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在一个活动后的讨论会上,我又没怎么发言。虽然已经有些习惯这样的情况,但内心仍然有些沮丧。
讨论会一开始,活跃的人就开始侃侃而谈;而我不行,我需要先在内心打好草稿,在纸上做些笔记。当我准备开口,发现他们话语密集,此起彼伏,我很难找到“插话”的机会。我草草的说了几句,话头又被别人接了过去;我沉默了,等待讨论结束。
的确,在这个外向型主导的商业文化中,内向性格的我们常常会不适应。我们的沉默寡言可能会被误解为犹豫不决、傲慢无礼,甚至是不够聪明。
我能坦然接受自己是偏内向性格的人,毕竟内向、外向只是一种性格气质特点,并无好坏之分,也并不只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内向也不代表羞怯、不友好、对他人不感兴趣、很自我;内向的人也可以很自信。
但不得不说,内向的性格还是会给我在沟通方面带来一些障碍和困难。《内向者沟通圣经》中的4P法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实践指南。
《内向者沟通圣经》的作者是珍妮弗·康维勒。她是美国著名职场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激发无数内向者潜能的“务实博士”,被誉为“内向型人格之王”,曾荣获美国职业发展协会“年度最佳从业人员奖”
书中不仅介绍了4P法,还通过“告别公众演讲恐惧感、不做会议隐形人、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等具体问题和场合的分析,让我们在具体情况下发掘出自身的优势,获取“安静的力量”。
我们不妨来看看,内向性格的人都有哪些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容易带来哪些陷阱,以及怎么去克服这些陷阱。
01.内向者的特点
内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气质本身并不等同于人格,它是一些类特质的集合体,这些特质决定了人在面对特定环境时的反应和行为模式。而这种模式往往伴随人的一生。
比如在“获取能量”方面,外向型性格者喜欢与人相处,他们通过与人相处获取能量;而内向型性格者,则通过独处获取能量。
我和老公一起做过一个性格测试,他是比较典型的外向型性格,而我是内向型。当我们一起去参加某个社交活动,他往往是活跃的参与者,而我一般是倾听者。活动之后,他往往精力充沛,而我会感到疲倦。对于内向型性格者来说,与其去参加社交活动,不如一个人窝在家里。
那内向型性格还有哪些特点呢?比如,会在心理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了再说;比如喜欢书面交流多过口头。
了解和接受自己的性格特征,就会找到自己合适的“能量获取”方式,不会强迫自己去改变,假扮另一种性格。
02.内向者的挑战
内向者在工作中会遇到四类主要挑战。它们是:1.压力;2.你眼里的自己远逊于别人眼中的你;3不懂经营“关系”,职业发展将受阻;4成为职场隐形人。
在“压力”这个挑战中,有一种情况,是内向者常常遇到的;那就是不懂说“不”,超负荷工作。
在《内向者沟通圣经》中,讲到了一位叫朱迪的女孩子;她能力很强,刚毕业就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经理对她的工作也很满意。但几周之后,她陷入了一堆项目和“最后期限”的海洋。因为担心别人会以为她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合作,她没有拒绝别人甩过来的一个又一个项目;而这一切她的经理并不知情。
我想,这是很多内向者在职场会遇到的问题吧,尤其是一些刚入职场不久的新人。在工作中没有设置底线,对工作任务难以说“不”,也没有向领导寻求帮助;这会损害内向者们的身体健康,工作与生活失去平衡。
除此之外,内向者还容易被别人认为孤僻、优柔寡断、懦弱;会因为不会自我营销、没有人脉,而只能是靠边站的小角色;会因为低调而无人关注,不能站到舞台中心,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不妨对照这些问题,看看自己是否也在职场或者生活中,遇到过这些挑战。
03.克服内向的步骤
克服内向并没有什么秘诀,但是你可以采取一些实际的步骤来应对挑战,并且将之转化为机会。
在《内向者沟通圣经》中,提供了四个步骤,称为4P法——Preparation(准备)、Presence(展示)、Push(推动)、Practice(练习)。
“准备”会给内向者带来应对突发状况的信心,“展示”能让别人知道你参与其中,“推动”是帮助你离开舒适区域、战胜恐惧,“练习”则是利用好每一次机会。
在我看来,准备阶段对于内向者来说,真的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我们沟通的信心。比如,我之前做调研,需要去访谈老年人。这种社交对我来说压力挺大的,一开始就是犹犹豫豫,不敢上去搭讪攀谈;而且时常问不到重点。
后来,我对要问的内容列了提纲,对可能与遇到的情况,比如拒绝回答某个问题,做了应对方案。在有了充足的准备之后,我再去访谈,会更敢于去“搭讪”,成功率也明显高了。还因为有了准备,不会再访谈的时候,被别人岔开到其他话题,能问到重点。
这个调研访谈,因为有了准备,我会更敢于去展示和推动,在过程中一点点突破自己;同时,也是抓住了一次很好的练习机会,提升了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和信心。
如果你身上也有一些内向型性格的特征,不妨打开这本《内向者沟通圣经》,不强迫自己成为“受欢迎的外向者”,而是让沟通不再成为你的困扰,让你的努力能被看到,让你不再是职场和生活中的“隐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