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

        未来学校,要实现社会化学习。

        1.学习在窗外

        大家都有这样的意识,就是我们的学习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是课堂的45分钟,不仅是在教室。

        我们学校去年进行函谷关研学。让同学们拓展视野的同时,更加了解相关的历史古迹,它更是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的。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四年级作文,就是让学生写自己曾经去过的一个地方,留下的记忆和感受。大部分同学都写的是《游函谷关》。我在想,农村的家长忙于生计,孩子可能都没有出过远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一次宝贵经历。

        由于人数、安全等各项问题,我们可能做不到,经常让学生在户外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在窗外”的思想理念,我们一定要传达给学生。这是有助于他们未来成长发展的。

        2.他人即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孔子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的老师无处不在。

        有天晚上,我和姐姐、3个月的外甥一块儿去附近的足球场逛一逛,有一幕特别吸引我的注意。有一个小朋友甲,面前摆了一些东西,在卖。我过去问:“这个荧光棒多少钱1根?”“三元1根。”“这么贵的吗?”另外一个小朋友乙过来说“是1元3根,不是3元1根。”两人陷入了争论,甲也有点迷茫了。当然,最后搞清楚了,是“1元3根”。

        我跟几位小朋友沟通了很多,比如他们家长在哪里(原以为在附近外围保护,实际并没有);比如卖的东西从哪来,如何定价(家长购买及定价);比如他们的年龄,几年级(9岁,5年级);比如如何分配工作(1人看摊,其他人找顾客)等等。

        我在思考:这不就是现成的学习的案例吗?既可以锻炼数学计算能力,又可以培养与人良好的沟通能力,甚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明白家长赚钱的不容易。有多少大学生到了大学依然不会社交、不会规划金钱安排?他们,几个9岁的小孩,已经具备如此多的能力了!他们背后,一定是具有先进思想的家长。

        这个案例,以后我会用于我的课堂。不是只有“老师”才是老师,在这个足球场,小孩是我的老师。

        3.世界即教材

        狭义的教材是指教科书,也就是上学阶段所必须的内容。但是仅仅学习这些,是远远不够我们生存生活的。

        我们除了学习必需的知识,更要学习生存的技能、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眼界不应局限于周围,可以放眼到世界。我们可以学习的内容很多,方式很多,要走出去,引进来。

        七月中下旬去上海学习一周,接触很多新鲜理念,我不可能全盘吸收,但是抓住一些点永于实践,这就是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