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在歧视别人时,他们在想什么?

最近有一篇名为《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作者因为本科是一所不知名的三本院校而受到了他人的歧视,即便作者在北大读书期间成绩斐然。

最近关于歧视的新闻屡见不鲜:9月22日小米创新部在郑州大学搞了一场声称“专业不限”的招聘会。也许是为活跃气氛,负责宣讲的小米创新部总监秦涛说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是英语或者阿拉伯语专业都可以来,因为我们有海外市场。如果你是日语专业的学生,那你可以走了,或者我建议你们去从事电影事业。”

此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小米歧视日语专业”的新闻在网上迅速传播,甚至都传到日本去了,引起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后来小米不得不出面道歉以平民愤。

无独有偶,10月12日晚,广州苏宁易购HR在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校招时,称管培生只要985/211,致使部分投递苏宁管培生的学生计划落空。该新闻一经爆料便迅速发酵,涉事人员最终出面道歉且被免职,事件才告一段落。

当他们在歧视别人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

我百度了下,“歧视,是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歧视来源于偏见,而偏见是基于比较。这些人对被歧视群体以偏见看待,并以此偏见来与自身优势做比较,就像与盲人比谁看得见,与聋人比谁听得到,与哑巴比谁说话快,拿别人的缺点与自己的优点做对比,以此建立那可怜的优越感。

今天,我们看到歧视他人的案例都以歧视方赔礼道歉、被歧视方扬眉吐气的结局收尾,但是其他我们看不到的案例呢?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们那么幸运

我有一个学长,从小生下来就有残疾,走路不稳,永远是一高一低、一长一短;说话也不利索,结结巴巴的,像个“二傻子”。

从小到大,他遭遇了无数的歧视和白眼,“傻子”“白痴”“有病”“残疾人”等外号走到哪里都不会缺。

可他有什么办法,从生下来那一刻起,他就必须背负这样的命运。

最可气的是,有一次他去食堂打饭,饭没拿稳,撒了一地,自己也跟着摔倒了。周围不但没有人扶他起来,而且还都不约而同地视而不见,装作不认识;有的甚至还后退了几步,故意远离了他。

他有些绝望。没有人注意到,他站起来的时候,眼睛是红肿着的。

从那之后,他开始努力学习,拼命看书,就是为了证明,他和那些正常人都一样,而且在某些方面,他比他们更优秀!

而他之后的学习成绩就像开了外挂似的,每年都是班级第一,谁也撼不动他的地位,最后成功考入了一所著名的985高校。

你以为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吗?并没有。

在大学,他依然保持如此优秀的学习成绩,年年班级第一,年年都拿国奖,还创办一本杂志在学校发行;可是即便如此优秀,毕业前在去公司面试的时候,还是受到了各种歧视,投了二十多份简历,竟然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要他。

我问他,你都保研了,为什么还要去公司面试找不快呢?

他说,我想试一试,看看到底有没有公司愿意忽略我身上的残疾,只关心我的能力。我发现我以前的努力好像都白费了。

我默然无语。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只是因为他们身有残疾,便可以无视了他们身上的优点和能力了吗?

用固有偏见看待他们,将他们多年的努力一棍闷死,甚至连让其露面的机会都没有给,简直比谋财害命还要可怕。

看到了吗?

这些人,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圈子,生怕别人闯入进来,威胁自己的地位、权利和利益。仿佛只有“贬低”他人,才能“抬高”自己,才能自我安慰,才能将那可怜的一吹就倒的优越感用口水粘牢。

这些人,简直可怜得让人心生怜悯。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他们在歧视别人时,他们在想什么?)