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我看来,现在不管是学习什么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学会了如何发明才会更好的发明。所以只要学会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那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以下就是就让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吧!

*明确和理解问题

抓住问题的本质,对方的迫切需求或痛点。对于问题含糊不清,和找对方确认,如果对方也不能说明白,给出三个你理解问题的三个方向。

明确问题的目标

明确解决问题的资源

*拆分和定位问题

原问题思维。将复杂问题拆解成元问题,按这种逻辑去思考。拆解成元问题的参考答案,能清晰,简单的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公式思维。最好的方法是用一个公式表达这个问题,所以要经常问这件事的公式是什么。

假设驱动。一定要对自己诚实。合理的假设,假定这是模糊的,那这个假设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之后列一张清单,写下这些假设的根据是什么?要达到这些目标,哪些假设必须是真的?依照重要性和稳定性排序,从重要不稳定到不重要且稳定排序。设法测试最重要的假设是否有效。然后修改假设,收集数据,验证假设不断重复直至没有任何问题。

问题树。也就是思维导图,目的是有一条主线。可以按以下五个步骤来:最重要的是第一点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和起始问题是什么,因为后来所有的步骤都是根据这一步来的。思考原因。考虑后果。根据因果画出问题树。反复审查,缺的补充,错的修改。

*高质量接收海量的信息

主动接收信息,在有目标的情况下,抓住关键词,想清楚关键词与目标的关联。

被动接受信息。包括结论,理由的逻辑顺畅和事实的可靠。如何找结论呢?通过提示词,重要位置和问“所以呢”那主观的理由和客观的事实呢?将它们对应到金字塔结构中。

图片发自App

*对信息分类整理(原则完全穷尽,相互独立)

公式法,方便快捷有局限性。

非公式法,特殊场景,用平时积累的模型,比如营销4P产品,价格,渠道,营销。二分法,A和非A。过程法,根据时间流程或程度来分类,常用于项目的进展和阶段性报告。要素法,一个整体的部分,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地介绍每个部分的特点。公式法,成立即可。矩阵法,在两个维度上两次使用二分法。这些非公式法考验我们的基本常识,那怎么积累呢?首先要熟识你所在领域的业务和常识,其次要经常提问和学习。

*有效总结和提炼观点

归纳法,穷尽要点找共性。描述类找事物属性的共性,行动类找结果的共性。好的观点可以包括以上两点,先说明事物本身的共性,再总结事物的发展后的共性。有时会出现只有细节没有概括观点和将一个结论当做总结论,这是要问所以呢?

演绎法具有共性的大前提,具体事物的小前提和具体事物的共性的结论。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大前提容易犯的两个错误冗长和主观。解决的办法是大前提要点≤3,大前提要是无可争议的客观事实,比如真理,大家都认可的行业规律。

*递交完美的提案

表达不清只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开头没结论,细节没分类,话语之间没联系。所以应对方案是论,证,类,比。论是结论先行。证是纵看从上到下概括下一层次的要点直到客观事实和数据。类是归类分组,每组同范畴。比是按逻辑递进的顺序排列。纵看有论,证讲究深度。横看讲规律,彼此有逻辑,不能有遗漏。所以一个完美的提案包括一个结论和三个符号论,证,类,比的三个理由。

我们也要养成一个习惯,重要的事情说三点,慢慢的就会有逻辑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