月阴差阳错时,往往要好几天才能见上一面。在这一点上,两个人就只能够相互理解。也导致他们到现在还像小别胜新婚的夫妻一样喜欢相互腻歪着。

郑华喜欢妻子粘人的状态,甚至还偷偷给它起了个小名,就叫“小镜子”,这个名字一叫就是20年,至今也没有褪去色彩。从这一点上看郑华是一个有着细腻情感的大男人,或许叫暖男更合适。只是这次房间的先斩后奏,确实有点儿过火的感觉呢?

郑华知道杨晶晶今天回来,刚好这边自己也休班状态。这美好的新生活就要开始了,全家人又可以一起住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生活了。郑华的内心充满了欢喜和期待,这在他前半生的内心是少有的一种情况。大多数的时候,他给别人的感觉都是忧郁,低沉,稳重,睿智,唯独快乐少一些。也许这和从前一直压抑的心情有关。

人一辈子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懂得寻找快乐的心灵。郑华将如何突破内心的限制呢?

轨道年华(2)岁月无声

今天的晚餐将在新房子里进行,杨晶晶退勤时间将在17点,就算路上耽搁一会儿时间,到家也不会超过18点。

铁路系统的人都习惯用24小时制的各自时间,习惯了下午五点,直接说成17点。特别是像郑华这样的机车乘务员,更是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好在家里所有人都是铁路系统的,没有人会觉得时间叫法上会有突兀。

中午能够休息,对于一个机车乘务员来讲,那就是最幸福的时光。真正忙碌的时候,郑华曾经两天两夜没有下过火车。这是一种工作状态,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状态。生活的本真就是这样,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无论前途是光明还是曲折的,都要努力前行。

老两口中午都回到了新家,各自怀里都抱着一堆从旧房子搬过来的东西。三个人在新家里还是简单的凑合了一顿。杨晶晶不在,总是感觉家里少一口人。老两口已经习惯了儿媳妇的存在,晶晶不在的时候,家里人就是凑合着吃饭。

郑华一个人在新家里忙着,哪里不动手,哪里都会有活儿存留,就哪怕是地板上的灰尘,如果没有人去打扫和清理,只能是会越来越脏。这活儿,杨晶晶不在,那也只有他去做了。即使她在的时候,也是郑华干的多,她指挥的时候多。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郑华已经习惯了承担家务,知道妻子工作辛苦,舍不得她太劳累。

方方面面的细节,住过新房子的人都知道。除非刚开始你就找保洁公司来个彻底大扫除。否则就需要家人一点一点的清理。郑华今天一大早才下班,新房子里需要干的活儿都在他心里。他顾不得睡觉,这刚一到家就已经开始干活了。到了中午的时候,在老爸老妈的催促下,他还是决定放下手中的话。简单的吃口饭,补充睡眠才是机车乘务员最关键的任务。

郑华看了看昨天杨晶晶出乘之前在次卧已经铺好的行李,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行李卷到了小卧室。重新整理铺好展平,仿佛突然间松了口气似的。

他的行为被老娘刘彩云看见了,很是好奇的问:“华,你这是干嘛呢?怎么把行李搬小屋了?”她的不解也是有情可原的。杨晶晶出乘之前,这个事儿和刘彩云说过的。所以她知道他们夫妻两个人应该是住在次卧的。所以才忍不住问了一句郑华是怎么回事儿?

“那个屋成天都是阳光,太热了。”郑华冲着老妈憨厚的笑了。

“那你媳妇儿会同意吗?她可喜欢那个屋。”刘彩云善意的提醒。

“她要不同意她就住那个屋呗。”郑华故意若无其事的说。

“可别因为这个事儿犟犟呀!”刘彩云还是知道杨晶晶的脾气的,讲理是非常讲理的一个人。但要是上来牛脾气,也是三头牛拉不回来的。

“没事儿,放心吧。”郑华打着哈欠说。

“啊,你困这样了,快睡吧!”

刘彩云心疼儿子,替儿子把房门关上,也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她听见郑华进了卫生间冲澡去了。

老头子郑大山,经过一上午的忙碌也已经疲惫了,正闭着眼睛在床上休息。听见老伴走了进来,睁了一下眼睛又闭上了。宽敞的大床,明亮的新家,就包括新安的窗帘儿,这一切都让老俩口心情愉悦。

“郑华搬小屋去住了。”刘彩云对着老头儿嘟囔了一句说。

“爱咋住他们就咋住,怎么也比从前的家宽敞。”郑大山说完之后,竟然睁开眼睛,平躺了身躯,又向房间的四处望去。

崭新的棚顶灯,漂亮的带着花纹的石膏线。淡黄色的厚厚面料的窗帘正被整齐的绑在窗户的两边,绑窗帘的穗子做的造型也那么奇特。只是这样每天绑来绑去的不知道会不会很麻烦?还有那两组大衣柜,再也不愁老两口的衣服没地方放了。

舒坦而惬意是老两口此刻最真切的感觉。他们根本舍不得挡上窗帘,那暖暖的冬日阳光,此刻正温暖地照在老爷子的身上。郑华怕热,可是到了郑大山这个年龄,就已经怕冷了。追逐阳光,就是追逐生命的温暖。

刘彩云不同,她怕热,这老两口倒也恰到好处。能够互补的伴侣,在生活中的磨擦也大,但是相互的容忍和理解也会更多一些。

这一觉,老两口和郑华睡得昏天黑地。一个新家,一个崭新的世界,既给了人们希望,又送给了人们辛劳。岁月无声,缓缓前行中。

轨道年华(3)中年人生

郑华这一觉再睁开眼睛,就已经到了十五点半,浑身的酸痛告诉他他还活着。一夜紧张的工作,再加上一上午的忙碌。放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是无法去掉的疲劳。

郑华此刻的大脑已经清醒了。新楼的暖气正足,他有些庆幸自己没有住在那个朝南阳面的次卧了。他终于给自己找到了充足的理由,那个卧室肯定是太热了。

即使在这个北向的房间,屋里的温度似乎也不低。一床薄薄的被子,就已经让他汗流浃背了。这仿佛不是因为运动之后的流汗,而是莫名其妙的盗汗。郑华这一年以来,明显的感觉到了身体的变化,他总是在半夜莫名其妙的出汗。身下的床单儿都可以湿透的,两个人在一个被窝,而杨晶晶似乎还觉得有些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令郑华真心的烦闷而不得其解的。

除了觉得是工作劳累,无法保证休息时间之外,他还有过各种各样的想法。莫名其妙的疲惫,莫名其妙的盗汗,浑身的伤痛,高血压这一晃也20多年了。他突然间想到了那首歌词:还没有长大,怎么就老了?

郑华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乐感也很强。但他天生偏爱唱老歌曲,就是那种抒情的,低沉的有些忧伤的歌曲。也许只有这样的歌曲,才能最为表达他的心情。

年轻的时候还有一些爱好。没事儿的时候和同事们侃侃大山,随便到谁家凑热闹打打牌。属于砸金花的那种,输的快赢的也快,比的就是胆量和运气。已经多久没有和同事在一起那么畅快的玩过了?郑华已经想不起最后玩牌的时间了。也许是女儿上大学那一年?怎么现在连记忆力也这样儿了呢?

郑华懒得想那些已经过去而在记忆中没有留存的东西了。腰隐隐的痛,30多年的工作,带给机车乘务员的除了人们眼中的高工资,还有就是人们看不见的职业病了。身体每况愈下,这两年更知道了各部件儿的疲惫。郑华内心的失落又一下子涌了出来。

这刚刚买完房子,带着满心的欢喜住进新家。儿子那边又张罗着要考研究生。女儿的研究生还没有毕业。老两口的工资,郑华是不动用的。这也是他工作以来,作为男人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不是有句话吗?30岁之前看父母,30岁之后看儿女。现在正是处处看他的年龄。父母已老,儿女虽然已经成年,但还没有脱离经济上的帮助。

中年危机,是横亘在他和杨晶晶之间的一道梗。好在他们之间的情感比较坚固,否则这日子过起来就会更艰难的。那套老房子,是父亲赵大山的名字。当初结婚没有房子,小两口硬挤在一起和父母住。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也买得起新房了。用杨晶晶的话来讲,终于可以不再住在那个小黑屋了。但老两口也应该跟着享福享受享受了。在这一点上,郑华服杨晶晶。

身边的老邻居,身边的同事。有多少人的媳妇儿不肯和老人一起过日子。哪怕是儿子对老人的接济,在有些人的眼里,也成了不正常的。而在这一点上,杨晶晶的大度就形成了一道鲜明的对比。有感恩心的女人,心里都装着善良。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郑华对妻子的爱没有办法减少。

马上就到50岁了,正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机车乘务员的退休年龄都在55周岁。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和工作。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可以干到70岁。现在觉得自己马上就应该退休。生活的无奈,身体的疲惫,让这个躺在床上的中年男人,眼睛已经没有了着力点。

郑华电话响了,打破了午后的宁静时光。郑华拿起电话一看,原来是接他班的同事老王,第一次跑这条线路。对一些细节不是特别熟悉,担心工作上出问题。及时打电话向他请教。郑华是这方面的专家,即使谈不上专家,但业务上的精通,却是有目共睹的。他带出来的徒弟,一批又一批。有的人甚至已经成为他的领导。而郑华就像是部队中的兵王一样,自信而骄傲的在工人岗上奋斗着。

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不肯压榨同事之间血汗钱,所以才放弃了成为指导司机的机会。如果说这件事情他没有后悔,也许还有些牵强。但如果说后悔了,以他的脾气秉性而言,他又无法做出那些强制的手段。

一个人的心性,决定了一个人的道路。每一步的选择,都决定着未来的走向。

……

轨道年华(163)再次出发

杨晶晶和郑华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努力的揉着面,一个当当的开始切韭菜。当韭菜馅儿拌好的时候,面剂子也准备完毕了。美妙的早餐,带着馨香的味道,已经向他们招手了。

郑华不知道今天的班次是怎么安排的,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事儿,但他并没有讲出来。因为每多出去一趟,就意味着风险增加了一层。他害怕把这种负面的信息带给杨晶晶,但现实又不得不去面对。自打疫情发生之后,生活已经完全变了样子。如果说过去的紧张,可能还带着抱怨的情绪。 如今活着,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在郑华看来,以前有那么多想不开的工作上的事情。现在,一切看起来都那么亲切。身体的疲惫,永远抵不过心灵上的疲惫。现在身体上是累了,但心灵上的那种支撑却让他充满了责任感。一辈子所有的责任,仿佛在这次重大的事件来临之后都重新认识了呢?

他感叹国家的快速决断,他感叹全民的总动员,他更感叹在这个特殊的时候自己没有退缩,还有那千千万万和他一样坚守在各自岗位上的人,时时刻刻温暖着他。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民族精神,在和平的时代里,人们想象不到苦难带来的恐惧和艰难。看到朋友圈里武汉人的生活,郑华有时候难过的说不出话来。看到一个一个逝去的英雄,他们昨天也许还是普通的一个中国人。可是在国难来临的时候,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就成了大家共同的选择。感动,时时萦绕在这个钢铁汉子的心中。但他是一个不善于言表的人。虽然和爱人之间打情骂俏,但那也仅限于家庭的内部,但面对民族危难的时候,他作为最普通的一名工作人员,坚定的选择了迎难而上。其实以他的身体条件来讲,他完全可以和单位找下各种借口,减少工作的机会。当然也就会减少了被感染的机会。可是,他拖着疲惫的身躯,不但自己本有的工作一天没有耽误,在别的同事身体无法撑下去的时候。他这位老师傅,战斗在了第一线最艰苦的岗位。他说唯有这样做他才心安。这就是工人老大哥,最淳朴的话语。

一个电话,就是新的命令。整装出发,向他的钢铁老战友前进,那是他永远不变的执着。他期待着春天的来临,春天来了,病毒就跑了。人民一定可以迎来最终的胜利,不但国家领导者有这样的决心。普普通通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也在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如果按正常的休息时间,郑华应该是第二天早晨去工作。但是在外地工作的同事,因为当地已经发现了新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的病例,当地已经封锁了城市,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员工不能够正常上岗。机车乘务员的紧张又马上爆发了出来。铁路运输就是永远无法停止的硬仗。运载的货物,涉及到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用。如果他们这个群体不工作了,那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出发的命令,就像是一声发令枪响。刚刚午睡起来的郑华,接到了值班调度的电话,有商量的口吻在中间,问他是否可以在17点钟开车,明明知道他休息的时间不够,但是运输任务,就是战场。所有无关紧要的其他工作都停止了。就包括以前每周的学习,也因为这次疫情的影响停止了。不能让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既是在保证运输安全、 高效、正点,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单独行动,成了机车乘务员特殊时期另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一场特殊的学习,比上纯正的理论课,更令人难忘。

穿好工作服,套上工装大棉袄,带好口罩,帽子,脖套,眼罩,准备好相关的证件,背上自己的工作包,郑华和杨晶晶再一次告别离家工作了。虽然也许只有十几个小时的分别,但在这种特殊的时期,每一次分别都多了更多的牵挂。

一辆小的电动车,载着这一个孤单的身影,再一次踏出小区大门,向工作的地点行驶而去。

一声汽笛的长鸣,一系列呼喊应答的口号过后,威风凛凛的钢铁巨龙,在郑华的手中缓缓启动了。夜的暗黑已经来临,华灯已经初上,但是在郑华和章贵文的心中,黎明很快就会到来,当一切结束的时候,其他的同事就返岗了。他们就可以选择休年假好好陪伴家人了。郑华的全家还在期盼着女儿回到家乡之后的一场盛大婚礼的举行。

春天在一声一声的汽笛声中,也慢慢的走近了。带着春天的号角,把希望紧紧的播种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我们是中国最普通的工人阶级,因为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们愿意在最普通和特殊时期,奉献我们的热血和生命,无悔铮铮铁骨一生。

(完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品5:长篇小说《轨道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