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劳动节线下商场客流分析简报

节日效应 劳动节客流显著增长

2019年劳动节四天小长假,为全国各地的购物中心带来了显著的客流增长。被调休所压抑的休闲购物娱乐欲,在劳动节首日得以释放,各大购物中心迎来了令人瞩目的客流小高峰。

与2018年同期假日相比,2019年劳动节日均客流高出2.9%,客流总量高出37.2%。

不同城市区域 客流表现不一

2019年劳动节前后,各线城市在普通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客流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一线城市普通工作日客流同比增长5%,劳动节日均客流基本稳定,劳动节效应为53.1%;二线城市日均客流量在劳动节前后同比上升最为显著,普通工作日日均客流同比增长9.5%,劳动节日均客流同比增长7.6%;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劳动节日均客流较工作日有轻微下滑,但节假日效应依然以85.1%领先于一、二线城市。

从地域来看:2019年劳动节期间,华东地区客流增长显著,工作日日均客流同比增长6.3%,假日日均客流同比增长5.8%,整体客流增长态势良好,节假日效应也高达80.9%。整体来看,华东地区购物中心的客流领先优势依旧明显。

大型一站式购物中心受追捧

相比女神节小型购物中心受宠,劳动节期间,12万方以上的大型一站式购物中心更受青睐,但各规模商场节假日效应分化并不明显。

奢侈品消费节假日效应不显著

纵观全国购物中心客流情况,奢侈消费级购物中心节假日效应不显著。2019年劳动节效应仅27.1%,相比高档、中档、大众消费级购物中心70%的劳动节效应均值,差距较大。

从城市等级来看,一线城市奢侈消费级商场日均客流出现负增长,相比普通工作日客流量下降了15.3%;二线城市奢侈消费级购物中心在劳动节期间客流微涨,而76.8%的高节假日效应呈现出二线城市不凡的消费能力;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线下客流增长高值均集中在中高档消费级。

可见,随着近年来中高档品牌渠道下沉风潮盛行,许多品牌在一线城市以外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购物消费也越来越趋于理性。

运动业态表现抢眼

随着运动健身观念深入人心,运动类消费近年来在中国日渐受宠。通过分析户外运动品牌及运动时尚品牌在各城市购物中心的客流表现,我们发现,户外品牌以其坚固、耐用、高性价比等特点,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外受捧。而以NIKE、ADDIDAS为代表的运动时尚品牌,主要消费还是集中在一线城市。

儿童娱乐业态成吸客王

通过比较各类娱乐业态在不同城市等级的劳动节效应,我们发现,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儿童娱乐业态在劳动节期间取得了惊人的客流增长,相比一二线城市劳动节期间200%左右的客流增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儿童娱乐类门店取得了4倍的客流提升。

有趣的是,相对于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家长选择儿童娱乐业态,一线城市的家长们则更愿意陪孩子们去儿童教育类店铺。虽然从普通工作日和周末来看,二线城市的家长们也十分青睐儿童教育业态,但节假日期间无疑是一线城市的家长们更“刻苦”。

典型商圈分析—上海五角场商圈

上海五角场商圈作为上海九个城市副中心之一,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条件“独步“北区。北部的江湾商务区、周边环绕的各大高校及周围的常驻居民,为五角场商圈提供了基数庞大、涵盖各行各业、活跃且乐于尝鲜的优质顾客群体。

以此为基础,五角场商圈汇聚了UMAX(悠迈生活广场)、上海万达商业广场、上海合生汇、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苏宁电器广场等诸多商业巨头。五角场万达广场以其一贯的“大众时尚+文创街区”定位,在客流体量上独领风骚;合生汇在原有的高端定位基础上大力引入体验业态,开启轻奢之路;由东方商厦改造而来的悠迈生活广场以“潮牌+折扣+人气首店”转型城市奥莱;百联又一城加入主题街区……丰富多彩的商业形态在定位与目标客群上都力图呈现彼此之间的差异,实现细分消费人群的精准捕捉。

上海五角场商圈客流呈引领之势

从客流数据来看,上海五角场商圈在客流总量上极具竞争力,在各节假日也均有抢眼的表现。以本次五一小长假为例,90.2%的节假日客流提升度,相较其他商圈、区域及城市的客流均值,呈引领之势。

以综合性强著称的五角场商圈,结合了百货、购物中心、主题街区、地下城等多种商业类型,以差异化互补定位、积极的升级调改、成熟的商业环境,成功取得人气与收益的双赢。商圈内各业态客流贡献均衡,体验类业态带来的人气转化效果极佳,零售业态在劳动节期间客流大幅增长142.6%。

----------------------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年劳动节线下商场客流分析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