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九浅一深”,每本书都有与之相匹配的阅读速度


本书作者印南敦史,是一位自由作家、书评人。曾经读书时5分钟才能只读上一页,可谓“龟速”了。虽然没有刻意计算过,但我想我的阅读速度比他开始是要快上许多的,大部分人想必也是如此。自从作者开始为《生活骇客》撰写书评以后,以每天2本、每年700本的读书量阅读,数量级可谓惊人。虽然有职业的因素在内,但通过刻意练习,想要达到这样的高度也并非难事。通过大量的阅读,使他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法门,总结为本书分享给世人。

        从上可知,这是一本“曾经的慢读者想出来的,适合慢读者的阅读技巧”。之所以说他是技巧,是因为里面叙述了很多快速阅读的可行性方法,可供模仿、参考,有的可以拿来直接使用。事实上,对于阅读速度,我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虽然我很在意高效,但并不认为快速就代表着高效,哪怕高效也包含着快速的基因在内。

        慢一点的生活对我来说更为自在。追求速度,在我看来就是浮躁的代名词。当然,说作者浮躁也是不可能的,想想一个每年能读上700本书的人,怎么能说他浮躁呢?只是,相对于慢一点来讲,能抓得住的东西才会更多。以前也曾经追求过速度,感觉上是得到了很多,但实际并没有,空虚感依然袭来。对于阅读来讲,书的性质本不相同,一味地追求速度也并非益事。读书时该快则快,该慢则慢,给每本书匹配它相应的速度才更加适合。

        本书的主要理念是“摆脱对传统仔细阅读的束缚”,这很符合我的“口味”。诚然,多年的教育环境下,我们都被灌输了一条不成文的清规戒律——“读书,就是要一字一句,准确的解释作者的意图,并记在脑子里”。市面上的关于阅读的书籍仍有很多是这个理念。这也是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并非深入阅读一本书,而是提高阅读量,获取其中的知识片段,积少成多,汇小流以成江海。”

        达到此理念的第一步,就是摆脱对以往“存储式阅读的执着”,“让书籍从心中流过”,这就是本书的主要概念——“流水式阅读”。读书从来都不是“复制100%的原文”,而是“邂逅那1%的收获”。当然我认为这仍然不够,如果所读的一本书价值并不止于此,那么我们就要深挖精掘,尽可能的让它的价值最大化。我们能够收获2%,不是更好吗?获取更多的知识片段,不是更有价值吗?或许有人会说,你这不还是“存储式阅读”吗?可我要说的是,并不能对一样东西生搬硬套,有一个过渡或改进更容易达成效果。以流水式阅读的方法,让内容尽可能多的流进心里,这不失为一个改进。

        作者提倡每天固定时间阅读,这绝对可以说是一个好习惯。“与其拖拖拉拉读上10天,不如全神贯注地读上60分钟。”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固化一个时间,专心只做一件事,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如此。两年前我参加一个培训,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做好固化”四个字。我跟着做了一年时间,期间虽也有断掉过两次,但在培训之前的浮躁之气已然不在,人变得安定下来,不然我也不能在这里用心写上这么一篇读后感了。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人定胜天”吧!窥一见豹,随后比如读书、健身、跑步等习惯,养成起来非常容易了。果真能养成固化时间的习惯,作者说每月读上个二三十本书,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书中的另一个概念叫做“跳读”。这并不是说漫无目的的随意翻阅就算完事,而是指“对书籍内容进行抉择取舍”。选取的当然不能是其中无关紧要的,这很容易理解。进行跳读,有一个非常好的技巧,就是只看开头和结尾的5行。如果能吸引自己眼球,就从开头看起来;若是不能,那就快速翻越过去,不再想着它。

        如同每人“邂逅的不同”,“固化时间的不同”,“跳读的片段不同”,每本书的阅读速度也是不同。我们不仅需要正常阅读速度来进行仔细阅读;也需要2倍速的高速阅读速度,甚至是5倍速的流水式阅读速度,来应对快速阅读;更甚者,可能还需要0.5倍速的慢速度进行深层次阅读。每一种速度都有其魅力,进行抉择时,这取决于书及内容对你的吸引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08—“九浅一深”,每本书都有与之相匹配的阅读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