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趋势:坚持三个层面的命题意图
一、引导学子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民族、时代,摒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象牙塔读书思想;
二、秉承写作“文以载道”。承载自己理解的“道”,有为社会及民族服务的思想;
三、凸显导向“立德树人”。并非做政治论述题,而是鼓励“小我”与“大我”结合。
情境设置空间将更广阔,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状况
高考作文写作也离不开情境——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5 年高考全国Ⅰ卷“小陈举报违纪父亲”,2020 年全国Ⅱ卷“新冠肺炎疫情”等作文题,都规定了具体情境。未来的高考作文力求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写作任务的导向不变,情境设置上纵通古今,横贯内外,兼容时空,更具有丰富的联想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应对各种复杂的、开放的现实情境,是评价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托和载体。
在语文核心素养框架下命题凸现理性认知和人文色彩,大语文学习大势所趋
充满变数的新高考要求考生必须吃透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核心要求。只有注重培养思维,学会从多个维度理解事物,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才能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只有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多了解中华民族异彩纷呈的文化,才能以自觉和自信的态度来完美表达。国学经典和综合语文素养成为重点考察方向,大语文学习成为大势所趋。2023年考生要注意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青年的视角审视,时代的现实语境,主流价值与主流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青年学子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发展的先锋。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高考作文无论怎样千变万化,也无论如何千姿百态,它所承担的教育选拔功能始终存在,因此题旨正面导向性将继续增强,一定会引导青年的成长成才,厚植青年的济世情怀,强化青年的使命担当。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自我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备考策略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在选材的典型性、话题的开放性、思维的辩证性、题型的防套性和指令的巧妙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而有力的探索,重点突出,导向鲜明。紧扣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多方取材,巧妙设题,通过精神滋养、文化浸润、立体渗透的方式,让考生在解题作答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是近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典型特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启发青年既承载历史、传承历史,又连接现实、服务现实、开拓未来依旧会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因而,在作文复习备考问题上,要求学生注意以下方面:
一、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关注“人”本身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强调“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从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这一趋势非常明显,比如2021 年“写人与做人”,2019 年全国Ⅰ卷“热爱劳动,从我做起”,2020 年全国Ⅲ卷“为自己画像”等。因而,考生要充分重视生活,关注“人”本身的主题备考。
二、培植文化自信的“基点”,培养思维品质提升综合能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出发点。只有继承和发扬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才会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更有影响力。所以,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每个青年的使命,也理所应当成为高考关注的命题点。只有从自己民族的文化汲取充沛力量,才能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沉稳从容。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作为一代青年学子应该在继承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弘扬中守护文化根脉、在运用中激发文化活力。2021 年的全国乙卷作文中,杨雄的“射箭之喻”,2020年全国Ⅱ卷作文中墨子的名言,王昌龄的古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以及“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的熟语,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从我们的传统文化汲取智慧和力量,最终指导现实生活,落脚于当下。要求考生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具备国际视野,继而深化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感受青年人的担当。
三、聚焦万众瞩目的“热点”,厚植家国情怀,应和时代精神
中国精神与时代风采,应该是青年人的生命底色。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擂起生命底色的“鼓点”,强化担当意识,高考对此格外关注。例如2021年全国甲卷“有为与可为”,2018 年全国Ⅰ卷“与中国一路同行、成长”,2019 年全国Ⅱ卷“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等。意在激起学生铭记历史,厚植家国情怀,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既体现生活广度,又具有生命高度。
四、关注科技,思考未来,引导个性化、创新性思维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未来更是与科技息息相关,无论是出于主人翁意识,还是作文备考的角度,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去关注和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可见,社会进步下,科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科技大国,科技实力日新月异,世界瞩目,一系列科技成果引发国人的热情。神舟十三号在轨飞行18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东数西算、人工智能、星际探索、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中国式浪漫这类话题比较常见。科技和未来等话题是当下考生要去了解和熟悉的。探索精神、自主自强、创新生活、科学梦想都应该在关注之列。
五、强化思维品质考查,继续强调理性和思辨。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来看,偏重理性与思辨已是非常明显的一大特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也成为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如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Ⅱ卷“写人与做人”漫画作文,引导考生在读图的基础上体悟含义,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感知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断探究,进而鉴别、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现个人思考,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强调“青年”的主体身份的同时,引导考生在多重、多种关系中确立观点进行思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为精彩人生赋能。
需要强调的是在高考作文备考中,材料备考固然比较好操作,但却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主题备考和思维备考,加上语文学科学习需要习得的语言运用能力。必须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青年人的人生际遇。必须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成长历程。青春必须扎根在中国的辉煌发展的土壤中,不能脱离民族、时代、国家的变化。必须结合新时代国家、民族发展的大格局。要有分析、有建议,辩证思考,开放交流,利与弊的权衡要从有利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局着眼。
综上,大家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习逻辑知识,提升思维品质。统编新教材把 “逻辑的力量”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适当学习和了解一些形式逻辑的相关知识,有助于考生使用明确的概念,形成正确的判断;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有助于架构一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观点深刻、理由充足、论证充分的好文章。
2.关注社会热点,训练主体表达。聚焦社会热点,反思社会问题,关注社会发展趋势,有助于青年更好地树立人生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在任务驱动导向下,聚焦一个社会热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思维链条依然很重要。而强化对这些热点的思考和表达训练,有助于考生个人思想认识的提升。
3.明晰关键概念,强化审题训练。审题,简而言之,即通过阅读题干材料,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给出切合命题意图的写作观点。有些考生不会审题,对材料关键信息理解错位,甚至出现偏题、跑题现象。这实际上存在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即对题干材料关键概念的模糊理解,进而出现了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等逻辑错误。从这个层面上讲,如何准确地审题,依旧是写作的肯綮之处。
4.巧妙架构层次,凸显写作亮点。一篇好的考场作文可以有很多个亮点,但好的文章必须有一个基础前提,即观点正确、层次清晰、论述充分。因此,架构一个清晰的写作框架就显得极为重要。这一点大家其实可以在平时阅读训练的时候学习一下那些规范的论述类文本的写作条理。在保证一篇文章言之有物的同时,还要确保其言之有理——兼具道理与条理(前者强调恰切性、深刻性,后者强调清晰度、逻辑性)。在审题准确、条理清晰的基础之上,大家应该凸显自己的亮点,诸如素材的丰富性、观点的深刻性、论证的充分性,以及书写的美观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